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種子怎麼種?

用戶8551994369244


艾草是一種用途比較廣泛的中草藥,特別是近年來艾灸產業的興旺,帶動了艾草種植產業。艾草種植投資小,種植簡單也便管理,適應性強,不少地方成為各地政府扶貧的熱門選擇,所以很多地方興起種艾熱。

艾草種植主要以根莖分株進行無性繁殖,也可利用種子進行繁殖,種子種植一般在春天3月份播種,根莖繁殖則在深秋在11月份進行。 本題目涉及的是利用種子進行種植。晏子想從幾個方面進行解答。

艾蒿種子的培育

艾蒿的種子非常小,長四稜形,種皮薄,千粒重僅有0.12克。要想用種子播種艾蒿,首先要學會留種。艾蒿比較抗寒,一般地區均可以安全越冬,所以是多處生草本植物。北方地區,野生的艾草春天萌發秋天枯死,春天會自然利用根系或種子自然散落長出一些新的艾蒿。留種用的艾蒿,最好選擇兩三年的艾蒿,選擇植株健壯、豐產性能好和無病蟲害的植株,經過精心管理,到10月至11月會進入果實成熟期,這時候剪下果枝曬乾,進行脫粒過篩,將濾去雜質的種子放在布袋裡陰涼乾燥。艾蒿種子壽命比較短,一般經過一夏就會失去萌發能力,所以必須用新種子播種,千萬不能用陳種子播種。

艾蒿對於土壤的要求

艾草的適應性強,野生艾自然生長在荒野、草地,缺點是不耐澇,所以只要是向陽而排水順暢的地方都能生長,但是肥沃的土壤更利於艾蒿生長。艾草對光照要求較高,要求日照充足並且通風良好,所以應該選擇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艾草播種時間及要求

艾草利於種子繁殖,要在早春進行播種,南方一般二三月,北方可以三四月,一般以直播為主,也可以育苗移栽,利用棚室育苗可以提前播種期。因為艾草種子非常小,所以播種後千萬不要覆土太厚,就像種植香菜一樣,覆土厚度不要超過0.5釐米,只要蓋住細小的種子即可,否則會造成出苗難。生產中往往撒種後用鐵筢劃一下即可。艾草播種一般也是穴種,每穴丟上三五粒種子。因為其根系發達,根系繁殖能力強,所以要注意行距和株距不要太小,最好行距在四五十釐米,株距二三十釐米,以確保通風和採光。苗高10釐米左右,可以根據發芽情況進行疏苗。

不要盲目種植

艾草種植目前還是新興產業,要進行認真考察後才能種植。因為艾草是用來當中草藥賣的,所以要嚴格按照中藥材標準化種植。不能為了追求產量而隨意加大施肥量和隨意使用生長素。一定要認真考察生產鏈,確保市場前景好。必須在當地有專門的合作社扶持,確保產銷兩旺的情形下才能種植,要統一品種,統一品質,統一銷售,才能確保高產而高效,目前確實許多地方沒有收穫商,出現有價無市的情況。

以上是晏子對近幾年艾草種植現狀的認識,希望對你有用。


齊東晏子


最簡單的方法是,去野移植幾條自己種,他自己會開花結種子到時候他自己會掉落在地上,很快就會長滿一片了,就是最真實的,因為我最喜歡吃愛高了。我家地裡的全都是野生的。我就是在外面自己移植了幾條種在菜地裡,然後他過一段時間他自己就越長越多,滿地都是了。如果這個方法沒效的話,你可以罵我是真的有效的。


農人阿中


艾草,產新期在每年的5-9月。當前國內流通規格可分為蘄艾、艾葉與五月艾三種。艾草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田邊、地頭、山坡、荒地均可種植,其播種時間如下:

1、選種艾草留種以2~3年生植株為好,選生長健壯、豐產、無病蟲害的植株留下不收,果實成熟時剪下果枝攤晾至幹,脫粒、過篩、簸去雜質,種子裝於布袋裡,放於陰涼乾燥處貯藏。

2、播種艾草應於早春播種,南方2~3月,北方3~4月,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行距40~50釐米,播種後覆土不宜太厚。出苗後注意管理,當苗高10~15釐米時按株距20~30釐米定苗。

艾葉草是我國南方几乎到處都有的一種植物,在廣西桂林,更是直接用艾葉草的葉子包米飯來做著吃的。艾葉防瘟疫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了。

因為中草藥就是就地取材,因此艾草成為那個時候防瘟疫的功臣,據現代醫學藥理證明艾草是一種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因為艾草對病菌有著抑制和殺傷的作用,而且對呼吸系統疾病也有著防治的的作用



