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已經很老了,老伴也去世了,孩子都在很遠的地方,你會怎麼過剩下的人生?

倘是筆致


假如有一天,已經很老了,老伴先走了,兒女也在很遠的地方。到那時,如果生活還能自理,就堅守著,為兒女們守住一個家;如果失去自理能力,一切要靠他人的幫助,既沒有了生活的質量,也沒有了生命的尊嚴,那還不如自行了斷,尋求解脫。

人年輕的時候,根本想不到自己老了會是什麼樣。只有真正到了那一步,才知道人老了的日子真不好過。

以前,常聽外婆說:人老了是一關口,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順利渡過的。

在我讀楊絳先生《我們仨》時,能真切的感受到老人在面對親人離去時的無奈和無助。

在愛女和丈夫離世前的那段時間,老人每天顫顫巍巍地去醫院陪錢老,最後女兒也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失去愛女和丈夫的雙重打擊,對於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來說,那是致命的一擊。但是楊絳先生挺過來了,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

那本《我們仨》的書,就是楊絳先生在90多歲高齡時寫的。裡面的點點滴滴,飽含著對丈夫、對女兒無限的思念。正是這深深的愛戀,支撐著老人一步步堅強的活了下去。

老人一邊寫作,一邊整理丈夫留下的書稿、筆記。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撐老人又獨自生活了十幾年,直到104歲離世,才去追隨丈夫和女兒的腳步。

也曾看見一個報道:北大教授夫人,丈夫先她而去。兒女想讓母親與他們同住,卻被老人拒絕了。

老人生活很有規律,每天買菜做飯、看書讀報、吟詩作畫,日子過得也很愜意。

兒女們時不時去看她,老人說自己生活的很好,不用他們擔心。

老人在90歲時,被查出身體裡有癌細胞。老人不吃驚也不擔心,甚至都沒有告訴兒女。她積極配合醫生,打針吃藥,經過一段時間治療,病情得到了控制。

平日裡,老人照樣過正常人的生活,一點也看不出老人患有癌症。

5年後,老人的病情復發,癌細胞發生了轉移。這一次,老人不準備再治療。

開始時,老人的身體狀況還可以,不用兒女們操心,生活還能自理。

但隨著病情的發展,老人的身體每況愈下。兒女們要送她去醫院,老人堅決反對。

再後來,老人躺床上再也起不來了。老人知道自己的生命就要走完了,她也沒什麼好遺憾的。老人準備用自己的辦法,來結束生命。

老人開始拒絕兒女們給她吃東西,從每天只吃少量的食物,到最後完全斷食。任兒女們怎樣勸說,老人都不該初衷。

老人即不想去醫院任人擺佈,也不想讓自己走的太沒尊嚴。她用自己的方法,用絕食了斷自己的生命,享年96歲。

在我看來,這是最明智的做法。明知不可為,還要去做無謂的努力,其結果只能是錢沒少花,罪也沒少受,何苦呢?

現在想這個問題,還為時太早。只要從現在開始注重鍛鍊養身,等老了疾病就不會那麼快找到你。

生命在於運動,能活動別閒著、能站著別躺著、能自己動手,就不要依靠別

人。

等老得動不了時,為了不拖累兒女,最好去養老院;如果可以,就在家裡請個保姆;實在不行,就想辦法,尋求自我解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