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笔日久,也就渐生懒惰,然而几个月来始终有想要述说的念头,依稀地萦绕在心里。偶尔闲暇时,又仿佛在黄山的云海间悠悠飘浮,如同再次置身于黄山的云涛浩渺中,也就暂时将人生的荣辱悲欢抛开了,将重重压在心头的琐事、烦恼悉数忘掉。故而,今天在几千公里之外的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黄山还留有我的眷恋和梦幻。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此话一出,几百年间竟深深地影响着后人的思维模式,据此,后世便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说心里话,我原本对此疑信参半。记得数年前,朋友陈达黄山归来,将数十张厚厚的相片递到我手中,顿时黄山景色占据了我全部的视线,但在短暂的震撼之余,不久我也就将此事完全忘记了。而今天当我真的置身于黄山的千里波涛之中,眼前弥漫着铺天盖地的云雾时,不,确切地说是“云海”时,我真的震惊了!无法想象,“五百里黄山”果真如同事老陈所讲。
记得老陈达从黄山归来时,将在黄山的见闻悉数讲与我听。黄山传说颇多,但有一个共同点,这些传说大多和人是分不开的。大自然其实是最好的造物者,她尽心竭力地创造了大千世界,又滋养着芸芸众生,而且还不忘把黄山这样一处奇境恩赐给人间。于是,在古徽州的身旁便有了此“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的天下第一奇山。随后造物者再去安排种种机缘,让有缘的众生来到这里完成几世的宿愿,我想我或许也是这有缘的人了,故而才能登上黄山,才能鸟瞰连绵群山。可是细想,从古至今,在黄山脚下匍匐在地的众生无数,但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王侯将相,或许早晚都要被人遗忘。但徐霞客是除外的,并且尚有两人的到来,任由时光流淌,任由斗转星移,都绝对不会被世人忘记,他们一是黄帝,一是李白。
当年黄帝打败九黎族和炎帝之后,同大臣浮丘公、容成子同来黄山炼丹采药,三人在山上炼了480年丹药,终于天降白龙一同飘然飞升。正因为当年黄帝登临,此处便因之易名“黄山”。而第二个真正到过黄山的人当推李白,传说当年李白登黄山时纵酒诗文,意兴横飞,为狮子林禅院的老和尚挥毫泼墨,奋笔疾书,随后兴之所至,将手中的笔掷入散花坞。有诗为证:“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待老和尚细看时,诗仙所掷之笔竟然瞬间变成一座孤立的石峰,峰顶生出奇松如花,这便是而今的“梦笔生花”处。不过这毕竟是传说,当年这首诗李白原是写给居于黄山白鹅岭的温姓友人的,那一年诗人已54岁。在诗的最后,诗人情意深长地写下:“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只可惜这一愿望李白并没有实现,八年后李白就携着另一个美好的传说成了世人心目中“诗仙”,我想这多少也是应当感到遗憾的。
这时,朋友轻声喊我,我扭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瞧去,三四步之距,一只黄山的鸟儿正纹丝未动,睁着两只机灵的眼睛向我这里望着。一阵轻风拂过,它的翅膀微微上翘,我立即端起相机,对它按下快门,而鸟儿也似乎理解我的用意,依旧丝毫不动。及今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这只鸟儿的影子还常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不知道究竟是因为它对这个世界的天真好奇,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我只记得它身上透显出来一份悠然,以及它举动的从容,这些一直在打动着我。
夜宿黄山,云海浩渺,细雨濛濛,时或夹杂雷声沉沉。在黄山宾馆,我挑选了临窗的床铺,此处近于1864米的顶峰。这一晚我久久未能入睡,是在用心灵去与自然交流着、沟通着。黄山渐渐安静下来,午夜时忽然见空中有星光闪动,这时远处传来几声鸟鸣,更衬显得自然万物的和谐。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时至今日,黄山那个寂静的夜晚,仍旧是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梦。“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不知我的这个愿望何日才能实现!
閱讀更多 寧古塔印象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