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裡的硬漢排行top3,史泰龍和巨石強森都要排在他後面

說起硬漢,大多數人腦海裡浮現的可能都會是像施瓦辛格,巨石強森那樣的威猛型男。健美的體型,豐滿的肌肉,硬漢必備,但我腦海裡出現的卻是一位老人的形象,《老人與海》中的那個老人,他也許不是身體上的“硬漢”,但卻是絕對的“精神硬漢”。

我心裡的硬漢排行top3,史泰龍和巨石強森都要排在他後面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一篇中篇小說,海明威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1953年,他的《老人與海》獲得普利策獎,1954年,又一舉奪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短短的一篇小說,卻贏得了無數大獎。小說裡到底講了些什麼?

一位60多歲的老人,一個漁夫聖地亞哥,他已經84天沒有捕到魚了。面對眾人的嘲笑和奚落,他沒有失望,沒有放棄。他從不服輸,更不服老。他始終堅信自己會捕到魚。

第85天,他又一次出海。這一次,他是幸運的,他終於碰到了一條大魚,一條前所未有的大魚,但他也是不幸的,這條大魚真的太大了。奮鬥了兩天兩夜,耗盡了全身力氣,老人終於征服了它,殺死了這條大魚,開始返程。

我心裡的硬漢排行top3,史泰龍和巨石強森都要排在他後面

可是大魚太大,比船更長,比船更重,聖地亞哥就只能讓它依舊待在水裡,把它和船綁在一起返程。一路上,大魚的血腥氣引來了無數次、無數條鯊魚。老人拖著疲憊的身體,始終頑強抗爭。

小說很短,故事很簡單,一共不過幾萬字。可就是這麼簡短的故事,在60多年以後的今天,我們依舊能從中學到做人做事的規則。

在命運到來之前,除了怨天尤人,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1.用平常心去對待每一次失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故事一開始,聖地亞哥運氣不好,84天都捕不到一條魚,他也因此窮困潦倒。

可他說,其實我的釣魚功夫,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我只是運氣有點差罷了。他說,說不定我今天就轉運了,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

作為一個漁夫,哪怕將近3個月捕不到一條魚,哪怕窮困潦倒甚至吃不上飯,他也沒有因此失去信心。他相信他的體力很好,精神很好,他的身體也很好。

他不會因為捕不到魚就氣餒,他更不會放棄希望,在命運到來之前,他選擇做好自己該做的每一件事,然後平靜的生活。

2.機會到來之前,做好充分準備

蔡康永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

我心裡的硬漢排行top3,史泰龍和巨石強森都要排在他後面

正如作家羅曼·羅蘭所說:“人們常覺得準備的階段是在浪費時間,只有當真正機會來臨,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才能覺悟自己平時沒有準備才是浪費了時間。”

而聖地亞哥,他幾十年如一日的捕魚,幾十年如一日磨練自己的捕魚技術,從沒有一刻鬆懈,他把每一點都做到分毫不差。

他說,走運當然好,不過我情願做到分毫不差。這樣在運氣到來的時候,我的準備就不會白費。

正是他精湛的捕魚技術,能讓他在遇到從未有過的大魚時,做到無所畏懼,才能讓他敢正面與大魚對抗,並且最終戰勝它,捕獲它。

著名鋼琴家郎朗,曾經在自傳裡寫到:他剛開始踏上鋼琴職業生涯時,只是一名替補,而且還是第七替補,就是說只有在演奏家和前面6位替補全部病倒的時候,他才有機會上場,這個幾率幾乎為零。

但是他並沒有就此放棄,依然夜以繼日的練習彈琴,這股幹勁兒打動了當時一位著名音樂家,將他提升到了第一替補的位置。終於有一天,在芝加哥拉文尼亞音樂節明星演奏會上,演奏者身體不適,郎朗緊急替代上場,

一曲演奏完畢,全場聽眾起立為他鼓掌整整7分鐘。

我心裡的硬漢排行top3,史泰龍和巨石強森都要排在他後面

從此他一炮走紅,成為如今聞名世界的大鋼琴家。

如果當初他因為自己是第七替補而氣餒,如果當初他沒有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練習,那麼他今天仍然是一個普通人,仍然鮮為人知。在機會到來之前,漫長的等待和磨鍊是對意志最大的考驗,也是抓住機會的唯一方法。

在幸運女神到來之前,我們要做的從來都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做好一切準備。

堅持到底,不管鯊魚還是命運都會向你屈服

難得碰到1500磅重(大約1360斤)的大魚,漁夫聖地亞哥從沒打算放棄。他一定要捕到它。兩天兩夜,不眠不休,餓了就靠一點生魚果腹,累了就躺在船上休息。身體卻始終牽著那根釣魚的線。左手抽筋到無法動彈,右手被魚線勒出了無數傷口。渾身僵直,後背被船板硌的生疼。白天,汗水滴落,模糊了雙眼。夜晚,涼風襲來,再把汗水浸溼的衣服吹乾。這一切的一切,都沒能讓他生出一個放棄的念頭。

