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換親是無奈還是惡習?

星空迷上了山野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農村換親是無奈,談不上是惡習,是特殊年代特殊情況造就的,不得己的無奈之舉。

換親現象發生在四十年前的農村吧。換親有三換親,和兩換親,三換親優於兩換親,三換親比兩換親好,下一代孩子走親戚稱乎也方便一些,而兩換親的就不行了,下一代孩子,有舅沒妗子,有姑沒姑夫,以血緣關係區別怎麼稱呼。

什麼情況的家庭換親多呢?一是家中男孩殘疾難找媳婦,二是家中特窮,三是男孩家經濟一般,男孩特老實,嘴笨的人難成媳婦,四是家庭成分不好,造成的難成媳婦。

我熟悉的換親有兩例,一例是三換親,另一倒是兩換親。

三換親的這一倒是我老家的鄰居。印象中是八十年初,這家有兩兒一女,老大和老二是男孩,老三是女孩,老大人長的帥一些,人精明能幹,找媳婦結婚還算順利。

老二人長的個不高,模樣也不出色,嘴又笨,最重要的是家裡窮!年齡越來越大,沒法,只能犧牲妹妹了,讓妹妹給換了個媳婦,好在換親的都是老實人家,聽父母說他們現在生活的還可以,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吧。(這裡真的得給說媒的點個大大的贊👍,太🐮了,三換親,三家)。

兩換親的這一倒是我家親戚,我父親的親姨弟,我親表叔。我表叔好像是七十年中後期結的婚,表叔是個身材勻稱,說話幽默,帥帥的農村老師,小孩子都喜歡他。可是他經常拿他媳婦開玩笑,好像不滿意嬸嬸。後來母親告訴我們,表叔和表嬸嬸是兩換親,表叔人材好,有文化,但是姨奶奶家成分不好(好象是地主吧),不得己,兩換親,換親換的不是太如意,表叔也只是說說過過嘴癮吧(表嬸模樣一般人又老實)。

表叔用表姑換了媳婦,而且是兩換,所以換親後兩家關係很好。就是孩子,有姑沒姑夫,有舅沒妗子。

換親現象止於改革開放,現在國家政策好了,人民富裕了,男女婚姻自主性提高了,年輕人的眼界寬了,境界高了,年輕人不會為了家庭和親情,委屈犧牲自己。

所以說,農村換親實屬無奈。

謝謝[祈禱]





嬰寧f


我們村,有五對夫妻是換親,離我最近的是我的發小,他小時候活潑機靈,不論上山挖藥材還是剜野菜,數他利索,剜的又多又幹淨,不像我,草屑、泥土一把抓。

不知為何,到了婚配年紀,卻找不到合適的對象,一耽擱就到了三十歲。在農村,三十歲的男人不結婚,是很嚴重的問題。正趕上他父親氣管炎嚴重,隨時都有換不過氣的可能。這時候他的小妹初中畢業,答應換親。如今,兩家人都幸福美滿,他的兒子讀六年級,今年媳婦又生下一千金。

當然,當初選擇換親,絕對是迫於無奈。不然他父親怎麼會把不滿十八歲的女兒換給奔四的男人為妻呢。

還有一個例證,是我表哥,我大姑家的兒子,表姐為他前後換過兩個女人,結果都沒走到最後。如今表哥已過五十,和失明的姑姑相依為命;表姐為了給表哥換女人,落下精神失常,到現在說話顛三倒四,還被婆家趕出家,獨自在外打工。如果不是為了成全姑姑一家人,表姐何苦落得如此下常,她當初可是村裡的第二個女高中生!從前到後,有多少無奈,又有誰能體會?


蘇臺文苑


在80年代前,農村換親都是處與無奈,並不是惡習。原因是什麼,一個字:窮"。莊戶人家為了傳宗接代,怕斷了香火,就是我把我的女兒給你家,你的女兒給我家,互換做兒媳婦。一般來看,沒有幾家換親能過好的,原因|,一,因為家庭經濟基礎差,二,年齡上有差距,三,女兒嫁過去,沒有一個甘心情願的。四,在眾人眼中還感覺羞恥。所以說,農村換親的都是迫與無奈。


永強防水


農村換親是無奈還是惡習?

我老公的爺爺給人做的媒人,什麼樣的姻緣呢?說出來大家也可能和我第一次聽到時覺得驚訝和無奈吧!

