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項脊軒志》說起,揭祕散文大家不為人知的祕辛

《項脊軒志》曾經入選高中語文課本,是明代散文家歸有光的代表作。“項脊軒”是歸有光家的舊房子,百年老屋,自然有很多故事。歸有光通過寫在項脊軒中居住的人,以及屋內發生的事情,來表達對家庭衰落的痛惜,以及物是人非的感慨。這篇文章寫得情深意切,讀完,讓人心有慼慼焉。

百年老屋,見證了歸家的榮辱興衰,其間也發生過許多故事。透過《項脊軒志》,我們也能管窺歸有光的人生際遇。

昔盛今衰,祖母寄予厚望,這是歸有光追求仕途的源動力

在項脊軒志中,有個小細節,歸有光寫到,

“餘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餘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蹟,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歸有光自束髮後,也就是十五歲的樣子,在軒內讀書,祖母來看望他,說很久沒看到他,怎麼天天悶在家裡,像個女孩子?走的時候,關上門,自言自語地說,我們家的讀書人很久都沒有得到功名了,這個孩子這麼用心,看來功名指日可待啊。後來,還把祖上見皇帝時的象笏給了歸有光,可見,祖母對歸有光的殷殷期盼。


從《項脊軒志》說起,揭秘散文大家不為人知的秘辛

學生時代讀到這個細節,就覺得歸有光的家族應該不簡單。事實也確實如此,自唐宋以來,歸有光祖上都在朝為官,而且官職還不小,只是到後來,逐漸衰落了,官職越來越小。文中透露,歸有光祖母的祖父曾經在宣德年間為官,當時擔任的是太常寺卿。其實,那個時候,已經是式微了。

歸有光在《家譜記》裡面說到家族的衰敗,“歸氏至於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遠而末分,口多而心異。自吾祖及諸父而外,貪鄙詐戾者,往往雜出於間。”讀來真是讓人心驚和嘆息。

因為祖上曾經有過風光的時候,所以,家人心裡都憋著氣,尤其是祖母。看到歸有光刻苦讀書,她心裡感到很安慰,並對歸有光寄予厚望,認為他是振興家族的人選。

歸有光的仕途並不順利,他35歲中舉,60歲入仕,在科舉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奔走了40年。他為什麼能鉚足勁、堅韌不拔地考40年?祖母的期待也是其追求仕途的源動力,在家裡人看來,考取功名就意味著能恢復祖上昔日的榮光,這是對家族的責任和傳承。歸有光在求仕路上的堅韌和心酸,大概和慕容復想光復大燕國差不多吧。

從《項脊軒志》說起,揭秘散文大家不為人知的秘辛

命運坎坷,親人相繼離世,不幸成就了他哀婉深情的散文風格

這篇文章中,篇末那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觸動過很多人,這句話深刻地表達了對妻子的深情以及緬懷。

說起歸有光的遭遇,其實很讓人同情。他幼年喪母,青年喪妻,中年喪子,死亡的陰影始終籠罩在他心頭。而且這些親人,都不是自然死亡的,對他的打擊尤其大。

《項脊軒志》裡面提到的妻子魏氏,在秋冬之交得了重症,8月得病,10月便去世了,死的時候不到25歲,真是讓人扼腕嘆息。歸有光後來娶了夫人王氏,不久也去世了,死的時候大概是34歲,這在那些死去的親人中,年紀已經算是比較大的了。

從《項脊軒志》說起,揭秘散文大家不為人知的秘辛

歸有光的母親26歲就死去了,對歸有光的打擊很大。他在《家譜記》中,談到母親的死的時候說,“蓋緣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釋,於死者恐不得知,於生者恐不得事,實創鉅而痛深也。”可見他內心的傷痛。在《項脊軒志》中,那位乳母給歸有光講小時候的事情,

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餘泣,嫗亦泣。

兩人說到最後,都忍不住哭泣起來。聯繫歸有光的身世,怎能不泣涕漣漣?近代文學家林紓曾經評價這段文字,說:”震川之述老嫗語,至瑣細,至無關緊要,然自少失母之兒讀之,匪不流涕矣。”