Wems王文軍


艾草(Artemisia argyi)是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冰臺(《爾雅》)、艾蒿、黃草(《埤雅》)、醫草(《別錄》)、灸草等,在我國具有悠久的藥食同源應用歷史。艾草主要分佈於亞洲東部,如我國大部分地區、朝鮮半島、日本、蒙古等地。現代研究表明,艾草含有多糖、黃酮類、萜類、苯丙素類、甾體類、脂肪酸類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治療潰瘍、活血、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癌和免疫調節等生物活性。古籍及中藥典籍記載,艾草全草入藥具有溫經、去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等作用,且因具有悠久的應用歷史,人們對其可接受程度高,用藥相對安全性較高,近幾年艾草的需求量大幅攀升。

艾草的產地分佈極廣,除極乾旱與高寒地區外,幾乎遍及全國,可生長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的荒地、路旁、河邊及山坡等,也見於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區,在局部地區為植物群落的優勢種。蒙古、朝鮮、蘇聯(遠東地區)、日本也有栽培。艾草極易繁衍生長,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喜溫暖、溼潤的氣候,以潮溼肥沃的土壤生長較好。人工栽培在丘陵、低中山地區,生長繁盛期24~30 ℃,氣溫高於30 ℃時,莖杆易老化、抽枝、病蟲害加重;冬季低溫小於-3 ℃時,當年生宿根生長不好。

現在艾草的使用不僅僅侷限於藥用,在食用、建材、家紡、日化等方面的用途也越來越多,野生艾草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人工種植艾草發展迅速,已經佔領了大部分市場。人工種植艾草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不同地區、不同環境、不同氣候、不同季節生產的艾草含有的活性成分差異較大,且艾草的品質也各不相同。因此,亟需對艾草人工標準化種植進行研究,以便按照標準種植,獲得品質較好的艾草,滿足市場需求。本文參考相關的文獻和當地的種植技術,規範艾草的種植流程,對艾草標準化種植及其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選地整地

1.1 選地

艾草適生性強,喜陽光、耐乾旱、較耐寒,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但以陽光充足、土層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機質豐富的中性土壤為佳,肥沃、松潤、排水良好的砂壤及黏壤土生長良好。為了節約土地資源,應選擇丘陵等地區的荒地、路旁、河邊及山坡等進行合理佈局,坡地和平地均可種植,也可以在房前屋後、田間邊角地種植。但是作為食藥用的艾草,栽培中除了要獲得較高的產量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保證艾草原料的質量安全及其藥效。因此,種植地塊周邊空氣應潔淨無揚塵,附近無居民生活汙水和工業水汙染,空氣質量應符合國標GB 3059—2012 的規定。

1.2 整地

地塊選好後,先進行深耕,耕深30 cm 以上。深耕土地不僅可疏鬆土壤,提高土壤溫度和保墒能力;還可以充分利用耕質土下積澱的氮、磷、鉀元素;同時,也起到部分除草作用,使當年的草籽基本上全部深埋,可除掉翌年50%左右的雜草。關鍵是將往年未分解的非艾草專用除草劑深埋於地下,解除其對艾草生長的影響。深耕時墒情過大,應適當進行晾(曬)垡,防止旋耙時耙不碎,出現過大的明垡和過多死垡,影響種植。

1.3 施肥

有農家肥的,可結合犁耙整地一次性施足腐熟有機農家肥30~45 t/hm2;或用腐熟的稀人畜糞撒一層作底肥。無農家肥的,可選用顆粒狀艾草專用有機肥,在深耕後、旋耙前,均勻撒施750 kg/hm2 左右。用作艾草有機肥的有效元素含量指標:有機氮磷鉀含量20%以上,氨基酸類含量超過20%,有機質超過20%,腐植酸大於5%,硫元素含量大於10%,不含重金屬等有害物質。

1.4 整畦(廂)

泥土耙碎後,開始整畦(廂)。畦(廂)寬5 m 左右(視地塊情況而定),便於人工除草和機械作業。每2 畦(廂)間開一淺溝,溝深20 cm 左右、寬30 cm 左右,便於防澇排水。每畦(廂)中間高、兩邊低(呈龜背形),高低差不超過1.5 cm,便於排溉。地塊四周宜開好排水溝,溝深50 cm 左右、寬60 cm以上,便於旱時灌溉、澇時排水。整地後,噴灑1 次艾草專用除草劑(遇水分解),對雜草進行封閉殺滅,10~15 d 後即可栽苗。