鄰居四奶奶有個駝背的兒子(可能脊柱炎,駝的厲害),到了說媳婦的年齡沒有哪姑娘願意嫁他,眼看著要打光棍了。

爺爺認識不遠處鄰村的一家人,那家兒子在車禍中失去了一條腿(大腿也沒了),平時拄著柺杖可以走。

這兩家也是同命相連都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在哪個年代(80年代)家中姐妹多。爺爺就給這兩家說和著挑年齡相仿的姐妹換親。

兩家父母一拍即合,又省錢又解決了心裡的一塊大病。

可憐了兩邊入選的姐妹眼睛都哭腫了,想想年老的父母,殘疾的兄長,自己做不了主的一生就這樣了,眼裡都是淚阿!

現在各家的孩子都已長大,鄰村那家倆孩子,兩口子種地養家畜,閒空自己做糖葫蘆賣,日子就那樣過吧!

這個駝背的已經死去10年了,留下一個智障兒子今年也有20多歲了,這女的也沒再找,一直在外地幹活但經常回家來照顧孩子和家人。

前幾年有人勸她再找個生個孩子老了有個親人照顧,她就說:“自己這一輩子叫她哥哥毀了,就這樣了!”

我們也說起過我爺爺做的這媒,到底是好不好呢?對男方和父母而言是好事也是無奈的,對姐妹則折翼她們嚮往的愛情和婚姻。

對農村換親最多的還是無奈,其次應該是陋習。

今天在農村換親已經不可能了,年輕人都有自己主見不會刻意的委屈求全換去全家的滿意。


沂蒙三寶


換親這種事情是無奈,並非惡習,誰家的閨女不是孃的心頭肉啊,只不過為了封建社會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不得不選擇委屈自己的閨女幫兒子換親,然後進行傳宗接代這種繁衍不休的行為。

而所有的換親很少有美好的結局,最難得的會有一方日子過的還不錯,我打聽過村裡老人,沒有換親的兩莊婚事都美滿幸福的,能有一個家庭幸福就算謝天謝地了。

換親那波人已經老了,我們村只有一對這樣的夫妻,他們結婚最少有四十多年了,印象裡我還殘留點這家換親姑娘的模樣,當年我們是一個生產隊的,那姑娘扎著兩根及腰麻花辮,因為有兩個哥哥,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讓她看起來永遠是營養不足的樣子。

換親姑娘叫紅雲,當年她大哥娶媳婦花光了家裡的積蓄,所謂的積蓄無非就是存下的幾袋糧食,父親幫大哥修了房子後,再沒能力管二哥了,而當時紅雲的二哥柱子已經二十五歲,在當時屬於大齡青年,紅雲比二哥小六歲。

後來有人幫忙串攏著跟南鄉一家同樣是哥哥娶不上媳婦的人家換親,換親對於姑娘來說絕對是悲催的事情,因為沒有姐姐替弟弟換親的,都是妹妹幫哥哥換嫂子,所以那些男人是娶不上媳婦的人,要麼身體有毛病,要麼太老實木納,但凡優秀點不至於三十或者快三十還娶不到老婆。

紅雲十九歲時被父母用來換給了嫂子的哥哥,嫂子的哥哥腿腳不好,那時候是生產隊掙公分的年代,紅雲老公幹不了男人的體力活,只能從事女人半勞力的工作,紅雲嫁過去以後日子反而比在孃家時更艱苦了,更讓人無法忍受的是:紅雲老公脾氣不好,一生氣就打紅雲。

紅雲嫁到南鄉後,生了一兒一女,而自家二哥和嫂子也生了倆兒子,萬幸的是二哥和二嫂婚後生活還算幸福,二哥對二嫂疼愛有加,後來紅雲受不了老公的家暴,從南鄉婆家跑回北鄉孃家,第一天回來時嫂子就沉著臉不滿意,等過了四五天,紅雲老公來接紅雲,紅雲說:不去了,咱倆離婚算了。

於是紅雲的二嫂摔摔打打當著全家人的面收拾自己的衣服,對紅雲的哥哥說道:咱倆緣分盡了,我今天跟著我哥回孃家,等我哥和你妹子離婚那天,咱倆一起也去把婚離了吧。


紅雲的二哥柱子瞬間給嚇懵了,接近三十歲才娶來的媳婦,自己一直拿著當寶疼著,怎麼能說離婚就離婚呢?兩不滿十歲的孩子看到媽媽要走號啕大哭,紅雲的父母也跟著亂了陣腳,於是所有人覺得應該犧牲紅雲一個成全大多數人,於是父母、二哥還有倆侄子紛紛哀求紅雲跟著老公回南鄉吧,等孩子們長大了就熬出頭了。

