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一個人發狠讀書?

用戶5547770233


發狠讀書,事實上需要由外部的一個強烈刺激而使其內心徹底改變,向學業傾注全部精力。

給大家推薦一個紀錄片《活著》是由日本拍攝的一箇中國人的家庭故事,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也可看下超級演說家北大才女劉媛媛的《感謝貧窮》。

說下我的故事初二那年父親生病一年沒法幹活,還要住院用人照顧,全部家庭重擔落在母親一人肩上。我看到過母親暗自垂淚,也能感受到父親焦急如楚的心情。一夜之間我彷彿長大,我學會了做飯洗衣,學習上我開始了努力刻苦,整個初三每天學習至深夜十一點半,早晨第一個進教室,根本不需要人叫和安排。投入全部專注,我不知道自己的同桌叫什麼名字,整個學年下來幾乎沒怎麼和她說過話。成績當然迎來了暴漲。

從以上案例我們可以看出,讓一個人發狠讀書,就是讓一個人放棄舒適區,即使滿地荊棘也要赤腳走下去。

往往很多家長都把生活好的一面呈現給了孩子,而痛苦和殘酷的社會現實孩子根本沒有切身的體會。走進工地,工廠看下父母的工作環境讓孩子知道每天的你都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生存。或許能喚醒在幸福虛擬區裡沉睡的孩子。每個有愛自己家人的孩子我相信他都能受到極大震動。從而發狠讀書來改變命運。

謝謝您的閱讀,認可的話請點贊和關注。



教育業者


這是我老師告訴過我的一個故事:一個高中生,他很討厭學習,天天翹課,他父母也沒辦法,後來父母往各種學校求助,可是再怎麼求爹爹告奶奶也沒辦法,於是父母想了個辦法:帶他去體驗那些差學生的打工地,於是他暫時輟學,他剛開始打工還覺得“嗨,這比學習好多了”。可一個星期之後他就有點煩,有點累了,一個月後,他終於快瘋了,哭著求父母送他回學校,父母想盡了辦法,他終於又回了學校,不過他再也不偷懶了,於是他好好學習,最後上了個不錯的大學

很多家長有時候會跟孩子說:“孩子你知不知道我真的好想回到讀書時代”

其實也就是這樣

當你真正的去工作你才發現在學校讀書真的一點也不苦,所以

珍惜學校生活



抖音Minecraft百亦君


讓一個人發狠讀書?只憑說教是不頂用的,我說說幾個實例供大家借鑑吧!

案例一:十幾年前,高三的時候班裡來了一個插班生。這個學生學習比較認真,但看著年齡比其他同學年齡大一些。高三複習的時候,有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經常出現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按時交作業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這個插班生就主動地和這些同學聊天。我發現跟他聊過的同學,學習態度普遍的都有好轉。好奇驅使我與他深談了一次。原來他以前也很厭學,後來休學兩年。在外面打工兩年,小小年紀,打工的酸甜苦辣,讓他又重新回到學校。他非常的珍惜重回學校的學習機會,每當班裡出現不好好學習的現象時,他就以他親身經歷說服同學。他的親身經歷比老師的說教要頂用的多,他和同學們進步是飛快的。


案例二:高三時,有一男生自詡為高富帥,學習積極性不高,比較頹廢。同學們嘲笑他是矮窮挫,他倒也不在乎。有一天,航空公司宣傳招空保,老師建議他去報。他說自己長得醜,學的也一般,連面試都過不了。其實他長的不錯,體育也好,只是因為平時太高調了,大家故意笑他的。老師鼓勵去報考,說她有實力。結果他面試和體測都通過了,最後就是看高考成績了,尤其是對這個英語有特別的要求。他本來就不太愛學英語,但在這之後,再也不用人催了,拼命學習英語,最終如願的走進了大學。


案例三,有一年水平測試前,突然發現一個學生最近複習特別的賣力,成績是蹭蹭上漲。叫來詢問,問他吃了什麼神丹妙藥,給同學們也介紹介紹。結果他說他媽媽給金錢刺激。承諾他如果要是全a的話,買一個他嚮往已久的高級籃球鞋。家長獎勵分好幾個層次,從總分、名次、單科的進步到全a,都有不同的獎勵。獎勵到位了,這個學生信心滿滿地向他的獎品衝擊了。也許很多人說物質刺激不好,但至少這個時候對這個孩子起作用!

