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國海,如果不是祖先前輩拼死捍衛,早就被這幾個國家搶走了

南海全名“南中國海”,一個位於中國南部的邊緣海,被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島、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及中南半島所環繞。

南海諸島包括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4個群島,共有大小島礁300多個。東沙群島位於南海諸島的東北部,在汕頭以南140海里,主要由4個島礁組成;西沙群島位於南海諸島的西部,海南島東南,由30多個島礁沙洲組成,距榆林180海里;中沙群島位於南海諸島的中部,除黃巖島外,其餘都是沒露出水面的沙洲;南沙群島是我國南海諸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數目最多、分佈面積最廣的一組珊瑚礁群。西面隔南海主要航道與越南相望,東面隔南海輔助航道與菲律賓相鄰,最南面的曾母暗沙距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只有幾十海里,北面的太平島距西沙群島約400海里。

南沙群島東西寬約400海里,南北長約500海里,由230多個島、礁、灘和沙洲組成,其中,露出水面的島嶼25個,明暗礁128個,明暗灘77個。其中,太平島距海南島南部榆林港550海里。雖然單個島礁的面積很小,但是分佈面積卻達80多萬平方千米,佔我國海洋總面積的1/3以上。南沙群島常年出露的島、礁、沙洲以及在低潮時出露礁坪或礁石的低潮高地共54個(其中水面環礁44個,水面臺礁8個,水面塔礁2個)。因水面環礁往往又由多個單獨的礁體構成,因而,南沙群島常年出露和低潮時出露的地理單體共86個,其中灰沙島23個,常年出露的礁石11個,低潮時出露礁坪或礁石的幹出礁52個。按照海洋公約,灰沙島和常年出露的礁石都可以享有12海里領海和12海里毗鄰區海域。

按照《聯合國海洋法》確定的群島基線準則,南沙群島就能夠劃出數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區域[陸地+水面環礁(具有準陸地地位)+內水],據此能夠主張上萬平方千米的領海,幾十萬平方千米的專屬經濟區。南沙群島油氣資源尤為豐富,地質儲量約為350億噸,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主要分佈在曾母暗沙、萬安西和北樂灘等十幾個盆地,總面積約41萬平方千米,僅曾母暗沙盆地的油氣儲量約有126億~137億噸。

南中國海,如果不是祖先前輩拼死捍衛,早就被這幾個國家搶走了


中國人最先發現並管轄南海諸島

根據現有的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發現並命名了南沙群島,並對南海諸島最早進行開發經營,行使管轄權,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4大群島屬於中國領土在歷史上有著充分的法理依據。

早在秦漢時期,中國人民就已經開闢了通過南海與其他國家交往的海上絲綢之路。當時,中國海上交通線已經到達東南亞諸國,最遠到達印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分全國為42郡,其中南海郡管轄包括西沙群島在內的整個南海諸島。


南中國海,如果不是祖先前輩拼死捍衛,早就被這幾個國家搶走了


公元800年以後的唐代中期,中國人具體命名了南海諸島,並最早對其進行管轄和行使主權。

從宋代起,便把西沙和南沙群島列入我國海防管轄範圍內。

南中國海,如果不是祖先前輩拼死捍衛,早就被這幾個國家搶走了

元代疆域不僅包括西沙、南沙群島,而且派出官員到西沙群島測繪,建立天文觀測點,行使主權。元代初年在全國27個地方進行天文測量,元世祖派天文官郭守敬到西沙群島進行天文測量,行使主權。

清代沿襲前朝定期巡邏南海諸島的海防制度。明確記載了我國瓊州府的萬州“以海為界”,轄治“千里長沙、萬里石塘”(即今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我國到明清時代已經很明確地對西沙和南沙群島等實施主權管轄,一些官方地圖也把這些島嶼納入中國版圖,如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大清中外天下全圖》、雍正二年(1724年)的《清直省份圖》中的《天下總輿圖》、乾隆二十年(1755年)繪製的《皇清各直省份圖》、嘉慶十五年(1810年)繪製的《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和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繪製的《大清一統天下全圖》等官方輿圖,把南沙群島的位置標註在“長沙”或“石塘”的位置上。這些官方地圖的繪製乃是中國國家意志的表示,反映了中國長期對西沙、南沙群島行使主權的事實。

在南海周邊國家中,中國是最早宣示擁有南海諸島主權的國家。20世紀初,如今的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等國還分別是英、美、法的殖民地,只有中國是一個主權國家。