耐不住一家人的哀求,為了幫二哥留住媳婦,不讓倆侄子沒了媽媽,紅雲最終還是苦著跟老公回了南鄉。只不過聽說紅雲回去後,過了不足一年就喝了農藥自殺了,留下一雙兒女再也沒有親孃的疼愛了。

紅雲去世後,她孃家衝著自家媳婦面子,沒敢去南鄉鬧騰,紅雲喪禮上,她母親抱著屍體苦時,曾經看到紅雲手腕那裡淤青一片,知道閨女是被女婿打狠了才自殺的,可為了倆大孫子有娘疼,他們不敢鬧騰,怕媳婦一生氣跟兒子離婚。

紅雲沒了,而紅雲的哥哥和嫂子一直活到現在,倆兒子都自己成家立業,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換親的農民家庭都是娶不上媳婦的家庭,過去很多農生的兒子太憨娶不上媳婦,只好用水靈靈的妹妹幫自己換個媳婦,這叫換門親,是農民家庭一種很無奈的行為。



悠然見東山


單說換親,用現在人的眼光和觀念來評價,特別是現在年輕人,用惡習來形容,也不為過。

我是農村人,換親就在我身邊,我的弟弟妹妹,差一點就是我。因為我長相困難,縱有才情和勤勞,在30年前的山溝裡,一個整日解決溫飽的六口大家庭,也無計可施。到25歲了,父母心急如焚,著手讓小我三歲的妹妹給轉媳婦兒。(在這裡我給師友們再解釋一個詞:轉親。不是兩家,是三家一個圓圈轉,也不知道誰的創意,都覺得比兩家直接換要強不少)我自覺讀了幾天書,不甘心犧牲妹妹的幸福,跟本村一姑娘北上私奔。妹妹為了同情父母,還是給弟弟換了婚姻。時隔30年了,他們現在都比我過的好!

婚姻離不開社會背景,更要尊重現實條件,終身大事,哪個不想文明堂皇,風風光光?我代表那個年代走來的人,向理解換親的,說無奈的人深表感謝!

換親只是當時無奈之下的一種婚姻形式,配對了人,懂愛懂珍惜,同樣也能幸福!


金馬寨主


我是農村走出來的碩士研究生小伊,我身邊也見過一些農村換親,多是和我父親年紀差不多的長輩,我認為農村換親說是無奈之舉有點避重就輕,說是惡習又覺得太重,我覺得應該說是封建思想的迫害。

農村都是什麼人才換親?

  1. 殘疾人。我一個表叔天生眼睛不太好,又有點背鍋,所以後來一直娶不上媳婦兒,後來他的父母就和另一家換親了。

  2. 家裡窮。農村有些人的家裡確實很窮,娶不起媳婦兒,別人也不願意嫁過來,那也就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家庭,把自家的女兒嫁過去,把別家的女兒娶過來。

從這個角度看,家長都沒有錯,也都是“無奈”之舉。

對女兒公平嗎?

在農村,一些長相不錯的女人,嫁給一個又矮又沒有本事的一個男人,甚至就沒有勞動能力的男人,一輩子家庭的大小事都是女人操心,農活也都是女人做,而男人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傳宗接代。

我們站在換親的女孩兒的角度,他們為了哥哥或者弟弟嫁給一個存在缺陷或者家裡很窮的男人,自己沒有選擇的機會,對她們公平嗎?她們也是獨立個體,她們也只有一輩子,憑什麼就要犧牲自己一生的幸福,來為哥哥或者弟弟換來媳婦兒。

農村“換親”現象背後的原因

  1. 傳宗接代的需要。中國傳統思想中有句話是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孩子特別是兒子在農村人的心裡是全家人的重心,沒有兒子就是對不起列祖列宗,那麼家裡的男人不娶媳婦兒怎麼有孩子,所有有時候犧牲女兒的幸福也要給兒子娶個媳婦兒,然後生個兒子,女人在這個過程中只是一個交換的貨幣和生育的工具。


  2. 重男輕女的思想。“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中國傳統認為女兒將來不是自家人,很多族譜中也沒有女孩兒的名字,遲早都是人家的人,所以女孩兒被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我小時候鄰居有還不讓女孩子上學的呢,覺得女孩兒上學是在浪費家裡的錢,有那些錢應該留著給兒子娶媳婦兒。

結語:我認為農村換親不能說是惡習,換親不是某一個地方的農村存在的習俗,而是農村普遍現象,說是惡習未免冤枉了他們的父母,他們的父母也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也不能說是無奈,“無奈”太過於避重就輕,就一個“無奈”就毀掉了女孩兒一輩子的幸福。我認為農村換親是封建思想的果實,是傳統文化的糟粕,應該捨棄。

