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江南,西域河谷———伊犁

在我國西北內陸地區,有一處水草豐盛貌似江南的區域,它就是伊犁河谷。有人說沒有去過伊犁等於沒到過新疆,似乎印證了伊犁之美。伊犁河谷是神話中西王母之都,是絲綢之路北線和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之地及中亞人種的展覽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塊塞外江南,西北溼島。

塞外江南,西域河谷———伊犁


  • 伊犁河谷簡介

素有“西域溼島”、“塞外江南”之美稱的伊犁是中國西部最富饒的土地之一。伊犁河谷是世界薰衣草三大種植基地之一。伊犁河谷東西長360公里、南北最寬處275公里,面積5.64萬平方公里,隸屬於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 伊犁河谷的位置

塞外江南,西域河谷———伊犁


伊犁河谷位於中國天山山脈西部,三面環山,地處80°09’-84°56’E,42°14’-44°50’N。西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交界,是古絲綢之路的北道要衝,地域優勢十分突出。

塞外江南,西域河谷———伊犁


  • 伊犁河谷的周邊地形
塞外江南,西域河谷———伊犁


  • 伊犁河谷大致地形

伊犁河谷位於天山西部,呈東南直向,河谷北、東、南三面環山,谷地呈三角形,東部頂點為特克斯河與鞏乃斯河交匯處,西部底邊朝向中哈邊界,東高西低,地勢由東向西傾斜,東西長170公里。河谷北面有西北——東南走向的科古琴山、婆羅科努山;南有北東東——南西西走向的哈克他烏山和那拉提山;中部還有烏孫山、阿吾拉勒山等橫亙,構成“三山夾兩谷”的地貌輪廓。


塞外江南,西域河谷———伊犁


伊犁地處西北內陸腹地,境內分佈著許多高山峻嶺,又有廣闊的山間平原盆地和河谷地,南北天山位於河谷兩側,形成一個V字形結構,組成伊犁河谷的邊界,同時也賦予了伊犁河谷獨特的地貌特徵。伊犁河兩岸為洪積沖積平原,伊犁河谷地南部為昭蘇--特克斯盆地,呈東窄西寬的楔形,主要為特克斯洪積沖積平原。

  • 伊犁河谷氣候

伊犁河谷氣候溫和溼潤,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早晚溫差較大,主要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隨著西風來到此地,受地形抬升,山區降水達600 毫米,是新疆最溼潤的地區。

伊犁河流域除常年接受大西洋等水域水汽補給外,同時還因南北兩側天山支脈山體高大,流域內大小冰川和永久積雪分佈寬廣,永久性冰川和積雪融水匯成新疆水量最大的河流-伊犁河。伊犁河上游為特克斯河、鞏乃斯河和喀什河,在雅瑪圖匯合後稱為伊犁河。

塞外江南,西域河谷———伊犁


伊犁河水資源相當豐富,是中國新疆境內徑流量最豐富的河流。注入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巴爾喀什湖。伊犁河左岸支流稠密。在中國境內的主要支流右岸有喀什河、霍爾果斯河和鞏乃斯河,左岸有恰倫河、奇利克河、特克斯河;在哈薩克斯坦境內匯人的主要支流有恰倫河、庫爾斯利克河和庫爾特河。

  • 伊犁河谷成為西域溼島
塞外江南,西域河谷———伊犁


伊犁河谷屬於向西(呈喇叭口形)敞開的地形,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容易聚集,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北、東、西三面山地冰雪多,冰雪融水多;河谷地區,彙集了山地降雨和高山冰雪融水,地表水比較豐富;再加上地勢海拔高,蒸發弱,從而成為“西域溼島”。伊犁河也自然成為新疆境內徑流量最大的河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