南中國海,如果不是祖先前輩拼死捍衛,早就被這幾個國家搶走了


1909年,由兩廣總督張人駿派水師提督李準和副將吳敬榮率領海軍170餘人,分乘“伏波”“廣金”“深航”3艘軍艦考察西沙群島,在永興島升起黃龍旗並鳴炮,並對西沙、東沙、南沙3個群島進行了測量和考察。此行命名了15座島嶼,或以軍艦名,或以珊瑚、甘泉等地理風物為名,或以有關人員的籍貫為名,並勒石宣誓主權。中國政府根據此次測繪的海圖,於1912年出版的《中華民國邊界海岸及面積區劃圖》中繪出了南海疆界線,宣告了南海島嶼是中國領土。

西方殖民帝國染指南海諸島

雖然中國發現並最早開發經營南海諸島、實施管轄,但近代以來因中國國力的衰弱,對一直宣佈是本國領土的許多島礁長期無力控制,法國、日本等列強從20世紀初開始奪佔南海諸島,從而留下了後來引發長期爭端的種子。

南海諸島的地理位置特別重要,且許多島嶼上有豐富的物產資源。1885年法國完全佔領越南後,隨即便對其東部海上的西沙、南沙群島產生了覬覦之心。他們除了偽造“歷史事實”,編造所謂“19世紀初期,安南(今越南)嘉隆王與明命王時,均曾出征西沙,現安南既歸法國所有,則西沙群島亦當歸法國所有”的謊言外,還對1909年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李準一行前往西沙群島巡視,每到一島即勒石命名,構建木屋,豎起桅杆,掛黃龍國旗,以示屬中國領土的合法性提出質疑。

南中國海,如果不是祖先前輩拼死捍衛,早就被這幾個國家搶走了


1930年3月,駐河內法國印支總督致法國殖民部的信中寫道:廣東省決定由華南當局出面聲稱他們對西沙群島擁有主權。1909年發生的巡視西沙群島的重大行動,是當時的兩廣總督倡議舉行的一次正式的佔領儀式,現在廣東省政府的聲稱似乎是基於這個儀式。這種佔領對於法國來說,僅是武力的表現,從未得到正式的承認,如果要在法律上生效,只能假設西沙群島在當時是無主地。

法國見在西沙群島問題上無縫可鑽,轉而將魔爪伸向南沙群島。1930年,法國炮艦“麥裡休士”號就曾擅自到南沙群島的南威島進行“測量”,他們無視島上已有中國漁民居住的事實,秘密插上法國國旗而去。

1933年4月,法國炮艦“阿美羅德”號和測量艦“阿斯德羅拉勃”號,由西貢海洋研究所所長薛弗氏率領,遍歷南沙群島詳加“考察”,乘機佔領太平島、安波沙洲、北子島、南子島、南鑰島、中業島、鴻庥島、西月島等8個小島,連同先前所佔南威島,共計9個小島。4月7日至13日,法國還舉行了一場正式的佔領儀式,宣佈佔領了南沙群島7座島礁。7月19日,法國外交部發布佔領南沙群島公告。7月24日,法國向日本發出其佔領了南沙群島的主權通告。

南中國海,如果不是祖先前輩拼死捍衛,早就被這幾個國家搶走了


7月25日,法國政府竟對上述非法侵佔的9個小島進行所謂的“定名”並公佈於世。法國政府在其公報中承認“中國海南島漁民常住”於此,在其登陸南威島時,“島中尚有中國人三名”,安波沙洲也有中國居民,太平島上則有“樹葉搭蓋之房屋”。在其公報中還寫道:“伊都亞巴島(即伊都阿巴島)及北危島有海南島漁民來此居住,每年均有海南島帆船載運糧食物品來島換取魚、玳等類而去。”

7月26日,中國政府外交部發言人對此提出嚴重抗議,並指出:這些島“今有我漁人居留島上,在國際上確認為中國領土”。除表示抗議外,中國政府還令參謀部和海軍部會商,調查與該事件有關的問題。

法國外交部則通過當時中國駐法大使顧維鈞發來電報,稱“該九島在安南、菲律賓間,均系岩石,當航路之要道,以其險峻,法船常於此遇險,故佔領之,以使建設防險設備,並出圖說明,實與西沙群島毫不相關”。此後,有關9小島的問題就此擱置下來。

南中國海,如果不是祖先前輩拼死捍衛,早就被這幾個國家搶走了


民國政府外交部於1933年8月4日照會法國駐華使館,要求將各島的名稱及經緯度查明見覆。其後,中國政府又向法國抗議,稱:“(法方)既稱有瓊崖的中國人住於該群島以專漁業,又謂當時島中住有華人,又謂其地有樹葉搭蓋之屋,有奉祀神人之像,又謂有瓊崖渡來的中國人居住,每年有帆船載食品來島供華人食用。是九島者早有華人居住,並非無主之島,法人已代我證明矣。依照國際公法與慣例,凡新發現之島嶼,其住民系何國民,即證明其主權屬於何國,今該群島中全為華人,其主權應屬於我,自無置辯之餘地矣!”