相信隨著時代的進步,農村換親現象已經少了很多,我本人非常不支持換親的做法,我認為女人和男人一樣都有追求婚姻自由、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而不是成為封建思想的受害者。

我是農村土生土長的伊人間,以上是我對“農村換親”的看法,覺得還不錯記得點贊關注一下作者吧!如果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


伊人間


小趙愛學習回答:我不知道其他地方農村現在還有沒有這種現象,目前在我們河南駐馬店農村這種現象很少了,但是在1985年以前,這種現象很普遍。我記得我小時侯隨老爸轉業到遂平縣沈寨公社,當時老爸任武裝部長,我家在公社院內住。當時我就看到不少因為轉親和換親引起的家庭糾紛。過去兩家叫換親,三家叫轉親。只要一家出問題,其餘全家亂,那真叫熱鬧。當時解決婚姻問題的職務叫秘書。當時,沈寨的秘書姓尚,有時尚秘書忙的飯都顧不得吃。目前,我們現在基本上沒這種現象了。


小趙愛學習


換親是父母為了子女著想的無奈之舉。不過這都是從前的事了,現在極少聽說有換親的。

換親的原因很複雜,貧窮,殘疾,家庭成分(以前劃定的黑五類)等等因素是導致了這些人家一部份子女很難正常結婚的原因,但是也有以死相逼,爭取婚姻自主的。

我們村的一對青年男女就以跳井自殺的方式以命反抗換親。他們被救以後,雙方父母同意了這樁天成的婚配。可見是天無絕人之路啊。



鄉野村夫369


但凡家裡兒子能娶上媳婦,誰家願意用閨女去換個媳婦?現在農村兩家相互換媳婦的現象幾乎是不存在了。過去的年代農村比較貧窮,家裡有兒子的農民,很多都窮的娶不起媳婦,萬般無奈之下,只能用自家的閨女,去跟那些同樣娶不起兒媳婦的人家,相互換個媳婦給兒子,這樣兩家都有了媳婦。

雖然說解決了兩家兒子的媳婦問題,但是這樣的情況下,就委屈了很多的女孩子。有的女孩子自己已經有了心上人,但是家長為了不讓自家的香火斷了,也不管閨女願不願意,強行把閨女嫁給對方,用閨女去給哥哥或者弟弟換個媳婦回來。聽上去有些很荒唐,但是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農村,這樣的事情有很多。也正因為如此,造成了很多不幸福的婚姻。


我記得小時候我們村,就有這樣一對互換媳婦的家庭。媳婦的村子離我們村也就三里路,對方的哥哥有一點點的智障,而我們村那個女孩子,聰明伶俐人長得還漂亮。父母雖然心裡明白虧了自己的閨女,但是為了兒子能夠娶上媳婦也沒有辦法,只能出此下策。我們村這個女孩子哭得死去活來,任憑怎麼說也不同意這門親事,她父母就把閨女鎖在家裡,專門有人看守。到了結婚的那天,雙方家長一起把自己的閨女嫁出去,又一起迎兒媳婦進門。

我們家跟換親的這家住的不算太遠,應該說是鄰居,所以那時候我經常看見,我們鄰居家的女孩子經常從婆婆家跑回來,在孃家一住就是10天半個月。而他們家的媳婦一看自己換來的嫂子,不在家跟哥哥一起過日子,也同樣跑回自己的孃家,不回婆婆家。後來經雙方家長規勸,各自的閨女又回到了婆婆家。我們村的這個女孩子,人是回到了婆婆家,但是跟婆婆全家處理的關係都不算太好,而且是越來越糟糕,到最後經常動手打架,打架以後就披頭散髮的又跑了回來。

幾次想離婚,家裡人都不同意。因為只要她離婚,她的兄弟你要離婚,這樣兩個家庭就都破散了,兩家的兒子又得恢復到光棍生活。每次打架跑回孃家以後,在孃家住幾天,又被父母勸回去了。年復一年,久而久之,這個女孩子也認命了,以後再打架也不往孃家跑了。再後來雙方家庭都有了孩子,日子也就那樣往下過了。

應該說換親是歷史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並不是什麼惡習,而實在是出於無奈。貧窮落後,愚昧無知,造就了那個時代的人畸形的婚戀觀。換親這樣的事情,如果換到現在的社會,人們寧願一輩子嫁不出去,一輩子打光棍也不會這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