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接吻這一行為是從何而來

你為什麼想接吻?因為好奇?因為想要?或者因為是推倒的必要前戲?

研究數據表明:93%的女性都希望情人吻她,而至少90%的男性也渴望親吻喜歡的女生。所以很多人會認為接吻是愛情的體現,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科普:接吻這一行為是從何而來

沒錯,接吻的確是戀人之間非常美妙的行為。但事實上,最初的吻和愛情沒有多大關係,因為相比於表達愛情,吻作為正式的打招呼方式要來的更早一些。

據希羅多德的記載:波斯人會用親吻嘴唇的方式和階級相同的人打招呼,但是如果碰到階級比自己低的人就會親吻臉頰。這種以吻的部位來區分等級的方式,其實也不是波斯人獨有的。比如古羅馬人,地位越低,吻的部位就越接近腳。

那麼人類為什麼會選擇以親吻的方式,來打招呼以及表達愛意呢?關於這一點也有不同的說法以及推測。

科普:接吻這一行為是從何而來

第一:在人類還處於原始階段時,母親通常需要先把食物嚼碎了,再嘴對嘴的餵給年幼的孩子。這種早期的對愛的感受,慢慢演化成情侶間的接吻。

第二:史前人類需要補充鹽分,因此會互舔對方臉頰來吸取鹽分,久而久之就成為了一種習慣。

第三:接吻是人類的本能在通過嗅覺和口舌的味覺,來尋找對方的遺傳信息,尋找最適合與自己生育後代的對象。男人通過接吻來評估女性的雌激素水平、生育能力,而女性通過接吻來評估男性的免疫能力,人類總在潛意識中尋找基因上最適合自己的伴侶。

科普:接吻這一行為是從何而來

瑞典的一位生物學家研究發現:一個男人和女人,在他們的管理免疫功能的片段中,基因信號差別越大,他們身體散發出的體味就會越吸引對方。科學家們推測,這可能是人類為了有一個健康後代的原始本能。

父母抵抗疾病的遺傳基礎差別越大,後代抵抗不同疾病而健康生存下去的機會也就越大。因此,我們在接吻時,通常是不會想著養育後代的事情,但是接吻也許是人類潛意識中選擇最佳伴侶的一種方式。

動物延續後代的本能總是在左右著我們的行為,有59%的男人和66%的女人會因為第一次接吻進行的不順利,或者感覺不好而結束戀情,這也許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科普:接吻這一行為是從何而來

第四:接吻能夠帶來愉悅感和快感,因此接吻可以幫助情侶,做好共同養育後代所需要的緊密的感情聯繫,以及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生理以及心理準備,從而維繫種群的延續。

有科研證據顯示:唾液裡含有少量雄性激素,男性通常喜歡張開嘴巴的深吻,有可能是潛意識裡想通過深吻,傳遞給伴侶雄性激素,從而喚醒對方的性意識。

這麼說來,接吻是人類的本能反應,那麼接吻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浪漫起來了呢?在早期的很長一段時間,接吻在人們眼中並不浪漫。

科普:接吻這一行為是從何而來

公元前1500年印度的《吠陀經》,和成書於公園三世紀左右的《愛經》,古希臘、古羅馬的許多典籍,甚至《聖經》裡都有大量描寫。書中所描寫的吻,並不是展示愛情的浪漫,而是把接吻描述為性愛的一部分,是不純潔的象徵。因此,大多數人都反感或譴責。

因以上原因,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裡有關接吻的記載就消失不見了。直到中世紀,大約11世紀晚期到12世紀早期,接吻開始出現在故事、傳說和其他流行於當時的寫作形式中。它作為悖逆文化的表現,也是自由戀愛的象徵,登上了文化的舞臺。

隨著宮廷愛情、騎士文學、羅曼史、《羅密歐與朱麗葉》等文學的推動,接吻上升成為愛情的崇高禮儀。在20世紀的大眾文化裡,接吻進一步純潔化,最早超越性愛的“浪漫之吻”,出現在天主教婚禮儀式上的“接吻禮”。