除了上面說到的兩任妻子,自己的母親之外,原配妻子魏氏的陪嫁丫鬟寒花,在19歲的時候就香消玉殞了。而歸有光的長子,在16歲的時候去世,還有兩個女兒,在兩歲的時候就夭折了。

親人們相繼離世,而且是以這樣傷痛的方式離開,對歸有光的打擊可想而知。有句話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說的是社會動盪的時候,詩人們顛沛流離,反而能體驗到生活的殘酷,瞭解民間疾苦,寫出動人心魄的詩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杜甫。

相似的道理,歸有光的遭遇也影響了他的散文風格,雖然這麼說有點殘酷,但卻是事實。歸有光的許多散文都以悼念親人、怨尤死亡為主題,寫得哀婉沉痛,讓人動容,這些都是他的親身經歷,哀慟、悲傷都發乎內心,是真情流露,自然容易打動人。這樣的名篇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等。

從《項脊軒志》說起,揭秘散文大家不為人知的秘辛

懷才不遇,60歲中舉,晚年才迎來仕途上的坦途

歸有光在散文方面造詣極深,時人稱之為“今之歐陽修”,後人也稱讚他的散文為“明文第一”,他和唐順之、王慎中並稱為嘉靖三大家,在文學上的成就,可以說毋庸置疑。歸有光雖然有才華,但仕途非常坎坷。

他自幼就展示出過人的天賦,9歲時候寫的文章,就得到前輩的嘉獎。不知道是命運的捉弄,還是個人原因,他參加科舉一直不太順利。《項脊軒志》裡面也提到,自束髮以後,他就在軒內刻苦讀書。

他20歲開始參加科舉考試,科舉考試三年一次,他總共參加了5屆,最後才在35歲的時候中舉,並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這個結果可以說差強人意,雖然歷經波折,但好歹當時年輕,而且最後的成績也很優秀。

後來的進士考試就悲催了,他一共考了九次,耗費了差不多40年的時間,最後才在60歲的時候考了三甲進士。這對他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精神上的折磨,肉體上的痛苦(古人讀書有“頭懸樑,錐刺股”,可見讀書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兒。),讓人不堪消受,所以後來,歸有光有不少文章也是批判科舉制度的,因為他本人就是受害者。

從《項脊軒志》說起,揭秘散文大家不為人知的秘辛

考上進士後,因為名次比較靠後,他被派到比較偏遠的地方,在長興當縣令。他為人務實,深受老百姓愛戴,但卻得罪了上官和同僚。在長興當了三年的縣令,歸有光被同僚排擠,最後要罷免他,當地的秀才聯名上書,替他鳴不平。民心才是最好的政績,從老百姓的態度,可以斷定歸有光是個合格的父母官。

因為得罪了豪強和上官,63歲的歸有光被調到順德府通判,管理馬政,這個職位隸屬於軍隊,職位雖然比縣令高,但是沒有實權,比較清閒。歸有光想幹實事,對他來說,這樣的工作就是浪費生命。儘管對這個職位不滿,他還是在其位,謀其政。他查閱很多資料,實地考察,最後完成了《馬政志》。

後來,歸有光受到大學士的舉薦,升為南京太僕寺丞,還受到首輔的賞識,被留在內閣,掌內閣制敕房,纂修《世宗實錄》,位列文學侍從之位,這個職位非常符合他的期待,讓歸有光有了施展抱負的機會,經歷了大半輩子的磋磨,他終於迎來了仕途上的通達,內心的激動興奮之情可想而知,他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然而造化弄人,因為年事已高,又過度操勞,他在制敕房任職一年,就抱病而亡,當時六十六歲。


從《項脊軒志》說起,揭秘散文大家不為人知的秘辛


縱觀歸有光的一生,真是讓人唏噓感慨。他有才華,卻懷才不遇,仕途坎坷,好不容易熬到晚年,仕途坦蕩,卻年邁多病,最後抱恨而終。在最需要家人的時候,幾位親人相繼離世,讓他受到重創。讓人敬佩的是,他從痛苦中汲取力量,寫下了不少傳世名作,給後人留下了豐厚的精神遺產。而他的文學成就,也得到了後世的認可和讚美。我經常在想,命運對他實在不公平,如果他能多活幾十年該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