2 種苗繁殖

2.1 種子繁殖

種子繁殖應於早春播種,3—4 月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行距40~50 cm,播種後覆土不宜太厚,以0.5 cm 為宜或以蓋嚴種子為度。苗高10~15 cm 時,按株距20~30 cm定苗。

2.2 分株繁殖

艾草分櫱能力強,一般1 株艾一年能分櫱成幾株至幾十株,可以作為分株繁殖的材料。因此,生產上大部分採用分株繁殖的方式,該方式也是目前人工栽培的主要繁殖方式。每年3—4 月,由根莖生長出的幼苗高15~20 cm時,在土壤溼潤時,最好是雨後或澆水後,挖取艾草全株按照行株距45 cm×30 cm 種植,栽培後2~3 d 若無降水要滴水保墒。

3 種植

普通種植行株距為45 cm×30 cm(7.5 萬株/hm2);密植行株距為45 cm×15 cm(15 萬株/hm2);合理密植行株距則為45 cm×20 cm(10.5 萬株/hm2)。每穴1 株。在黏性較大的黃土地或黑土地上,種植深度5~8 cm 左右;砂土地或麻骨石地種植深度以8~10 cm 為宜。

艾草種植時也可以半機械化作業。一人駕駛拖拉機帶犁開溝,一人擺苗,一人撒艾草專用有機肥(施有底肥的,可以不用再撒肥)。第一犁擺艾苗,注意犁開溝的間隔和深度、擺苗的間隔和深度;第二犁撒艾草專用有機肥,開溝深15~20 cm,使翻出的土剛好埯住第一犁的艾苗根;第三犁按第一犁標準執行,第三犁翻出的土剛好埯住第二犁的有機肥,依此類推,直至栽植完成。結束後應檢查有無露根現象,若有,及時用土封掩。

4 田間管理

4.1 中耕與除草

開春後,當日平均氣溫達到9~10 ℃時,艾根芽剛剛萌發而未出地面時(及時撥開地表觀察),保持一定的墒情,用噴霧機全覆蓋噴一次艾草專用除草劑封閉,切忌有空白遺漏。待艾苗長出後,若仍有雜草,則在3 月下旬和4 月上旬各中耕除草1 次,要求中耕均勻,深度不得大於10 cm,艾草根部雜草需人工拔除。第1 茬收割後,對仍有雜草的地塊,用小噴頭噴霧器,對艾草空隙間的雜草進行噴殺,防止噴濺到艾草根部;第2 茬艾芽萌發後,仍有少量雜草的,進行人工除草。除草劑應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使用,嚴禁不經技術指導,私自選用除草劑。緊鄰地塊其他農作物施用雙子葉或菊科除草劑時,嚴禁噴濺到艾草上。每茬收割後,地上仍有雜草,特別是帶有草籽的雜草,應及時收集,並堆集在地頭焚燒,嚴禁草籽落入田間。

4.2 追肥

每茬苗期,最好苗高30 cm 左右時,選在雨天沿行撒勻艾草專用提苗肥60~90 kg/hm2,若是晴天則用水溶化蔸施(濃度0.5%以內)或葉面噴施;遇到溼潤天氣,追肥也可與中耕鬆土一起進行,先撒艾草專用肥,再鬆土,鬆土深度10 cm。化肥催苗僅適合第1 年栽種的第1 茬,以後各生長期[吉山花瑤](即二季、三季等)不得使用化肥,否則影響有效成分的積累,降低艾草品質。

4.3 灌溉

艾草適應性強,且在種植之前已將畦(廂)面整成龜背形,有相應的排水溝,及時做好雨天、雨後的清溝排水工作,以防積水造成漬害。乾旱季節,苗高80 cm 以下時進行葉面噴灌;苗高80 cm 以上則全園漫灌。

5 採收

艾葉第1 茬收穫期為6 月初,于晴天及時收割,割取地上帶有葉片的莖枝,並進行莖葉分離,攤曬在太陽下曬乾,或者低溫烘乾,打包存放。7 月中上旬,選擇晴好天氣收穫第2 茬,下霜前後收取第3 茬,並進行田間冬季管理。









黑貓網娛


1艾草種子的種植有兩種方式,分別是根狀莖繁殖和種子繁殖,這兩種方法都是比較常見的,而且操作起來也很簡單。詳情請致電長景種業。

2因為艾草種子的種植方法不同,所以艾草種子的種植時間也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在十一月份種植艾草的話一般使用根莖繁殖,因為這個方法需要注意的種植時間不能有大雨,種植地點不能容易積水,再加上艾草耐寒和十一月份恰好是艾草收完第一茬的時候,所以十一月份和根莖繁殖是非常搭配的艾草種植方式。艾草種植的第一茬也就是在春季種植艾草的這一季,這一個時間種植艾草使用種子繁殖,一是因為這個時間種植艾草的話艾草的成活率較高,二是這個方法種植的艾草長勢會更好,經過酷暑暴雨的洗禮,艾草植株會生長的非常好,有利於十一月份使用根莖繁殖。但是不同的地區種植艾草的時候還是要多加的關注當地的氣候情況,因為有些地區的冬天是不適合在室外種植艾草的。