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不管是什麼方法,一定是能觸動他心靈的東西,老師和家長的簡單說教作用不大!


知足者常樂66


我發狠讀書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1.逼得我生不如死,只有讀書這條路

無路可走,凡是上課,不再浪費一分鐘,聽懂每一個知識點。我把初中的歷史書每一頁只要看一眼就能背下來,所有的文科算背誦,理解記憶,數理化90%都能理解,參加全年級考試,12個平行班,每個班70多人,半學期從慢班考到快班,考進全校前100名,之前可能是底子也還可以,但我自己也逼了自己一把。

2.為了證明自己

從小到大,總會有人看不起你,說你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那麼說你的人你難道要自甘居於人下,我不會,從小有多少人不看好我,我不為了給他們看,我就是要證明自己也可以很優秀,所以這一路從初中,高中,大學,一直到工作,我都努力做好自己。

3.為了自己的理想

我喜歡旅遊,所以我要好好學習,學好地理好去其他地方,我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上大學,找個好工作,掙錢,給自己有一個實現理想的經濟基礎。





上官逸風


每當家長對孩子說,你要認真讀書,你要好好讀書,將來才能有出息,才能賺大錢,才能成才,父母每天苦口婆心的說,孩子反而不以為然,有的可能根本聽不進去,愁啊,愁壞了父母。

有時候我們要經常反過來想想,我們當年不好好讀書的時候,父母是怎麼說我們的,有沒有效果,我們自己是不是還在用他們曾經的模式呢,既然對曾經的我們也沒有效果,何況這一代呢,他們更加的聰明。

有時候一件能夠觸動他靈魂的事情有可能會震撼他,讓他從此奮筆疾書,刻苦學習,記得我有個表哥就是這樣的,在八十年代的時候能夠讀到初中已經很不錯了,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但是由於資源缺失,他們成績也就那樣,那時考個中專學校是讀書唯一的出路,因為根本不可能上高中,還記得初中考了兩年都沒考上,你說他不努力嗎,估計也不是,就是內心的潛力沒有激發出來,正是那一年,他的爸爸是民辦小學教師,被放掉了,多麼痛的領悟,正是這件事讓他發誓要爭口氣,從此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學習非常的自覺,就像工人加點加班的幹活一樣,終於在那一年,他考上了師範學校。

用事情激勵更為重要,說一千遍不如做一遍,你得掌握孩子的特點,我認為每個人都有優點,發現它,發揮他的優勢,找到自信,更容易成功[愛慕][愛慕]





孩子與夢想


我總結了一下,不外乎有以下四種狀況,看看哪種適合你。

1.說反話。

我兒子就比較適合這種方式對待他出現的問題。他學習還可以,這個方面我倒是不怎麼擔心。

他報的架子鼓課,每個星期五的下午,從學校出來馬上又去上這個課程,用他的話說有點太趕了,因此就有了抱怨的情緒。

上課的積極性也不是很高。有一次,都上課10多分鐘了,他也沒仔細看群裡的上課通知。

我隨口就說,今年交的是年費,明年你就別上了。沒想到他說,以後我一定要好好上。我自然很高興。

做什麼事情都半途而廢,不能很好的堅持,那一生他將一事無成。

2.急於求成,看不到希望。

我註冊頭條後,每天都堅持回答問題。一個多月了,一分錢的收益也沒有,不免失去了信心和動力。

孩子讀書也是如此,有的孩子短時間內很用功,就希望月考的時候,有個好成績,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學習是一個每天都要持續做的事,短期內看不到效果。要有持致以恆的態度才行。

3.有針對性的上些輔導班。

有的孩子他不是不想好好學習,而是他功課落下了,老師講的實在是聽不懂。

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找找原因在哪裡,家長如果會的話,自己輔導。不會的話,針對性的上些輔導班。

孩子能聽懂了,也會做題了,也就有信心,並且能好好讀書了。

功課落下太多的孩子,家長要有耐心,持續較長的時間比較好,否則前功盡棄。

4.對孩子多些鼓勵。

有些孩子在遇到難題或成績下降時,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如果這時父母責罵或者拿別人家的孩子貶低他,這時,他就不願用心讀書了。

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哪怕一句鼓勵的話,它就象星火,也可以燎原。他也為會這句話努力找原因,下狠心好好學習。

總之,不願發狠讀書都有具體的原因,根據不同的情況,解決問題。他自然而然就會好好讀書了。

我是@往後餘生zcx,三個孩子的媽媽,與你一起探討成長路上的難題。





往後餘生ZCX


能讓一個人發狠讀書,那就要讓讀書對他有極致的誘惑。能真正知道知識能改變他的未來!這讓我想起了讀書時候走遇到的對我影響很大的同學!