民國政府雖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法國的進一步軍事佔領,但由於僅限於外交缺乏必要的軍事措施和軍事行動,致使法國入侵勢力遲遲未撤出所佔島嶼。

日本對南海島嶼的侵佔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就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自1895年侵佔中國臺灣後,為了貫徹其“南下戰略”,也派所謂商人、探險家到東沙、西沙群島入據。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日本和歌山縣人宮崎進等在“水產南進”的鼓譟聲中,駕駛漁船竄入南沙群島進行活動。從此之後,日本漁船陸續南下南沙海域。1917年6月和8月,平田末治和池田舍造、小松重利等人先後到太平島進行非法活動。


南中國海,如果不是祖先前輩拼死捍衛,早就被這幾個國家搶走了


1918年12月,日本拉薩磷礦股份有限公司派海軍中佐小倉卯之助組成第一次探察隊,竄入南沙群島南子島、北子島、中業島、紅草峙和太平島調查磷礦資源。1920年12月,小倉卯之助組織第二次探察隊,非法調查南沙群島鴻庥島、景宏島和安波沙洲的資源情況。在此後的幾年中,拉薩磷礦公司不斷招員,先後在太平島和南子島大肆開採鳥糞和海產,並修建碼頭,營造小鐵路、倉庫和宿舍等,對南沙群島進行肆無忌憚的豪奪。

日本以開發磷礦為名,佔據了南沙群島上最大的島——太平島,目的在於建立其在南海諸島的軍事基地。日本佔據太平島的行動,引起英、美、法、荷等國不安,特別是作為越南宗主國的法國感到極大的威脅。法國一方面阻止日本的染指,使其從海防到西貢的沿海港口能得到安全保護;另一方面自己也竭力插足南海,蠶食南沙群島領土,使之成為自己的勢力範圍。

20世紀20年代末期,資本主義世界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處於經濟上極度蕭條、政治上動盪不安時期的日本,不得不中止在南沙群島的活動,並於1929年4月撤離該海域。而當時中國內戰頻仍,局勢混亂,這給法國擴張勢力,把魔爪伸進南沙群島提供了絕好機會。

南中國海,如果不是祖先前輩拼死捍衛,早就被這幾個國家搶走了


1931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後,再次圖謀強佔南沙群島。1940年日本出兵控制了法屬印度支那,隨即又佔據了南海中的主要島嶼作為軍事基地。將南沙群島改名為“新南群島”,隸屬當時日本統治的臺灣高雄州高雄市。

民國政府為維護南海主權採取的措施

民國時期,中國政府承繼了清代版圖,實行了對南沙群島及其海域的管轄,同時為維護這一主權採取了軍事、政治和外交上的必要行動和措施,是中國曆代政府管轄、治理南海諸島,行使領土主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歷史上中國政府行使管轄權的連續性和一致性,為後代維護南沙群島主權、解決有關爭議問題提供了堅實的法理依據和歷史依據。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結束,根據中美英三國1943年簽署的《開羅宣言》和1945年7月簽署的《波茨坦公告》:“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在太平洋所得的或佔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因此,日本佔據的南沙群島理應屬於歸還範圍。

南中國海,如果不是祖先前輩拼死捍衛,早就被這幾個國家搶走了


1946年初,民國政府的海軍不夠強大,沒能及時對南海諸島進行有效的控制,剛剛從美國統治下獨立的菲律賓派人在南沙群島東部的一些島嶼登陸,其外長季裡諾還於同年7月23日聲稱:“中國已因南沙群島之所有權與菲律賓發生爭議,該群島在巴拉望島以西200海里,菲律賓擬將其合併於國防範圍之內。”菲律賓也想趁中國未完全接收西沙、南沙群島之際,把南沙群島佔為己有。7月底,一艘不明國籍的船隻侵入南沙群島海域,後因獲悉中國海軍決定派軍艦接收西沙、南沙群島的消息,才於數日後自動撤離。

