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懂事的孩子會快樂嗎?

段興宇


不會快樂,或者快樂很少,

你要知道他是個孩子,孩子的天性是簡單,天真,過早的經歷人事,或者過早的成熟,都會在心中留下缺憾

看看身邊的人吧,我出身於農村,為什麼孩子會過於懂事,肯定是家庭原因

有句話叫窮人孩子早當家,你看那些村裡家庭不好的孩子,他們很小就要承擔生活的壓力,表現得更加懂事,比如想要玩具,想要衣服,可是看見家裡窮,不敢開口向父母要,就說自己不想要,壓抑內心的想法,不會表達,孩子心靈還沒成熟,這會影響他的性格和成長的

寒門難出貴子,為什麼,不僅是教育資源的問題,很多窮人孩子不僅要學習,因為懂事,他還要擔心家庭,


塗塗吐突


快樂不快樂不好說,30歲後覺得生活空虛倒是常見的。
四年前老婆和我 Airbnb 上接待了一對來自法國南特的情侶。
他們在糖果公司打工賺了點錢後窮遊世界。在智利深山露宿看日出,在墨西哥青旅學西班牙文,在澳大利亞與鯊魚共浴——Romain 指著他跳海的照片:這是我做過最狂的事,鯊魚離我一百米遠。Solène 大口吃著回鍋肉,補充道他們在澳大利亞睡了一個月面包車。我十分羨慕他們每個毛孔中流露出的不羈放縱愛自由,詢問老婆我們要不也辭工去環球旅行,老婆給了我一個「想也不可以,想也有罪」的白眼。
西方式成長源於「Why so serious」的試錯。
西方人的高中畢業典禮大張旗鼓,那是他們求學生涯的一週目。畢業後多數人不著急進入大學,而是打工湊錢,像 Romian & Solène 那樣看世界,大把時間思考人生。等他們真正發現人生熱情所在,再選擇去大學進修或開展事業。
這是 Gap year 的魅力所在。
中國式成長源於世世代代對「時光」的綁架。
大人理所當然將「未曾實現的夢想」寄託在兒女身上——兒女本該探索自我的時光,以孝順的名義「上繳」——好似多米諾牌:上一代人有節奏地碰倒下一代人,接頭暗號「乖,聽話」。
當西方孩子試著「長大成人」,中國孩子早已「長成大人」。
雖然我買房、考駕照、工作、結婚,但我知道我是壞小孩——因為我現在好想離家出走,去環遊世界、喝酒、紋身、說髒話——你看,中國人成長的煩惱主要在於顛倒順序,成家立業後老盼著荒唐事。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面對問題,「認識自我」的黃金時期,大夥兒是怎樣度過的呢?
我解壓縮了中國式成長的安裝文件——聽話.exe——大家對號入座。
威逼:「你不學好看我怎麼收拾你!」
小時候我父親是很 Man 的一個人,在街機廳一記耳光把我 KO,有次我逃跑不到 30 米就被活捉,不愧是兵哥哥。
利誘:「學好了,什麼條件都好說!」
小時候我二爸是很 Marketing 的一個人,用遊戲機和運動鞋成功交易我弟多次雙百分,後遺症是我弟長大了有點燒錢。
忽悠:「這是為你好,聽話啊,乖,粑粑麻麻過來人能騙你?」
曹保平的《狗13》,主線劇情是父母對女兒釋放心智擾亂——指「狗B」為「狗A」,電影因此得名。
道德綁架:「一把屎一把尿給你拉扯大,怎麼不給我省點心!」
武力值高的家長通常不屑用這一招,主要為法師型家長使用,攻心為上,效果奇佳。
自尊踐踏:「都多大的人啦喂,你看別人家那誰,不學著點!」
衝擊療法往往會引起孩子極度焦慮,知恥後勇,缺點是如果孩子發育不錯很容易發展成校園霸王龍。
在花式安裝技巧下,我們中的大多數因為「聽話」,所以「懂事」,於是「學好」。
唯一的問題是老大不小的時候,內心非常空洞,容易嚮往布爾喬亞那種腐化人心的生活方式。
前面探討了一下中國人的成長軌跡,對我們偉大的父母沒有絲毫不敬——父母也是這麼被爺爺奶奶教育的——爺爺奶奶也是這麼被太公太婆教育的——太公太婆也是這麼被……大家誰不是孩子過來的。
成長不是錯,錯的是停止成長。
當我們理應質疑、試錯、感受「成長是一場必經的潰爛」的時候,我們蟲洞般跳過了那一步。生活是不會放過我們的——因為我們的成長在蟲洞穿越那一步就暫停了,之後的生活皆是將錯就錯,逢場作戲。
年齡大了我們也許不再聽父母的話,但總會聽其他人的話,朋友,老闆,大V,名人,唯獨聽不見自己的話。
《德米安:彷徨少年時》中有一段描述精彩極了:我們把自身的個性界定得太狹隘!我們只把那些個人的、與他者不同的東西視為個性。可我們是由世界的全部構成的,我們中的每一個人,就像我們的身體包容了一切發展的譜系一樣,可以追溯到魚,追溯到更久遠的從前,我們的靈魂中包容了所有人類靈魂的生命。一切存在過的神和魔——不管是希臘人、中國人還是祖盧人的神與魔——都同在我們心中,作為可能性,作為願望,作為出路,它們是存在的。如果全人類都消亡,只剩下一個天資平平的孩子,這個孩子也終會找回萬物的運行之道,他會製造出神、魔、天堂、戒律、禁忌、舊約和新約,製造出一切。
萬物皆備於我矣,豈容「聽話」二字封印。
每個「聽話」的我們,都最好領略一下間隔年的魅力,去發現內心深處真正的慾望和癢。
沒有條件間隔一年,那就一個月,一個周,甚至一個週末。我們並非要切斷與已有生活的聯繫,而是撕掉「生活就是這樣」的思想封條,讓當年的小孩重新跑出來就好。
願所有人,都能找回真正的自我。到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的懂事。也才會真正的帶來快樂。
關注「一秒鐘滋養」(微信公號:yimiao101),幫你看見更清晰的自己。

