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五行山孫悟空為何要連殺六人?把他們名字連起來讀讀看看


剛出五行山孫悟空為何要連殺六人?把他們名字連起來讀讀看看

大家介紹如來可能涅槃了,卻引來眾多拍磚,差點把蝸牛拍到中東吃炮。如來老人家也罵罵咧咧地退出了群聊,表示不按吳承恩棺材板了。

蝸牛再次聲明,涅槃不等於我等屁民的掛掉,還可以再獲新生,並且更加厲害。此外,佛祖有三十二相,在五行山犧牲的,也可以理解為其家重點介紹一段看似可有可無、其實蘊含深刻道理的故事,按今天語文老師的標準,這段故事主題先行,是創作中的大忌,但在西遊原著中,作者卻藉此進一步告訴了我們,西遊究竟是本什麼樣的書。

孫悟空被五行山整整封號五百年(實際推算是六百多年),好不容易等來唐僧,遠程指導他上山揭掉了封條。孫悟空從山下小黑屋裡蹦出來,先打死一隻老虎,然後又打死了六個強盜。

孫悟空為何要打死老虎呢?因為他剛出來時不僅全身溼漉漉的,而且還赤身裸體極不雅觀(見舊文《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生理問題如何解決》),這幅形象去取經,半路上肯定被當成流氓猴扭進警察局。

所以,他打死了一隻老虎,並向陳姓老者(曾到山下看過他的牧童)借來針線,縫了一張虎皮裙圍在腰間。楊潔導演的86版西遊記對這個情節進行了改編,讓唐僧幫他縫裙子,表示師徒情深。但在原著中,老唐好像沒有這個覺悟(其實對猴子還是有警惕的),看到猴子光膀子穿虎皮,像個馬戲團的勞工,嚴重損害取經天團的形象,才送了他一件穿過的直裰兒。

告別陳姓老者,沒走多遠,他們就被六名強盜包圍。奇怪的是,孫悟空在聽完他們報完名字後,立刻從耳朵裡掏出金箍棒來,毫不猶豫地盡皆打死。

作為長安久負盛名的佛教網紅,唐僧走路怕踩死了螞蟻,出氣怕吹死了蚊子,哪見過這麼血腥的場面,當即罵猴子——

“你十分撞禍!他雖是剪徑的強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該死罪。你縱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麼就都打死?這卻是無故傷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麼不分皂白,一頓打死?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早還是山野中無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衝撞了你,你也行兇,執著棍子,亂打傷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脫身?”

唐僧這番話,潛臺詞是——

1、兄弟,你防衛過當了!

2、別以為是校長推薦的,你離和尚標準還差得遠呢!

3、你這個鄉巴佬,到城裡惹出禍事來,連累了我怎麼辦?

孫悟空只回了他一句:“師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卻要打死你哩。”

意思是少裝蒜,我這是為你好!

唐僧當即不高興了,反駁道——

“我這出家人,寧死決不敢行兇。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卻殺了他六人,如何理說?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說不過去。”

別以為如來會罩著你,如果你關係真的硬,就不會被關小黑屋了。

怕孫悟空聽不明白,又補刀道:

“只因你沒收沒管,暴橫人間,欺天誑上,才受這五百年前之難。今既入了沙門,若是還象當時行兇,一味傷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惡,忒惡!”

這下戳到孫悟空痛處,他一怒之下,打個忽哨,飛到空中不見了。

你看不起我,我還看不起你呢!白白了您!

不知大家注意沒有,在西遊中,強盜每次出現,都會導致孫悟空與唐僧分手。好像他們不是來打劫的,而是來搞亂師徒關係的。

除了五行山,楊家莊也出現過一批強盜。他們先攔住了唐僧,要銀票大大的,唐僧耍了個小聰明,說保險櫃都是後面的猴子揹著。

甩鍋就甩鍋吧,偏偏又叫八戒去通知孫悟空,對強盜要小心輕放,不要打痛了他們。他可能忘了強盜是如何對待他的。

孫悟空可不管這個,提著棒子將這群麻匪全部丟翻。甚至在楊老漢家還砍了他強盜兒子的頭,提來扔到唐僧馬前示威。唐僧當即氣得像摸了電門一樣,馬上唸了一百多遍緊箍咒,非攆猴子回花果山鄉下不可。

然而孫悟空一走,六耳獼猴就出現了。這場風波的結果,是孫悟空贏得全面勝利,如來不僅向他許諾到了靈山成佛,還派觀音去警告唐僧,不要欺負小猴猴,沒有他保護,到了西天也不給你經。(見舊文《孫悟空死在了取經路上?》)

但五行山這次,孫悟空就沒那麼幸運了,跑到東海被老龍王一頓洗腦,腦袋一熱,又返回唐僧身邊,結果一歸隊,就被觀音和唐僧合計戴上緊箍咒。

五行山的強盜再厲害,也不過一群凡人,孫悟空為何這麼生氣,非得乾死他們,得罪放自己出山的恩師呢?