1945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收復日本佔領的臺灣之後,行政院遂於1946年8月31日電令會商內政部和國防部,以討論協助廣東省政府接收西沙群島和團沙群島。9月2日發出《節京陸字第10858號訓令》。9月13日,外交部、內政部、國防部及海軍總司令部的代表會商接收團沙群島的具體事宜。會議決定,由國防部協助廣東省政府從速接收團沙群島,接收之地理範圍由內政部擬定,該群島之地理位置及所屬各島名稱由內政部繪製詳圖、重新擬訂,為應付將來可能發生的主權爭執,由內政、國防兩部暨海軍總司令部將有關資料即送外交部以備交涉之用。會議之後,廣東省政府任命省府顧問麥蘊瑜為接收南沙群島專員,省府委員蕭次尹參加接收工作。

南海諸島因抗戰勝利而恢復故土後,民國政府於1946年10月至1947年2月負責接收的部員,在呈請行政院核准頒佈的地圖和文件中,有“內政部繪製南海諸島位置圖、西沙群島圖、中沙群島圖、南沙群島圖、太平島圖(實測)、永興島、石島圖(實測)7種及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一種”。這個對照表作為鄭資約編著《南海諸島地理志略》的附錄,於1947年11月面世,12月2日《申報》亦以《南海諸島名稱,內政部核定公佈》為題予以報道。此次公佈的“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與1935年的“中國南海各島嶼華英地名對照一覽表”相比較,地名數量由136個增加到171個。此外,原有的“南海各島嶼”改為“南海諸島”,兩個“東沙島”之一改為“東沙群島”,原“南沙群島”調整為“中沙群島”,原“團沙群島”調整為“南沙群島”,各地關係和等級層次更為協調。在減少外來地名影響方面也採取了一些有效措施。

中國政府收復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之後,為確定與公佈西沙、南沙群島的範圍和主權,當時中國政府內政部於1947年4月14日邀請各有關機關派員進行商討,其討論結果是:第一,南海領土範圍最南應至曾母灘,此項範圍抗戰前我國政府機關學校及書局出版物,均以此為準,並曾經內政部呈奉有案,仍照原案不變;第二,西沙、南沙群島主權之公佈,由內政部命名後,附具圖說,呈請民國政府備案,仍由內政部通告全國周知,在公佈前,並由海軍總司令部將各群島所屬各島,儘可能予以進駐;第三,西沙、南沙群島魚汛瞬屆,前往各群島漁民由海軍總司令部及廣東省政府予以保護及運輸通信等便利。

民國政府內政部方域司公佈了南海諸島的地圖,在這張地圖上南海第一次出現的是11條斷續國界線。1949年後,這條線被繼承下來。1953年,去掉了北部灣的兩條斷線,剩下9條,這就是今天人們經常提到的“九段線”。

從1947年起南海諸島就歸廣東省管轄,4月內政部在致廣東省政府的公函中寫道:“西、南沙群島範圍及主權之確定與公佈。”這句話界定了南海海疆線的含義。換句話說,海疆線明確標出了我國在南海諸島的領土主權範圍,確認了至少從15世紀起就被列入中國版圖的南海諸島的海上疆界,在此界線內的島嶼及其附近海域,受我國的管轄和控制。

1955年10月27號,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召開了第一屆國際民航組織太平洋地區的飛行會議,出席這一次會議的有16個國家和地區。除了澳大利亞、加拿大、智利這些國家以外,當時的南越和中國臺灣當局也都派代表參加了會議。大會由菲律賓首席代表擔任主席,法國首席代表為大會第一副主席,這個會議明確認為南海諸島中的東沙、西沙、南沙諸島位於太平洋的要衝,這些地區的氣象報告對國際民航的飛行安全關係重大,與會代表通過了一個第24號決議,要求中國臺灣當局在南沙群島加強氣象觀測,要求每天4次觀測,保證飛行安全。

南中國海,如果不是祖先前輩拼死捍衛,早就被這幾個國家搶走了


通過這項決議的時候,包括菲律賓、南越的代表都在場,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代表提出異議或者保留意見,沒有人提出質疑。

1956年3月至8月,南越以接管法國主權為由,分批佔領了西沙群島的琛航島、甘泉島等島嶼。3月1日,菲律賓馬尼拉航海學校校長托馬斯·克洛馬前往南沙群島“探險”,登陸太平島、中業島、南威島等9個主要島嶼,5月15日發表所謂的《告世界宣言》,聲稱“發現”並“佔領”了這些島嶼。5月16日,中國臺灣馬上恢復了在南沙群島的駐軍和巡邏。

