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造假的工藝品,被當成文物賣出2.2億元,權威專家:稀世國寶

古文物是一個國家的歷史記憶,是歷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而我們都知道古董收藏時間越久就越值錢,但隨著我國文物地位的提高和收藏行業的興起,出現了許多鑑寶節目,如《鑑寶》《天下收藏》《華豫之門》等,文物的價格也一路飆升。

而有些人看中了文物的“行情”,為了牟取暴利,不惜花費重金製造文物贗品,導致文物市場被大量贗品充斥,最荒謬的是,這些文物贗品的真實程度有時候都讓文物專家“翻車”,讓我們不由得發問“專家真的就完全可信嗎?”

漢玉凳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邳州運河鎮的很多人祖祖輩輩都是以仿造古玉來當作謀生的手段,2010年,邳州運河鎮的一個玉器作坊的老闆有幸得到一件好玉,就萌生了利用這塊好玉來大賺一筆的想法,不惜花費7個月的時間和50萬的成本,僱傭22位工人仿造了工藝精緻逼真的“玉梳妝檯”,並以160萬的價格賣給收藏家。

收藏家得到這件贗品後喜出望外,還覺得是自己賺到了,並請了很多專家來幫忙鑑定,但是讓人咂舌的是專家都一致認為這是一件“稀世國寶”,更出乎意料的是,這件50萬成本的文物贗品在北京拍賣會上卻被拍出了2.2億元的天價,還被命名為“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臺”。

這真是荒誕至極,但凡有點歷史知識的都知道,漢代是沒有凳子的,凳子在隋唐時期才出現,漢代人都是席地而坐的,而且漢代主流的玉器是漢白玉,而這個“梳妝檯”大多都是以和田玉製成,整套“梳妝檯”就只有花紋勉強能和漢代扯上點關係,如此明顯的區別“古玩業餘選手”都能看得出來,而眾多專家竟被傻傻“矇在鼓裡”,這著實是個天大的笑話了。

這件事情瞬間傳遍社會各界,網絡上網友議論紛紛,很多人都發出了質疑的聲音,當然不免也吸引了相關人士的目光,尤其故宮研究人員周南泉,他還是非常堅信這簡文物贗品就是“稀世國寶”,中國收藏家協會任姚政更是專門發聲力挺周南泉,這是什麼窒息的操作?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最後還是玉器店的老闆自己站出來揭開真相,這件事才告一段落。

雖然這種文物專家“翻車”的事件時有發生,但是成功的例子還是很多的,如北魏陶俑事件。

1994年,一文物專家在北京潘家園發現北魏陶俑,但是真實身份還無法確定,而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權威專家們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對其進行檢測後,堅稱這就是北魏陶俑,這瞬間吸引了北京頂級文物專家的目光,專家們鑑定後還是一致認為這就是北魏陶俑,隨即這所謂的北魏陶俑就這麼進入了北京的文物市場,這時候專家們才覺察到了事情的古怪之處,國家文物局立刻成立專案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最終結果表明這批文物並不是北魏陶俑,而是一批贗品,做到了及時止損。

現代社會魚龍混雜,真真假假難以分辨,而這些權威文物專家著實是出盡了洋相,但這些事件也是給我們敲醒了警鐘,我國文物相關機構和相關人員都應更加重視對文物的鑑定工作,在其位謀其務,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不斷增強、更新自己的知識系統,以免再發生類似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