一秒鐘滋養


我認為這個要分情況,一種是被迫懂事的,一種是天生懂事的。

先說說第一種情況。我媳婦兒是抱養的,從小奶奶養著慣著按照她的意思說就是個小公主。10歲的時候奶奶去世了開始跟養父養母一起生活,家裡情況也不好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哥哥不喜歡她總愛欺負她,動不動就衝她喊讓她滾這裡不是她家的那種話。養父養母每天忙於生計對教育孩子的方式非打即罵,按照我媳婦的意思說每天過得戰戰兢兢。為了不被趕出去,我媳婦包攬了除了做飯之外的全部家務活(以前農村都是瓦房,怕我媳婦做飯不小心把房子點了),洗全家衣服(洗不乾淨還會被罵)、打掃、伺候家禽、洗菜澆菜、上山砍柴火等等,還要跟著幹各種農活,要知道奶奶在世時我媳婦基本沒幹過活。然後三年級我媳婦第一次領了獎狀回家養父開心了一下,我媳婦就開始努力學習每學期都考名次領獎狀,再加上各種家務活都收拾得很好,吃苦耐勞從不說一個不字,那時候開始左鄰右舍的都誇我媳婦懂事,說她爸媽好福氣撿了個這麼好的女兒。自家的孩子成了那種別人朗朗上口的別人家的孩子,她養父母臉上也有光,有時候就會對我媳婦態度好點。但我媳婦說,不管她做得再好,她養母基本上還是天天罵她,雞蛋裡挑骨頭,然後我媳婦只能逆來順受。按照我媳婦的意思說,她青春期都沒有叛逆過,因為不敢,所以獨立之後再也不順著她養母說話了,還敢跟養母吵架,以前可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逢年過節的時候親朋好友走動都誇我媳婦懂事,我媳婦說聽了這種話心裡只有苦笑。跟我在一起後,我媳婦跟我說,懂事的孩子沒糖吃,以後我們的孩子一定要帶在身邊好好愛他們,不要小小年紀就要看大人臉色生活。我們目前也是這麼計劃的,孩子出生後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咳咳。。。走題了。