一、初中女舍友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出身農村。從小就跟著父母下地幹活,收玉米,種蔬菜,假期還要一起去賣菜。風吹日曬,繁重的體力勞動讓她痛苦不堪。她說,很多次在夜裡咬牙對自己說:我一定好好學習,逃離這裡,靠知識改變命運!直到此刻凌晨一點樓道燈下那瘦小的身影還像刀子一樣刻在我的腦海!現在看來那些時光可能已經變成了她的精神財富。


二、大學男同學

後來得知他家庭背景一般,母親保險員,父親基層公務員,業餘靠寫作有些收入。大學四年,專業課永遠第一,獎學金拿到手軟,在學習上自律到讓人吃驚,最後達到他的目標華中科技的研究生!記得他說過,我爸爸告訴我,知識能改變生活,因為他靠寫作的副業得到了很多同齡人沒有的東西!可見父母的引導,尤其是身體力行的指引,讓孩子對知識的認知會有很大改變!


三、對生活的思考,可能會從內心改變他對知識的渴望!

網上有個說法,帶不愛學習的孩子去三個地方看看,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看看出入這三個地方的人有什麼不同,可能會對刺激他思考,改變對學習的看法!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他親身體會下可能更有幫助!

還有龍應臺的一段話,讓很多人感觸頗深!如圖


viki姐姐


我自己的親身感受吧,雖然我成績不是特別好,但我經歷過從學渣到所謂好學生的過程。有2段經歷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第一段是高中。我初中學習屬於中等偏上,但因為有一定的藝術特長很受老師喜歡。畢業後以藝術生的身份考入了重點高中,那是我們那最好的高中,同學都特別的努力,但我以為混混日子還能像初中一樣。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數學、物理、化學都在40分左右。我很震撼,因為在初中時,好歹也算個好學生,怎麼成績變這樣。之後在父母壓力下也試著努力,但每次都好像是喊喊口號,沒沉下心來,一直到高二分文理。我當時不知道選啥,有點心灰意冷,但班主任的一句話刺激到我,他說你們這種藝術生,成績也就這樣。刺激到我的不是後半句,是前半句“你們這種”。我一直覺得我跟大家一樣,但其實到現在我已經跟大家產生了很大距離,而自己不自知。也很感謝那時班主任沒放棄我,我最後選了理科,沉下心來,每天晚自習回來後再學習一個小時,然後睡前躺在床上回想今天每門課學習的內容,就這樣一直堅持到高考,雖然成績不是特別拔尖,但最後還是考入985學校。

第二段是考研。為了考研努力學習,就有點自己逼自己上梁山的感覺。因為我大學成績還可以,我一直認為自己可以保研,但當年學校有一些政策可以讓一些人從其餘途徑保送,佔用了一些名額,最後保送到我前面一個。當時就鬱悶了,其實當時手上也有幾個不錯的offer,但我意識中從來沒覺得我上不了研究生。於是在考研前最後幾個月在學校附近一個小山上租了個房子,每天下山從食堂打一次飯回去吃2噸,唯一的娛樂就一個收音機,太孤獨了就下山去街上看看人。

從我自己的經歷我認為,讓一個人發狠讀書絕對不是別人逼出來的,而是自己真實意願。自己意願來源於哪,就是來源於 1、自己認識到現狀絕對不是自己想要的;

2、自己目標很明確,不會給自己其它退路。

以上是我自己感受,未必適用於所有人,希望可以給你參考。


倩小倩來電啦


說一個我小時候唸書的故事。

我從小就知道自己家裡很窮,父母辛辛苦苦耕田種地,外出打工,賺來的錢還是入不敷出。在我很小的時候便要幫助父母插秧割稻子,早出晚歸,日曬雨淋我都經歷過,我的手指上還有被鐮刀割到的一條疤痕,特別長,半塊肉都掉下來的那種,裹了很久的布條才又長好的。所以我從小便知道當農民的辛苦,也暗暗發誓長大後絕對不要當農民。