我心裡的硬漢排行top3,史泰龍和巨石強森都要排在他後面

他說,如果他一心想要做到,那他一定能夠打敗任何人。為了對付這個傢伙,你自己最好也應該毫無畏懼而且信心十足。

他把這當做一場戰鬥,最終,他贏了,他征服了大魚,筋疲力盡。本以為一切可以就這樣結束,他可以帶著自己打撈的大魚好好風光一回,賺上一筆豐厚的報酬,贏得眾人讚賞和羨慕的眼光。

可命運好像依舊在和他開玩笑。

好不容易死掉的大魚換來的不是報酬和榮耀,只有打不完死不盡的鯊魚。

魚叉葬送給了第一條鯊魚,他又用刀子綁在棍子上,打掉第二條、第三條,終於刀子也消失在血水中。沒有了戰鬥的武器,身體已經瀕臨極限,我們以為故事就要這樣結束。可是更多的鯊魚卻包圍了他的小船,我們還在為老人的命運慨嘆。他又用木棍、用槳、甚至用舵和鯊魚搏鬥,這一次他不只是戰鬥,他不只是要贏得報酬和榮耀。他是在和生命抗爭,他要贏得的是尊嚴,更是他的性命。

我心裡的硬漢排行top3,史泰龍和巨石強森都要排在他後面

他說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他選擇堅持到底,戰鬥到底。面對一條又一條,一群又一群的鯊魚,他始終不曾放棄。

最終,那條用生命捕到的大魚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副脊骨,而他卻靠著自己驚人的毅力返回漁村。

靠著堅持,他戰勝了那條十倍於自己體重的大魚。靠著堅定地信念,絕不放棄,他擊退了無數條兇殘嗜血的鯊魚,毫不畏懼。

他問自己,是什麼打敗了你?他想,什麼都不是,我只是出海太遠罷了。

在漁村,人們驚歎於那副巨大的魚骨,那是他們一生都沒見到過的大魚。沒人再對老人指指點點,沒人再懷疑他的運氣和技術。

在毫無希望、身心俱疲的情況下,他依舊堅持到底,奮戰到底,他用行動贏得了自己的生命和別人的尊重。

很多時候,不是成功太難,只是我們太容易放棄。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在課上給學生布置一道作業,讓他的弟子們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一個星期後,他問現在還有多少人在堅持,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一個月後,他又問,現在只剩下一半的人。一年以後,他再問,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那個人就是柏拉圖。他和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

我心裡的硬漢排行top3,史泰龍和巨石強森都要排在他後面

正如有人說的那樣,大多數人努力的程度,根本輪不到拼天賦。只要你選擇堅持不放棄,你就已經贏了。

豐富的經歷,塑造了海明威的性格,也刻畫了他筆下的人物

其實不僅是《老人與海》,海明威的筆鋒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這或許和他的個人經歷有關。

海明威從小就承襲了父親的興趣,打獵,釣魚、在森林和湖泊中露營。

1918年,為了觀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鬥情況,年僅19歲的海明威辭掉記者的工作,選擇加入美,擔任救護車司機。可他從不甘心只停留在安全地帶,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接近戰場,靠近前線。在意大利,他目睹了前線戰爭的殘酷,彈藥庫爆炸,他親眼看到臨時停屍場裡的無數屍體,甚至也曾還被炮彈炸成重傷。

我心裡的硬漢排行top3,史泰龍和巨石強森都要排在他後面

在修養身體,過了幾年寧靜的田園生活之後。

1937年,他再次選擇接近戰爭,以戰地記者的身份,在西班牙內戰前線奔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作為記者隨軍行動,還參加瞭解放巴黎的戰鬥。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海明威把自己的遊艇改裝成巡艇,偵察德國潛艇行蹤,為消滅敵人提供情報。他還曾經在1941年被招募為克格勃間諜,這也成為他生命中一段不可或缺的重要經歷。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被授予銀製勇敢勳章。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又獲得一枚銅質獎章。

一次又一次靠近戰爭,一次又一次見證死亡。養成了他堅毅的性格,也形成了他筆下主角的性格,視死如歸,絕不向命運低頭,永不服輸的鬥士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度。

我心裡的硬漢排行top3,史泰龍和巨石強森都要排在他後面

人也許無法擺佈自己的命運,卻可以選擇在機遇來臨時,迅速抓住它。在命運的航行中,堅持不放棄。

正如法國文學家托馬斯·布朗爵士所說,我們不能控制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延展生命的寬度。沒有人能夠抵抗衰老,沒有人不會死亡,但我們卻能用有限的生命,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用自己的努力去證明生命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