1956年,中國臺灣海軍先後派出“立威部隊”“威遠部隊”“寧遠部隊”巡察南沙群島。在巡弋過程中,曾在太平島、南威島、西月島重豎石碑,舉行升旗禮,並改編為“南沙守備區”,改派海軍陸戰隊守備太平島。

第一批“立威部隊”6月2日至6月14日前往南海,由“太和”“太倉”兩艦組成,登陸3個島:太平島、南威島、西月島;巡察5個島和1個沙洲:南子島、北子島、中業島、敦謙沙洲、南鑰島、鴻庥島;經過3個暗沙:逍遙暗沙、永登暗沙等;經過3個群礁:鄭和群礁、中業群礁和尹慶群礁;經過12個礁:渚碧礁、大現礁、小現礁、福祿寺礁、西礁、中礁、東礁、華陽礁、日積礁、相生礁(火艾礁)、常瀨礁(蒙自礁)和揚信沙洲。6月15日,中國臺灣正式將“南沙群島管理處”改編為“南沙守備區指揮部”,任命陸戰隊第一師三團副團長尹世功為指揮官,恢復在太平島的駐軍。

第二批“立威部隊”6月29日至7月22日前往南海,由“太康”“太和”兩艦組成,之後“中肇”艦參加,先後到過太平島、中業島、敦謙沙洲、西月島、鴻庥島、南威島、南鑰島、南子礁(今南子島)、北子礁(今北子島)。

第三批“立威部隊”9月24日至10月5日前往,由“太和”“永順”兩艦組成。9月底到太平島、鴻庥島、敦謙沙洲,10月初到南鑰島、中業島、南子礁、北子礁。10月1日,中國臺灣寧遠部隊截獲並檢查托馬斯·克洛馬之弟的船隻,在審訊過程中他們供稱的船隻進入南沙群島海域屬“個人行為”,到太平島是“個人拜訪”。

1967年10月,中國臺灣民間團體“暑期育樂活動南疆遠航隊”前往南沙群島,設立“南疆屏障”石碑一座。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南海諸島主權的繼承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續宣佈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1950年5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攻佔海南島後,進駐永興島。此前國民黨將駐太平島的一個連撤回臺灣。此時,人民解放軍在南海方向還沒有建立海軍艦隊,對南海外海諸島一時無力控制。

南中國海,如果不是祖先前輩拼死捍衛,早就被這幾個國家搶走了

當時,美國出於遏制、打壓社會主義中國的目的,鼓勵南海周邊的國家侵犯中國的利益。1951年7月12日,美國和英國分別在華盛頓和倫敦同時公佈“對日本和平條約草案”,草案中規定日本放棄對南威島和西沙群島的一切權利而故意不提歸還主權問題。8月15日,當時的中國外交部長周恩來在《關於美英對日和約及舊金山會議的聲明》中指出:包括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向為中國領土,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時雖曾一度淪陷,但日本投降後已為當時中國政府全部接收”。其後,中國政府一再發表聲明,重申中國對包括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享有合法主權,絕不容許任何國家以任何藉口和採取任何方式加以侵犯,任何外國侵佔南海諸島的島嶼以及在這些地區進行開發或其他活動,都是非法的,不能允許的。在行政上,南海諸島一向隸屬廣東省管轄。

南中國海,如果不是祖先前輩拼死捍衛,早就被這幾個國家搶走了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直到改革開放以前,中國海軍和空軍的力量一直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武器裝備落後,對南海外島,尤其是對南沙群島的控制一直鞭長莫及。1956年起開始施行的海禁政策,使南海周邊其他國家乘虛而入。30年後,南沙群島的大部分島礁紛紛落入菲律賓、越南等國之手。

針對南沙諸多島嶼紛紛被別國佔領,當年中國沒有力量採取重大的軍事行動。其原因是南沙群島距離海南島最近的也有上千千米,此時解放軍的戰鬥機最遠作戰半徑不過400千米,到達西沙留空時間都不夠,對南沙群島更是鞭長莫及。解放軍海軍也缺少能夠遠航的大型軍艦,同時又受強國海軍牽制,難以到南沙海域採取行動。不過,中國政府還是一直髮表聲明和抗議,聲明在南沙群島的主權,這就為後來有實力維權時奠定了法理和輿論方面的基礎。

南中國海,如果不是祖先前輩拼死捍衛,早就被這幾個國家搶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