七星崗本叫“七星缸”?金剛塔是為了鎮魂?

七星崗位於重慶主城區通遠門外,是一個小山崗。有趣的是在晚清的重慶地圖上還是標註的“七星缸”,據說是為了儲水,以預防火災。第一次瞭解到七星崗是上大學的時候,小編的古代文學史老師上課的時候談到七星崗(我們老師算是七星崗的土著居民了),老師告訴我們七星崗在重慶的通遠門外,那裡以前是亂葬崗,但是呢他們並不害怕,因為附近有一座金剛塔可以鎮魂。

相信重慶的土著居民應該都知道這樣一個酒令,“七星崗鬧鬼——金剛塔鎮邪”,重慶人在喝酒划拳的時候經常都會說到這個酒令。而關於七星崗的故事還要從重慶的通遠門說起。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歌謠,《重慶歌》裡的“通遠門,鑼鼓響,看埋死人”,從這句簡短的歌謠中我們可以知道,通遠門外的七星崗以前確實是埋死人的地方,並且每一次埋葬的人數還不少。

七星崗本叫“七星缸”?金剛塔是為了鎮魂?

據史料記載,在明末清初的時候,農民起義軍張獻忠率眾人圍攻重慶,攻下通遠門之後,在重慶城內大肆屠殺,當時的慘狀用“萬戶蕭疏鬼唱歌”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據說,因為張獻忠殺人太多,擔心扔在江中汙染了水源,於是將屍體拖出城外(七星崗)埋葬,因此七星崗也就成了亂葬崗,從那個時候開始,七星崗也就成了讓人畏懼的“鬼崗”。

七星崗本叫“七星缸”?金剛塔是為了鎮魂?

在這裡小編多說一句,以前,去解放碑就叫做“進城”。然而按歷史上講,穿過通遠門才叫做“進城”。因此小編在之前說到的城內和城外都是以通遠門為界的。

說了這麼多,那金剛塔鎮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1926年的時候,當時的重慶市市長潘文華提出要加快城市建設,擴大城市規模。擴大城市規模就需要大片的空地,而七星崗成了首選,於是潘文華下令將墳提遷,可化無用為有用。而後,僅一年的時間,就將通遠門外的墳全部弄走了,開拓出從七星崗到菜園壩、從上清寺、曾家巖的大片地塊,作為重慶新市區,開闢的新面積差不多是舊市區的一倍。

在遷墳一年多時間裡,被挖出的屍骨數量太多,於是,什麼“修路挖墳、破棺露骨、冒犯神靈”的流言鋪天蓋地。甚至還有“半夜鬼嚎、怨氣沖天”之類的極端傳言。而為了讓民眾信服,市政府就在渝中區修建了一座菩提金剛塔,此塔有濃郁的藏式白塔風格。並且市政府還請來了西藏的洛那活佛指導進行修建,並由佛學家張心若為金剛塔撰寫碑文。1931年2月16日,多傑格西主持金剛塔開光大典,為期14天,“每日燃燈數千盞,遠近之來此瞻拜者不下百萬雲”,成為當時重慶的一大盛事。讓無數亡魂在青燈古佛的陪伴下得以安息。

七星崗本叫“七星缸”?金剛塔是為了鎮魂?

七星崗本叫“七星缸”?金剛塔是為了鎮魂?

直到現在,這座菩提金剛塔依然保持原貌,即使是在“破四舊”時期,也沒人去摧毀它,可能是人們敬畏這座金剛塔。說來也奇怪,金剛塔修好之後,七星崗鬧鬼的傳言也就沒有了。

七星崗本叫“七星缸”?金剛塔是為了鎮魂?

菩提金剛塔


七星崗本叫“七星缸”?金剛塔是為了鎮魂?

可以說,修建金剛塔是當時重慶最高行政機構迫於“鬼神壓力”,而做出的一件順應民意的事了。而現在,通遠門和金剛塔都成了重慶著名旅遊景點,其中,這座金剛塔是內地唯一一個由西藏活佛親自主持修建的佛塔,漢藏結合,中西合璧,文物價值極高。渝中區作為重慶母城,歷史淵源頗多,在那些古老的小巷中總是能給你意外的驚喜。

旅遊指南

交通:乘公交到七星崗站下;或者乘地鐵1號線在七星崗站下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