科普:接吻這一行為是從何而來

“吻”是一項重要的宗教禮儀,早期的基督徒以“接吻禮”招呼彼此,他們相信吻能帶著接吻者的靈魂,使接吻對象精神相同。

在婚禮上,“呼氣吻”象徵新郎和新娘精神上的結合。在中世紀,新郎和新娘以口交換彼此的氣息,以求雙方交換靈魂、和諧共處,於是接吻便成為愛情的浪漫行為。直到今天,英國人還率先發起建立了國際接吻日,並在1991年得到了聯合國的認可。

實際上人類的接吻歷史也給自己帶來了麻煩,十四、五世紀爆發的黑死病,可謂是害苦了歐洲人,許多人在接吻後傳染上了黑死病。所謂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只是詩人這樣說說而已,現實生活中人們很明白要如何抉擇。於是,屈膝、脫帽、鞠躬取代接吻出現在社交場合。不過黑死病一走,大家就又開始愉快的接吻了。

科普:接吻這一行為是從何而來

有研究人員認為:嘴唇和舌頭在進化過程中,實質上是僅次於生殖器官的性器官,所以兩性之間的接吻,實質上是一種亞性行為。

嘴唇是人身上最裸露的性感帶,和其他動物不同,人類的嘴唇不僅是粉色的,而且向外翻著,佈滿了神經末梢,敏感度要比手指高200倍,輕輕一觸碰就能在大腦中引發一連串反應,心率加快、身體發汗等等。

那我國古代人接吻嗎?古代人當然也接吻,《金瓶梅》、《紅樓夢》中都有關於接吻的片段。但是中國人以含蓄出名,因此在接吻這件事兒上,我們很少拿到檯面上講。不論是接吻的次數、接吻的大膽程度、還是初吻的年齡。

雖然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對接吻的態度已經越來越開放,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依舊沒有達到趕超英美的水平。

從古代開始,接吻在中國就是一件私密的事情,在我國的文學作品中,出現吻或親嘴等詞彙的頻率非常少,而在西方的文學作品中則會出現大量的“Kiss”。

科普:接吻這一行為是從何而來

即便是改革開放後,人們對於接吻的態度仍舊比較保守。1975年第五期的《大眾電影》雜誌,刊登了英國電影《水晶鞋與玫瑰花》中的一幅接吻劇照,便被讀者批評為“無恥”和“墮落”,並引發了一場萬人討論的風波。

新中國成立後到80年代初,中國大陸的電影中沒有一個接吻的鏡頭,因為那個時期接吻是禁區,是有傷風化的流氓行為。

一直到1980年的電影《不是為了愛情》中,影片裡出現的被剪輯剩下的三秒鐘接吻鏡頭,才結束了新中國電影沒有接吻鏡頭的歷史。

直到現在,很多中國人在大街上看到情侶熱吻,都會有些不好意思,甚至會臉紅。因此,中國人的初吻年齡大到令人髮指的地步。有數據顯示:全球平均初吻年齡是11.6歲,而中國是23歲。

科普:接吻這一行為是從何而來

還有一些關於接吻的有趣研究,59.1%的男性和72.2%的女性在接吻時,都習慣把頭向右偏。德國心理學家奧努爾指出,這種行為可能反應了人們在胎兒時期頭部轉動的偏好性。

男人比女人更熱愛舌吻,男性的唾液中含有雄性激素,這種唾液的交換能夠增強女性的性慾,使她更加樂於接受性愛。

接吻的時候,大部分女性都期待男性來主導,女人更在乎對方的口氣和牙齒。接吻的時候81.2%的人,手一般放在對方腰上,或者摸著對方的頭,襲胸還是比較少見的。

科普:接吻這一行為是從何而來

男女對接受陌生異性的接吻態度不同,70%左右的男性,在短時間內就能與一個新認識的異性接吻,而女性則不太能接受。

簡直是亂講,怎麼可能會有70%的男孩子這麼不矜持?應該是100%一百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