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面對自己的感受?

wangsagi


兩個孩子的寶媽,分享一點個人經驗。我覺得要問如何面對孩子的感受,首先得培養孩子對待人和事的正確態度。讓她成長過程中,不死磕雞毛蒜皮的瑣事又不大而化之的損壞個人應得的利益。讓她的感受是正向的,即使遇事不公,也要學會宣洩,不走極端。

大女兒12歲了。從她很小我就和她做遊戲,鍛鍊培養她的是非觀念和麵對各種緊急情況的應急處理能力。比如她在學校中的事情會回來和我分享,等她講完。我會問她對這件事情或者對這個同學,老師處理事情的看法。根據她描繪時的語言語氣,動作神態。我知道她的想法,對的予以鼓勵,有偏方向的時候給她糾正。讓她逐漸形成明確的是非觀念。比如現在我和寶爸因為某個事情有爭議時,她會理性的提出我不對的地方。而不再是小時候的一味我是媽媽天下第一粉。

同樣,當她自己有了委屈,或者有了值得高興的事的時候。讓她把委屈與信得過的人溝通,及時彌補她的情感失落。高興的事情與人分享的同時,而不過分的張揚。

孩子的漫漫成長路,也是我們家長自我修行的長路。細心呵護的同時,放手去愛!



宛若驚鴻舞傾城


這個問題,一般是指爺孫之間的“隔代親"。總的原則,1.應將小孩當自已親人看待,孫孫也是自己以及自己兒女。2.孫孫雖小,也是人。要尊重他的人格,要有耐心等待他們轉變。3.不能“記仇”,也不能放任。要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勾通。

還是來講講我的故事吧。我有倆個直系親孫。老大,生下來就是我老兩口背抱,在讀小學前,要啥就買啥,一直相安無事。那老二呢,三月後,我們就離開了。五歲時,他爸媽又要我們來幫助看管。進屋第一天傍晚,他公然問她媽:”他們(指我們)怎麼住在我們屋裡?”可見隔垓的深淺。這裡又說老大吧。一年級第一學期,老師安排家庭作業:預計語文課文。他媽在輔導,叫他寫生字。我聽不過,說了一句:預習是要他認丶讀。結果,一家人都不高興。可是,第二學期的一天,老師又要他們預習數學減法豎式計算。他媽就不在家了。我告訴他:讀那一節的講解,並注意哪兒哪兒。他也讀了。一會兒問他讀懂嗎,他答懂了。我就考他:寫出一道題的豎式出來並計算。結果就亂寫亂算。當時給他糾正,他公然哭了,喊媽媽,並說老師不是你那樣說的。我就找不到話了,只說:那,明天你就聽老師怎麼說嗎。二年級上學期,他抄謄了一道數學題,又不會做,問我,給他講了,還是做不出來。第三天,四天,老師也沒測收。我再看,他把有個條件的數字抄錯了,打死,他也不認。給他以糾正,並計算丶驗算,他還是不認帳。這時,我就“演戲"了。一會兒白臉,一會兒紅臉。他又哭了。這不明明白白是“不相信"嗎。假裝不理了。他奶奶又來開導,要他給我認錯。終於,下午,他認錯了。奇怪的是第二週,他老師順利的收了他的作業。大的交鋒就經過這兩次。我估計,現在,他相信我了,覺得我是他朋友吧。這不,自那次後,他對於我言聽計從外,就班上有幾個孩子想組織起來抱負老師的事,他都主動願意講給我了。哈哈,由此,我總結出開頭的道理,不怕孩子對你的感受差,只怕你不能正確地去面對。任何好的結果不是自然而然得來的。


山村逸夫



老李140783861


對他(她)說所有的感受就跟吃飯一樣,酸甜苦辣鹹都得嚐嚐,要不然你就會缺營養


林蔭大道80090093


我們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個體,不能用我們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應該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能直接發火打罵,要側面去關心一下孩子的心情。孩子對某種東西的渴望心情,我們大人應該多去理解,全神貫注地聽孩子把他的問題說完,用簡單真誠的語言回答他們的感覺。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

其實比起語言的技巧,更關鍵的是我們的態度。只有我們態度轉變真正與孩子產生共情,才會打動孩子的內心感受,不會讓孩子認為我們是虛偽的,想對他進行控制。只有孩子的感受被接納了,他們才能開始集中精力改變自己的情緒,才會更加努力。


印象煙臺美食


第一,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第二,讓孩子自己做計劃和決定,和孩子做朋友。

第三,多帶孩子參加社工或者志願者活動以及有條件的進行一些遊學。

第四,有時間多帶孩子到一些比較邊遠的農村去體驗一下生活,和他討論現狀以及讓他認真總結這些旅行的的所見所聞所想。

第五,做好身為父母該有的榜樣。形成一個的良好環境家庭環境。


Luois


我們說開心,害怕。你在開心什麼?你在害怕什麼?我們喜歡究其低探其根。

那麼幫助孩子面對感受也是如此。

這個感受從何而來,讓孩子表達出來。然後帶著孩子再做一次引發這個感受的事情。好的壞的我們怎麼處理。最後變成我們接受的喜歡的感受。

感受是感覺當下做出的思考。感覺是一時一刻,思考卻讓人深刻。引導孩子做正確的多方位思考。[心][心]



5立夏5


全神貫注地傾聽;用簡單的語言回應他們的感覺;說出他們的感受;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

其實比起語言的技巧,更關鍵的是我們的態度。如果我們沒有和孩子真正產生共情。無論我們說什麼,在孩子眼裡都是虛偽的,都是想對他們進行控制。只有我們真正與孩子產生共情,才會打動孩子的內心。


追逐經典


現在孩子過於早熟 每個時代的孩子都想法不一樣 孩子不喜歡做的就不做唄 哪個人不是從孩子過來的 放假了要打遊戲就讓打 我們小時候不是這樣嗎?別等自己長大了忘乎所以 自己小時候怎麼樣的想法現在就站在孩子都角度看待問題 別動不動就打罵 很傷自尊的 多多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不管對與錯 應該給予指導 記住 曾經的每一個人都是孩子 不能因為現在自己是大人就強求孩子做什麼 孩子不喜歡補課(反正也沒有 只是敷衍)就取消唄 多和孩子溝通 當朋友一樣 結合實際 孩子的感受做家長的應該知道 自己小時候怎麼想的 什麼感受回憶下 和孩子溝通好了 再解決問題 該教育教育 該打打 該疼疼 樓主參考下 不要太過於強勢


邶風星闌小魔


早上送孩子上學,他故意把一隻腳踩到水坑裡,棉鞋底面都溼了,糾結中午該不該給他送一雙鞋換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