第二種情況,天生懂事的孩子。有這麼一種孩子天生就很懂事,俗稱:“天使寶寶”。我一朋友的小孩上幼兒園了,發了好吃的零食都要留著帶回家給他媽媽吃,這樣的孩子從小就給人內心暖暖的感覺。有次停電了爬樓梯回家,前面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跟他的媽媽,上了幾層樓小男孩媽媽走不動了說要歇會,這時候小男孩說:“來媽媽,我親你一下,這樣你就有力氣爬樓梯了”,我當時在後面那叫一個震驚,這小孩怎麼這麼會說話。前兩天我還跟我媳婦討論,我就說以後我們的寶寶很懂事怎麼辦?我媳婦說,天生很懂事那很好啊,要是被迫懂事那還是算了。我又問,比如說寶寶生日,他想吃全家桶,然後覺得太貴了,就說買一隻雞回家燉湯,這樣大家都有湯喝,這種情況你怎麼處理啊。我媳婦說,桶也買雞也燉。嗯嗯,這個答案我很滿意。我媳婦說,寶寶天生懂事吶,那是我們的福氣,但我們不能因為他天生就懂事就忽略他的感受,我們要引導他,讓他知道他值的擁有更好的,爸爸媽媽也願意為他提供更好的,我們要引導他,讓他自信、開朗、陽光。咳咳!我覺得我媳婦說得很對,我贊同我媳婦的觀點。


新手奶爸成長日記


一個家庭中懂事的孩子快樂嗎?首先不能一刀切的認為快樂或者不快樂,快樂與不快樂就在一念之間。懂事,並不是說就是不吵不鬧,不爭不搶的孩子就是懂事;懂事,我認為更好的理解應該是懂得感恩,懂得分享。前者的懂事或許孩子會因為過度忍讓而不快樂,後者的懂事孩子肯定會覺得快樂。


我給大家分享兩個我身邊人。

第一個我老公,他真的是家長眼中的懂事的孩子,不爭不搶,不吵不鬧一直都是默默做事。因為家裡條件不好,他說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幫家裡幹農活,作為哥哥他要忍讓弟、妹,照顧弟、妹,這種行為一直延續到現在。別人都認為他很好,其實他心理上是不快樂的,因為要一直體諒母親的辛苦,照顧弟、妹,他沒有享受過家庭的疼愛與快樂。相反他弟是最不懂事的,可是卻得到了母親全部的疼愛。他壓抑在內心,在某次酒後跟我吐露了很多他的童年。他就是家長眼中的懂事的孩子,可是他一點都不快樂,因為他的太懂事到現在我們跟著小孩回老家也要懂事。



另一個我大姐,我大姐作為家裡的長姐她也是很懂事,因為都是跟媽媽在家爸爸出去外地工作的,她懂得媽媽的辛苦,都會去幫媽媽照顧弟、妹,幫媽媽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相對於二姐的熊孩子我媽更喜歡大姐,每次都會給大姐買新衣服,好吃的都會分均勻去,不會要大姐去忍讓,而熊孩子也是被罵被打的多,現在成年成家後我二姐都還要拿出來說我媽媽偏心大姐,而大姐說不是偏心,是她聽話懂得媽媽帶那麼多孩子不容易,從不惹媽媽生氣,她的童年過得比熊孩子二姐還開心。作為老大她出去工作後還是最懂得媽媽的心,也是在她能力範圍內把一些好的東西給我們這些姐妹。



通過對比我覺得懂事的孩子背後必須要有懂事的家長,不能讓孩子懂事就要孩子一直忍讓,也不能因為孩子懂事就覺得不需要關心和愛護,這樣會傷害了孩子。

我剛前面說到的我理解的懂事是,懂得感恩,懂得分享。我也有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對待一切事情都持著一顆感恩的心,心懷感恩就會少很多的怨恨多一分的快樂。分享而不是讓孩子把自己喜歡的讓給別人,而且可以一起分享,享受分享的喜悅。我們家兩個孩子也是會因為玩具、零食爭搶,但是我沒有讓任何一方忍讓。我只是告訴他們你們可以一起玩一起分享會比自己玩的開心,讓他們自己去嘗試。實在談不攏兩個都不願意的時候我會沒收了這個玩具讓他們去找別的玩,誰都不給。


全職寶媽小包


我覺得可能在小的時候會感到那麼一絲快樂吧!首先是會被別人誇懂事,覺得實現了自身小大人的心裡願望。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越覺得懂事兒反而變成了無時無刻不在討好別人,極度敏感的討好型人格。

