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痴“?原來心理學是這麼解釋的

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學生都不能返回學校。所以紛紛轉為網課的形式,而有一個網課最近引起了熱議。其中“青春型精神病”一詞被廣泛傳播,引起了網友的熱列討論。

厚大法考刑法主講羅翔老師說:“青春型精神病俗稱花痴。”

厚大法考羅翔老師講課截圖,如有侵權,請告知,會立即刪除

羅老師這麼說是有道理的,可是這個說法並不全面。所以青春型精神病到底是什麼?

青春型精神病,全稱為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主要發病於青少年時期,年齡常見分佈為14-25歲,之後會逐漸轉變為其他形式的精神分裂症。該病發病可急可緩,進展快,短期內就會達到嚴重程度,患病進程久。以情感、生活習慣、行為方式改變為突出表現。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病人,常常看上去像個正常人,不打不鬧,說話也很有條理。但必須警惕,此型病人的主要症狀是妄想,而其中最常見的有鍾情妄想、關係妄想和被害妄想。還有相當一部分病人同時伴有幻覺。

羅老師所說的“花痴”,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鐘情妄想的表現。不過鍾情妄想只是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表現形式之一。

也就是說,患有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並不一定都是花痴。

今天我們主要介紹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三種妄想,以及有什麼樣的表現。

01.鍾情妄想

精神分裂症患者鍾情妄想的發生率在12%,男性發生率15%,女性發生率6%,男性的發生率是明顯高於女性的。

由於鍾情妄想多發生於年齡偏低人群中,所以在青春型精神分裂症中是一種高發表現。

這可能與這個年齡段人群正處於戀愛的重要階段有關。

而且鍾情妄想的對象相對並不固定,在期望不能被達到滿足後,會快速將妄想對象轉移。

鍾情妄想即患者堅信自己被某異性或許多異性鍾情,對方的一言一行都是對自己愛的表達。有時患者會對這種愛的表達做出相應的反應而去追求對方,即使遭到對方的嚴辭拒絕,患者仍然毫不質疑,而認為對方是在考驗自己對愛情的鐘情。

鍾情妄想中患者有對異性有強烈的願望和期望的情緒體驗。

所以很多人就將鍾情妄想,稱為“花痴”。還認為通過結婚就能夠自然治癒這類疾病,其實這是典型的錯誤觀念,還會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典型案例】

來訪者主述:有一個同學,原先並無交集,在數年前見過面後開始電話短信騷擾,表露出想與我戀愛、甚至已經與我戀愛的意向。嚴辭拒絕後仍不消停。數月前得知我已結婚,騷擾加劇,為聯繫我,甚至中斷工作,到我的城市住了月餘,用公共電話不斷打我手機(因他的手機號已經被我屏蔽),導致我不得不換號。最近得知,他相信我結婚乃被逼,且計劃離婚,他仍在尋找我的聯繫方式。我已聯繫其家人,告知這一情況,建議其家人為他尋求專業心理治療,但未得到回覆。


02.關係妄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這麼一類人,當別人關門聲音稍大是別有用心的針對自己,電視上演的家庭劇是在影射自己家庭的不幸,無線電廣播、報紙上的文章和消息是針對他而發的,別人聚在一起是在背後偷偷說他的壞話。其實這類人是患有關係妄想的。

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的病人中常見的另一種症狀是關係妄想。


關係妄想:患者堅信周圍環境的各種變化和一些本來與他不相干的事物,都與他有關係。關係妄想的內容多數對患者不利,常發生於被害妄想之前或與之同時發生,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這就是說關係妄想的一個重要的行為表現是:投射。

投射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是指當個體無法接受自己內心的某種慾望、衝動或意念時, 就把它反映到別的個體身上, 認為是別人有這種慾望衝動或想法。

簡單地說, 投射就是把自己所不願承認的感受歸咎於別人。在日常生活中, 投射經常被我們不知不覺地運用。

而關係妄想中的投射,是一種病態的投射,患者會堅持認為與自己不相關的事物與自己有緊密的關聯。這些都是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情,難道還能有假嗎?殊不知,正是自己的主觀意識將不相關的事物強行與自己聯繫了。

當有關係妄想的人,將外界與自己毫無關聯的內容聯繫起來時,就容易產生讓旁人無法理解的激動情緒和行為表現,而自己卻完全覺察不到這是由自己的想法造成的。


03.被害妄想

網上有一句流行語“總有刁民想害朕”,雖然這句話帶有戲謔的意味,其實卻是被害妄想的經典描述。

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的病人中常見的另一種症狀是被害妄想。

被害妄想是妄想症中最常見的一種。患者由於缺乏安全感,往往處於恐懼狀態,感覺被人議論、誣陷,遭人暗算,財產被劫,被人強姦等。

下面是一個典型案例:

小舟有天晚上報了警,說有人要殺她和她的家人們,還說這些人整天跟蹤她。可是警察連續調查了好幾天,根本沒什麼人跟蹤她。可是,她不能安心,整夜連覺都不敢睡,有時候睡覺睡到半夜會自己驚醒過來。很多疑,不相信有好人,有時候連家裡人都不相信。看到的和聽到的都總是往壞處想。小舟在小的時候和媽媽晚上回家,路上遇見一個陌生男子,開始跟在他們後面,後來突然衝上來,搶走媽媽手裡的包。這件事嚇得小舟病了好幾天,也給她留下了陰影。

其實,意外事件與他並沒有關係,只是小舟受了刺激後,自己無法走出那場事件的陰影,患了被害妄想症。妄想症患者會對周圍人的一舉一動都有所防範,有人不經意的話或行動,他都會覺得對方要有什麼舉動或是暗示將要發生什麼。

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精神疾病的重要標準之一,即是否產生幻覺、妄想。

妄想的形式也並不止有三種,按照醫學心理學分類,可達十種之多。

今天針對近期熱點做了粗淺的介紹,是為了大家更好的瞭解關於心理學的一些知識。如果大家對此還有興趣,我將後續持續更新,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