其實,關鍵在他們的名字: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

可能很多人會說,這哪像中國人的名字,外國人也不會把身體器官當成姓。

其實,這六個強盜,代表的是六根!聽過馬季相聲《五官爭功》嗎?可能就是從這裡找到靈感的。

六根是佛教的名詞,指的是六種感覺器官或認識能力。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

除了六根,還有六識和六塵。六識發動六根而接觸六塵,六塵映入六根而被六識判別記憶。說白了,就是一個從觸覺到感覺到心動,再由心動到感覺到行動的過程。

佛家入門的標準是什麼?四大皆空,六根清淨。

很多人以為四大皆空就是不沾酒、色、財、氣,其實是不對的。

佛教所說的“四大”,乃是指構成世界的4種基本元素。包括:堅性的地大,溼性的水大,暖性的火大,動性的風大。佛教的“四大”最早出現於《四十二章經》:“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

四大皆空,就是跳出物質的束縛。

而六根清淨,又是指什麼呢?

佛家認為,人的一切罪業,均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貪色、耳根貪聲、鼻根貪香、舌根貪味、身根貪細滑、意根貪樂境。要遠離煩惱,就要六根清靜,斷絕慾念。

比如,看不到好東西,你就不想要;聞不到肉香味,你就不想吃;聽不到別人罵你,你就不會動怒;品不到好味道,你就不好吃;感受不到好環境,你就不會樂不思蜀。

其實,這是一種表面的認識,深層次的意思是,看到好東西而不要,聞到肉香味而不吃,嚐到好味道而不貪,身處好環境而不留戀……這樣你就可以到西天了。

剛出五行山孫悟空為何要連殺六人?把他們名字連起來讀讀看看


孫悟空為何大鬧天宮?在前幾期蝸牛給大家講了,貪慾和頑性是他一步步把事情鬧大的根源。

他並不需要蟠桃,但是眼睛被吸引了;他並不想喝仙酒,但是鼻子被吸引了;他並不想當皇帝,但是羨慕一呼百應的感覺……

對這個六根不清淨的猴子,如來的做法是當頭一棒,把他打落凡間關進小黑屋好好反省。

五百年後,唐僧將孫悟空放了出來。但如來就放心他了嗎?並沒有。

所以,孫悟空一聽這六名強盜的名字,就明白如來是啥意思!六個強盜,是派來考驗他的!

他當即揮棒打死了這些強盜,其實是在向如來表態:我一定斷掉六根,盡心盡力跟著老唐到西天。

即使這樣,觀音仍不放心孫悟空。在猴子負氣離開之後,找到了唐僧,給了他一個緊箍圈,並教他如何騙猴子戴上它。孫悟空回來之後,果然上當,從此帶著這個緊箍一直走到西天。

這說明,只要領導對你有了成見,哪怕你幹了一百件表決心的事,仍難消除他心裡的陰影,除非你將利益與他捆綁,他才真正將你當成自己人。

這也是孫悟空讀懂如來的暗示,揮棒打死了六耳,佛祖才承諾他成佛的原因。

對我們凡人來講,真的能做到四大皆空、六根清淨嗎?難!因為在今天的社會,沒有誰能不靠別人的力量而生存於這個世界,每年都有不少人興致勃勃地趕到終南山修行,又灰溜溜地回到城市生活。

因為你可以獨善其身,可以自耕自濟,連衣襪都可以自已紡織,但是,你的父母不行,他們生了病,總不能拿廚房菜刀動手術吧?你的孩子不行,萬一他們不接受山中生活,又沒接受良好教育,長大後拿什麼去跟別人拼?

即使是父母,也沒權利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所以,只要外部世界不清淨,你的六根就永遠做不到清淨。如果你強行關閉自己的世界,問題不僅不能解決,反而越積越多,最後把自己和家人毀滅。很多抑鬱症就是這麼得的。

剛出五行山孫悟空為何要連殺六人?把他們名字連起來讀讀看看


官二代王陽明年少成名,像大鬧天宮前的孫悟空一樣個性突出,說話從不管別人接不接受,也不管是否有利於把問題解決,只圖自己痛快。後來得罪權貴,被一路追殺,只能躺在石棺中等死。

一天晚上他突然明白過來,不適應環境如何改變環境?要改變外部的世界先要改變自己的世界,然後再去影響別人的世界。

孫悟空大鬧天宮時,以為一根鐵棒能改變三界秩序,最後的結果是被壓在五行山下動彈不得;取經路上,他主動示弱搬救兵,最後的結果是贏得眾人支持成為鬥戰勝佛。

逃避永遠解決不了問題,碰壁先反思自己而不要埋怨別人。因為埋怨改變不了結果,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剛出五行山孫悟空為何要連殺六人?把他們名字連起來讀讀看看


所以真正的四大皆空,是處理問題的手段高明瞭,身邊的煩惱才少了,你的六根也才真正清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