我在小的時候,也有被要求過要懂事兒。例如小的時候,要懂事兒一點兒,不能別人的同學有什麼,你就跟著要什麼;你放學回家要把飯做好,我們從地裡幹活回來吃。我小時候,家裡還是燒的大鍋,那時候沒有煤氣灶,即便是有爐子,除了冬天一般也不會用,因為煤很貴;有什麼好東西,要讓著妹妹吃;電視機不要跟妹妹搶,每次我一改電視節目我妹就開始哭,所以我自然也免不了要被說一通;小時候小夥伴來找我玩,但我又每次必須把妹妹帶上,因為她年齡小,跟不上我們東跑西顛的,有時總會被小夥伴嫌棄。(我真的沒有絲毫不喜歡我妹妹啊,相反我現在特別愛自己的妹妹,只是想到被要求懂事的事件裡,大多都跟妹妹有關。)

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好多,

以至於現在每次看到自己最想吃的東西,都總會留在最後吃。比如去吃火鍋,我特別喜歡吃鵪鶉蛋,每次都是把點的其他東西吃的差不多了,我才開始煮鵪鶉蛋吃。

特別害怕跟別人發生爭執,即便自己在理,也會忍氣吞聲;即便自己手裡工作已經排滿了,只要是同事拜託做的,還是會接過來,不想同事生氣。這種性格在現在這個社會上,真的是一個劣勢,那句話怎麼說的,做多錯多,別人這個東西都沒做當然不會出錯了。之前或許還有多勞多得,但感覺現在是沒有了。

很容易產生別人討厭自己的感覺,特別自卑,特別關注於別人跟你交談時的面部表情和語氣。有時候別人根本沒有討厭你的意思,但自己總胡思亂想,最後還巴巴的跑過去問人家,弄的別人也是一頭霧水。極度缺乏自信,就拿談戀愛來說,總會產生配不上別人的想法,特別是跟相對於自己優秀的人在一起,這種感覺會越來越明顯。

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對一個人的性格真的會產生莫大的影響。而“懂事”在現在的我看來,更像是一種“詛咒”,她讓我提前去適應大人的生活,而我只是個孩子啊。

如果能重新選擇一次,我不想那麼懂事兒了,我想要屬於那個年齡段的我自己的快樂。最後,祝你不必那麼懂事。


班阿姨


我也算是別人眼裡從小就懂事的好孩子吧,但是我一點也不快樂!

沒有無中生“友”,就以本人為例,可以說真的是從小懂事到大。從小爺爺奶奶跟著大伯不管我們,只有媽媽帶我們兩個,從小小的年紀就覺得媽媽一個人帶我們不容易,可能也就那個時候開始漸漸地懂事的吧。因為爸爸一年基本都在外面奔波,都是媽媽在帶我們姐弟兩個,漸漸地就裝作很老成很懂事,做什麼事情都像個小大人。最深的印象就是我8歲還沒上小學時候(有個小兩歲的弟弟沒人帶,我要在家帶我弟弟),8歲那年的農忙季節割麥子,已經過了中午爸媽還不回來做飯,我就學著媽媽平時做飯的樣子做飯,做好了就去給爸媽做飯。兩個人的飯菜對於一個8歲一個6歲的孩子來說肯定是拿不動的,怎麼辦呢?我跟弟弟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籃子裝著飯菜用個棍子抬著飯菜給爸爸媽媽送飯,走到半路到了一個小橋上正好迎到回來給我們做飯的媽媽,鄰居在地裡看到了,衝我媽打趣講:孩子長大了可以幫忙做飯了,養值了。而我只想著我們家的塑料菜盆被我蒸化了的事,就怕媽媽打我,現在已經不記清楚那時候媽媽的表情還有話語,只知道自己是很恐慌這件事,嘴裡一直跟媽媽講有件事做錯了別打我好不好。現在想想也是滿滿的畫面感,那是印象裡我第一次像個小大人一樣的懂事。初中開始住校,然後高中大學,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少,上大學的時候一直做兼職,不想管爸媽要生活費,只要我卡里還有一塊錢我都不會開口,但是懂事歸懂事,父母對我的關愛遠不及不懂事的弟弟,可能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吧,在所有人眼裡我都很懂事,會說話會做事,別人嘴裡的好孩子,但是我一點都不快樂!