3艾草的這兩種種植方式不存在哪個方法用的多哪個用得少之分,二者是相接替的,兩個方法只是有時間和種植地點的差異。





英子愛養殖


當下,艾葉被廣泛的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可以食用、驅蚊,該有極高的藥用價值。那麼,艾葉種植技術是什麼?

一、種植時間

艾葉的種植時間一般是在每年的三月份左右,艾葉栽種前還需要進行催芽處理,如果不進行這一步,艾葉的出苗會比較緩慢,從而影響到艾葉的產量。不過也有很多地方的農戶會選擇十一月份用根莖移栽艾葉。

二、土壤的選擇

要選擇肥沃且排水性強的土壤,雖然艾葉的整體適應性比較強,很多地塊都可以種植,但是氣候不能特別寒冷或者特別乾旱。如果大規模種植艾葉,適合選擇在山坡上種植艾葉。

三、種植管理

一般在艾葉幼苗出土5釐米時就要進行移植,每個穴只能栽種2株左右,多了必須移走。10釐米以後就不適合移苗,因為此時是艾葉根部發育最佳的時期,此階段決定其以後的高度。

四、肥水管理

給艾葉施肥可把底肥多施一些牲畜肥,移栽以後也要施一次肥。當艾葉苗長到五十釐米時可以再施一次。肥料主要是一些水溶肥。艾葉生長前期主要是噴水,艾葉植株長得高大以後,就不能再使用噴水這一方法,因為容易把它的莖折斷。



A大山裡的男人


艾草別名艾蒿,為菊科多年生草本。3 月初在地下越冬的根莖開始萌發,4~5 月地上莖葉生長旺盛,莖從中部以上有分枝,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霜凍後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可在田間越冬。艾草適應性強,普遍生長於路旁荒野、草地。只要是向陽而排水順暢的地方都生長,但以溼潤肥沃的土壤生長較好。種子種植的技巧:種子的播種時間應該在每年的早春來進行。南方2~3月,北方3~4月,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行距40~50釐米,播種後覆土不宜太厚,以0.5釐米為宜或以蓋著種子為度,覆土太厚種子出苗難。出苗後注意鬆土除草和間苗,苗高10 -15釐米時,按株距20~30釐米定苗。苗木的間距,是保證它長勢的關鍵。




農家小輝


艾草種子在3月份播種,根莖繁殖在11月份進行,畦寬1.5米左右,畦面中間高兩邊低似“魚背”型,以免積水,造成病害,播種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4000千克,深耕與土壤充分攔勻,排後即澆一次充足的底水。


農村小維哥


艾蒿在播種前應先浸泡進行催芽,然後再選擇溼潤的土壤做畦,同時施足底肥,再進行播種,出苗前保持土壤溼潤,出苗後及時進行定苗、間苗,並根據生長情況澆水、追肥,以及進行中耕與除草。

艾蒿怎麼種植

1、種子處理

待果實成熟時剪下果枝攤晾至幹,脫粒、過篩、去除雜質,裝於布袋中,放於陰涼乾燥處貯藏。

種子播種前1天用35℃的溫水浸泡12 h後,再用40~ 50℃的溫水浸泡8—12 h。取沉底的飽滿種子,控幹水分備用。

2、選地與整地

艾蒿喜歡陽光充足、溼潤的土壤,耐寒力強,不耐鹼;應選擇距交通幹道200 m以上或設有防塵林帶的田塊;整地時深翻30 cm,清除根茬和雜物,同時施入底肥,做畦;畦寬1.5~2 m,高25 cm,間距30 cm;清除根狀莖或塊莖的野生植物,不能有大土塊。

3、栽培方法

3.1種子繁殖:可進行撒播,也可條播,但以條播為好。行距25~ 30 cm,播種後再輕微耙一遍即可。深開溝淺覆土,溝深15~ 20 cm,鎮壓1次。

3.2移栽:5月上中旬,苗高10~ 15 cm時,有6~8片真葉即可移栽。在生產田內按行距40~ 50 cm,株距20~30 cm橫向開溝栽植,溝深5—8 cm,覆土至根頸部為宜,將土壓實,隨即澆足定根水。

