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臥室賽歌 我在雲端鼓掌:“三無”綜藝在橫行

最近,“雲綜藝”火了。

今年伊始,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許多行業的步調。這場“大考”之下,對綜藝節目而言,原有錄製方式受限、昔日庫存告急,各大衛視和視頻平臺,儘管具體操作方式有所不同,但都走上了“雲端”賦能節目生產這條路。

你在臥室賽歌 我在雲端鼓掌:“三無”綜藝在橫行

第三期《歌手·當打之年》中,身在上海、正自我隔離的周深以家中一面白牆為背景,一個人完成錄製參與競演。沒有集中錄製、嘉賓和工作人員互不見面、通過網絡直播或傳輸視頻素材,正是標準的“雲錄製”模式。

此外,《聲臨其境3》《見字如面》等觀眾耳熟能詳的綜藝節目均播出了“雲錄製”特別節目。與此同時,湖南衛視《嘿!你在幹嘛呢?》《天天雲時間》、浙江衛視《我們宅一起》、愛奇藝“宅家”系列《宅家點歌臺》《宅家運動會》《宅家猜猜猜》、優酷《好好吃飯》《好好運動》、騰訊《鵝宅好時光》等一眾“居家雲綜藝”也相繼推出。

你在臥室賽歌 我在雲端鼓掌:“三無”綜藝在橫行

客觀來說,面對“宅家也是為抗疫做貢獻”的理念和網友消磨時光的需求,此類“雲綜藝”的出現具有一定意義,也的確收穫了一定口碑。《嘿!你在幹嘛呢?》上線以來,“何炅做蛋糕”等話題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過億;摩登天空在B站的“宅草莓不是音樂節”直播,彈幕累計10萬。可以說,這些迅速反應、在短短几天內完成從創意策劃到製作上線的“雲綜藝”是一組“快拳”,為一段時間以來蕭條慘淡的影視業激起了波瀾。

你在臥室賽歌 我在雲端鼓掌:“三無”綜藝在橫行

何炅做甜品

或直播連線、或視頻播出,節目中,藝人嘉賓以“雲”方式做美食、做運動、做遊戲、與網友互動、參與答題,還不忘提醒觀眾勤洗手,做好個人防護……沒有令人震驚的橋段、戲劇性十足的故事、精巧炫酷的包裝,“雲綜藝”的取向是滿足觀眾“陪伴式觀看”的需求、舒緩情緒的期待和獵奇心理。

但是,相比常規綜藝節目,“雲綜藝”顯得頗為簡陋。《嘿!你在幹嘛呢?》導演組就表示,這是一檔“三無節目”:沒有導演、沒有攝像、沒有演播廳;節目裡的每個人沒有燈光、沒有音頻、沒有妝發。素顏出鏡的嘉賓、臨場發揮的內容、手機完成的拍攝,一定程度上,這些“降維”操作將藝人真實、碎片化、甚至粗礪的日常直接呈現出來,拉近了距離感,增加了親切感。從製作角度來看,張開懷抱擁抱新技術的“雲綜藝”打破傳統節目錄制流程和製作手段,還節約了成本,減少了投入。

你在臥室賽歌 我在雲端鼓掌:“三無”綜藝在橫行

《王牌對王牌》成員的雲錄製

但不可忽視的是,視頻卡頓、畫質欠佳等問題仍是繞不開的關卡,而面對以電影化為目標的綜藝行業,“雲錄製”的製作水準也必然無法達到戶外真人秀、棚綜錄製的視聽效果。

當以營造沉浸式現場音樂體驗著稱的《歌手·當打之年》轉為“雲錄製”,暫別專業樂隊伴奏和“殿堂級歌手巡演才會使用的頂級音響”,網友“這不是‘我是歌手’,這是‘臥室歌手’”的調侃也在意料之中。

疫情之下,活動範圍的收窄放大了寂寞枯燥,當刷劇從原本的消遣變成為數不多的在家能做的事之一,觀看內容本身日漸令人意興闌珊,這時“雲綜藝”主打的同在感卻讓人眼前一亮,撫慰著人們焦慮的神經和不安的內心。然而,藝人素顏出鏡或在直播中一時詞窮、挑戰做菜時意外翻車,這些“有料”的橋段過於普遍也會流於噱頭,相對單調的言語互動也易使節目的娛樂性大打折扣。

你在臥室賽歌 我在雲端鼓掌:“三無”綜藝在橫行

因此,當看藝人做飯、鍛鍊身體、展示寵物、講述美妝心得等內容成為了多檔節目的“交集”和通用,短暫的琳琅滿目過後,同質化就難以避免,觀眾的審美疲勞也極易出現,隨之而來的則又是新一輪興致缺缺。這樣看來,優酷《好好吃飯》單期節目最高熱度並未超過2000,騰訊《鵝宅好時光》除了首期節目播放次數超過200萬外,其餘節目的播放次數均在50萬左右,皆無法與常規綜藝過千萬的播放量相比,也就不足為奇。

“合時而作”的“雲綜藝”以創新改變適應著當下人應急排遣的一時之需,為各大衛視和視頻平臺穩定用戶粘性、解決“燃眉之急”,以一餐飯、一個遊戲、一次運動的形式,塑造出“共同生活”“同頻共振”的在場感和參與感。但是,當看“雲綜藝”單純與“看明星”畫上等號,又不免陷入“靠明星博收視”的窠臼。“雲綜藝”想要找到新可能、留住回頭客,更需依靠豐富的內容設置與廣泛取材選材,打造節目的獨有氣質,進一步引發人們的內心共鳴。

你在臥室賽歌 我在雲端鼓掌:“三無”綜藝在橫行

如今,層出不窮的綜藝節目競爭稀缺的注意力資源、緊跟觀眾日益提高的審美標準。誠然,“雲綜藝”雨後春筍般的密集出現有著當前“非常時期,非常辦法”的屬性,但疫情總會過去,破局之需也近在眼前。當常態化場景錄製恢復,綜藝行業回溫,在充滿製作精良、盛宴視效的傳統綜藝的海洋裡,一次偶發性的“風口優勢”恐怕只是曇花一現。

縱觀國內外多檔長盛不衰的綜藝節目,或如日本火了40年的《超級變變變》,意在發掘普通人閃閃發光的智慧,於創意歡笑中蘊含深層內核;或如國內綜藝界的常青樹《快樂大本營》,在一次次突破中精準定位,樹立起自身品牌。時至今日,更有越來越多的綜藝以娛樂的方式,探索個體成長、探討社會議題、關注多元價值。無論如何,不斷創新輸出內容,切中時代脈搏和觀眾需求,在變與不變中保持平衡,在形式與內涵間貼切得宜,都是保持品質、避免疲軟不可忽視的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