織識


不快樂,你會每天都要求自己做的最好,不讓爸媽失望,你會因為一句小小批評而傷心難過,你會時時刻刻都像在討好父母一樣,而有時候,往往付出最多的你卻最容易被父母忽略

我從小便是一個聽話的孩子,七歲起自己便要帶著弟弟去撿瓶子賺零用錢,十歲起家務活全包,包括煮豬食餵豬挑糞,晚上寫好作業就幫媽媽忙做手工活賺錢,十二歲起自己兼職手工活賺學費,別人放假在玩耍而我就整天待家裡賺錢,雖然一天才賺三四塊錢,但至少每學期書雜費都自己交,畢業後賺的錢基本拿回家給爸媽,可是爸媽依舊覺得女兒是要嫁出去的,所有的付出也是理所應當,儘管你做的再好再孝順,都沒人看的到你的難過和悲傷,渴望的關心和寵愛從來都沒有的份,有時候,我寧願自己做個不懂事的孩子,少點孝心,多點叛逆,是不是便不會在意那麼多


萱萱玥媽媽


我對懂事的理解是:過早地注重他人感受,用成人世界的道理權衡利弊而忽視了自身意願,從而喪失了這個年齡段放肆、任性的權利。


去年四月去蘇州玩,玩了一下午又熱又累,看到一個特別普通的冷飲攤,一個冰櫃,一列飲料。
問了價錢,景區的自然比平時貴,我條件反射地轉身就走:
“我不太想吃的!我們走吧”
我男票覺得不對勁,因為我是繞路奔向冷飲攤的,現在又不想吃了。
他問我:“是不是你出去玩的時候從來沒有買過吃的喝的?”
“嗯。”
然後他就拉著我回去了:“以後你想買的,只要買得起,就不用太過顧慮。”

然後我的心理諮詢師就被我說哭了(ಥ_ಥ)不知道是不是也引起了她的心酸回憶……

小時候,家裡人會說,不要在景區買吃的喝的很貴的,不要亂花爺爺奶奶的錢,我牢牢記住。
爺爺奶奶總會和人提起,我家XX小時候太懂事了,每次帶她去遊樂園玩,眼巴巴地看著,讓她自己去玩就拼命擺手說不要……這孩子。
看到什麼吃的喝的,各種各樣的飲料冰棒,看看就好,不是缺錢,只是不划算。

我已經習慣了看一眼轉身就走,“我真的不想吃的”。

我已經習慣了有什麼願望就憋在心裡,不給別人添麻煩。
久而久之,就會有一種意識,你不配。
你不配去麻煩別人,
你不配像別的孩子一樣吃想吃的、玩想玩的,你甚至從來不會撒嬌,不敢委屈,不懂得什麼叫“寵愛”。一個視頻,美國小女孩的生日驚喜:她媽媽送她一個裝滿迪士尼周邊和零食,最後告訴她今天我們就去迪士尼!一心向往迪士尼的小女孩喜極而泣,而我每看一遍就會跟著哭一遍/<font>


麻麻滴超級宇宙無敵新小酒窩


最近壓力特別大,可能是上了高中以後,各方面都做的不是很好的原因吧。

其實自己從小就是那種乖孩子,很難想象到現在的自己會和老師吵架,會去談所謂的戀愛。大概是壓抑的太久了吧。

真的是小時候所以老師,朋友,長輩,父母都說我很有禮貌,很懂事。為了做好別人心中的那個乖乖女,我好像從來沒有和小朋友玩過沙子,父母忙,我就一個人待在家裡,在親戚家,我又是最大的那一個,所有人都理所當然的認為我應該去照顧弟弟。沒什麼自由可言,後來上了初中,又是私立學校,為了老師的表揚,為了父母的臉面,我拼命的往前趕。

太累了,這種生活太累了。

高中以後,我突然發現自己不會和別人交流了。在宿舍也是,我開始不喜歡別人坐我床,開始拒絕和同學出去玩……

上次期中考試是全班倒數第一,所有人關心的都是成績,可我自己就是笨啊,好多東西別人能學會,我就是學不會。自卑和懦弱佔據了我,這麼乖的我其實很累啊。


深海比目魚1


我小時候被父母送到姨媽家撫養,天天要看別人的臉色,只能懂事,到上學的年紀回到自己父母身邊,爸爸天天給我說自己的不容易,讓我懂事,從9歲衣服都自己洗,經常打掃衛生,幹農活,心靈挺孤獨的,學業也沒有完成,感覺不到母愛和父愛,性格也偏內向。17就出來打工,到現在10年,每次回家父母都說他們的不易,有時候到家連自己的房間都被他們放東西放的滿滿的,到家總會總會幫他們做家務,他們從來都很少想過我一個人在外面生活的,現在大了內心也很不平衡,有時候會和他們吵,可想想是自己的父母,,其實感覺不到愛內心很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