3.3根莖繁殖:2月中旬,在芽苞萌動前,挖取多年生地下根莖,將全根挖出,選取嫩的根狀莖,切成10~ 12 cm長的節段,晾曬半天左右,每一小段至少有1N2個不定芽,按行距40~ 50 cm開溝,把根狀莖按株距20~30 cm平鋪於種植溝中,覆土蓋嚴澆水。應選擇在陰雨天進行,以利根莖貼土發芽。

3.4扦插栽植:5月下旬至6月剪取生長健壯的枝條,去掉上部幼嫩莖尖和下部老化莖,剪成長10~ 15 cm的插條,上端保留2~3片葉,下端剪成斜面。扦插時按30~ 50 cm的行距,開成10 cm:深的小溝,將插條按3—4 cm的株距放在溝的一邊,培土約10 cm。扦插完澆透水,此後保持土壤溼潤。

3.5分株栽植:4~5月,挖掘株叢,分成幾個單株.按行距30~50 cm,株距20~ 30 cm進行淺植。

4、田間管理

苗期要求見草即除,生長期應結合中耕及時除草。

出苗前需保持土壤溼潤,當苗高15 cm以上時,可少澆或不澆水。雨季及時排水。灌溉可顯著提高產草量,春季灌溉可促進生長髮育,一般5月中下旬灌溉1次透水較好,6月下旬可灌溉1次,開花到成熟時再灌溉1次。灌溉要根據土壤水分狀況適當進行,多雨季節應做好清溝排水。

第一年結合整地施入腐熟有機肥3 000~4 000 kg/畝,磷酸二銨10 kg/畝為底肥。第二年早春返青時施入腐熟有機肥1500~2 000 kg/畝或撒施30 kg三元複合肥。採收平茬後,每畝追施1000 kg腐熟有機肥。

苗期應注意除草管理,在苗高5—6 cm時開始定、間苗,以株距6—8 cm為宜。移栽前5~7 d,揭膜煉苗。當幼苗長到2~3對真葉,平均氣溫穩定在12℃以上時,逐步揭去薄膜,早揭晚蓋,到移栽前7-10天,夜間不再蓋膜。

5、收穫

艾蒿一年可收穫兩次,第一次是每年5月中下旬,第-次是8月上旬。株高30~ 50 cm時,一般在離地面5~ 10 cm處割取,平攤置於陰涼處,防止黴爛變質。



80後吳斌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感謝關注!


艾蒿又稱艾草、艾葉草,在我國普遍分佈,也是一種常見的植物,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都會在門兩旁插上兩顆艾蒿,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也會採些艾葉煮雞蛋吃,艾葉有著殺菌、消毒的作用,在我們生活中越來越廣泛,現在也有人們開始人工種植了,主要用於抗菌、消毒、做艾灸等等。 艾蒿的適應能力比較強,根系發達,生命頑強,對溫度和土壤要求並不高,一般生長在山坡、田埂、荒田,春天發芽,冬天枯萎。如果是人工種植和管理生長速度會很快,長的也比較旺盛。艾蒿的種子種植有兩種方法。


(一)撒種 找一塊空閒的土地,最好是沙土地,為了節省本錢,先給土地施些有機肥,用鐵鍬均勻的撒開,然後進行犁地,深度不需要太深,15釐米就可以,緊接著就是耙地,把耕過的大土塊耙碎,平整均勻最好。 然後把艾蒿種子和細沙均勻的摻和在一切,並排的撒在地裡,撒完後,再用機械進行耙一遍,使艾蒿種子完全被土壤覆蓋。



(二)育苗 找一個長5米,寬3米的空地,深度5-8釐米,要求平坦,可根據種子的多少來調整長度和寬度,池子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長方形,以上的池子長度和寬度可以做參考,底層鋪上一層薄薄的清灰(農村燒鍋的菸灰),菸灰上面鋪一層碎土,然後澆水進行灌溉,使水完全溼透碎土。 然後把蒿種子均勻的撒在上面,再用一些碎土均勻的蓋在種子上面,碎土的高度不得超於深度。



每隔50釐米插上拱形的枝條,然後用塑料薄膜鋪蓋在拱形枝條上,等到種子發芽,把池子兩頭打開進行通風,幼苗長到8-10釐米可進行培栽。 培栽距離20-30釐米,不須太密,留著空間有利於根部分株和通風,保持土壤溼潤,使根部吸收到充足的水分。

育苗適用於溫度低於10°的季節,2-3月。

撒種種植在3-4月,氣溫回升,溫度穩定的時候進行播種。

期間應注意除雜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