上學後,我從一年級開始便保持著班級前列的成績。其實在農村裡的學習條件並不是很好的,回家了根本沒有寫作業的時間,因為你要幫忙做飯洗菜,餵雞餵鴨,各種各樣的家務活等著你幹。所以我都是在學校寫好作業才回家,所幸一二年級也沒有什麼作業,所以寫作業的事情也不怎麼困擾我。

雖然家裡農活家務活多,但我仍然堅持好好學習,保持自己的名次。我抓住了很多向上爬的機會,一次是小學三年級考取鎮中心小學的機會,此後我便寄宿在小學宿舍裡,每週回一次家,學習的時間也多起來。鎮中心小學的同學也是鎮子裡各個小學的精英,和他們一起學習,加快了我成長的速度。這個時候我的目標仍然是保持成績年級排名前列。因為我怕一掉下去就回不來了,我媽也和我說過,只要我能考上自己喜歡的學校,她肯定會供應我讀書。但是考不上的話絕不會花錢買學位去給我讀。所以我只能自己努力。所幸我又抓住了一次機會,小升初的時候考取了市裡的重點中學重點班。

年級300左右,我考進去的成績的前50,我覺得不滿足,不滿足於自己目前的名次。此時的生活狀態仍然是住在學校裡,一週回一次家,甚至兩週回一次。我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因為這樣就沒有太多的事情來妨礙我學習。在市裡的中學,我進步得很慢,排名總是在三四十左右徘徊,那時候也有些懈怠了,但是我並沒有放棄。終於在初三的時候擠進了班級前幾,年級十幾的排名,直升了本校高中。競爭從來沒有減少,高中更甚,但是我始終堅持自己的保持前列的信念,雖然成績起起落落,但也沒有太大的退步。高三的時候進入了前39的尖子班裡,那時候便將自己的目標定了某985高校。雖然最終沒有考上這所985,但是考取的學校也不差,讀了個不愁就業工科專業(那時看來)。

我說這麼多就是想說,只有當一個孩子心中有要為自己的未來奮鬥的信念時,他才會去好好讀書,認真讀書。像我一直的信念就是想擺脫農民的身份,跳出農村,那麼我只有好好唸書,考上好大學才有這樣的機會。所以我把大的目標轉化為小目標,每個階段的小目標,每次都要保持名利前茅。

如果想讓孩子愛上讀書,需要幫忙他去尋找自己心中真的的理想,那種非成功不可的理想,然後告訴他通過讀書學習才能達成這個理想。這樣或許能解決孩子不愛讀書的問題。

----------我是正經的分割線--------------------

迴歸正題

可能現在很多父母都有這樣一個難題:怎麼才能讓自己家的孩子愛上學習,認真學習?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我認為來自父母言傳身教很重要,有的父母自己都不愛讀書,一回家就是躺在沙發上玩手機、看電視、打遊戲,孩子自然有樣學樣。很多孩子潛意識裡覺得父母做的就是對的,他們看見父母在空閒的時候都是在娛樂,自然他們也會跟著父母去做相同的事情。所以我認為在開始教孩子學習的時候,便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把手機扔到一邊,認真靜心地陪著孩子度過學習的這兩三個小時,你可以陪著他看自己的書,或是做你自己的工作,把你自己認真做事的一面表現出來,讓孩子從內心去認可你,學習你的行為。這便是最好的讓孩子愛上學習的辦法。在現在即時信息爆炸的今天,放下手機兩三個小時很難,但是家長們必須要做到。


杜仲杞子


答:苦難讓我發奮讀書📖✍️📚

1、文革浩劫,不讓知識分子後代讀書,十三歲的我只身走七十多里路,來到東山陸巷擺渡口等候渡船。

2、擺渡到元山再走九里路,終於到達西山石公中學,好心的校長見我雙腳全是血泡,就讓我去教務室做四道繁分數、寫一篇《學習毛主席語錄心得》附加“打算盤”。

3、初一念了兩週,老師通知我去教導處,張教導說:“孩子,金校長讓我通知你,下週一去初二劉老師班上課。”

4、後來被造反派發現我在讀書就勒令下鄉當知青。

5、未成年的我體重35公斤,農民伯伯們心疼地說:“作孽啊,如此小的丫頭,咱農民的孩子都得十六週歲才可參加勞動。”

6、我暗暗下決心—— 拼命勞動、收工讀書、我要入黨!

7、那個年代唯一能夠忘記飢餓的方法是讀書,像吮吸乳汁那樣渴求知識的營養📚📖✍️

8、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知識徹底改變了我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