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 中國,神都洛陽四大名湯

牛肉湯

既然是“湯都洛陽”,自然不是浪得虛名,牛肉湯必然是洛陽最具特色的早餐了洛陽牛肉湯是一道當地很有特色的美食,屬於豫菜系。以花椒、八角、肉桂、草果等香料製作而成。洛陽的湯館很多,遍佈大街小巷,並且每個湯館的生意都很紅火。湯館的門面一般不大,不管湯館的名氣有多大,最多的門面也就是兩三間,平民化,大眾化,正是洛陽湯能夠長期火爆不衰的真正原因。知味香牛肉湯算是整個洛陽最有名的湯館之一了,其他韓城牛肉湯、大眾牛肉湯館都非常不錯。

舌尖上的 中國,神都洛陽四大名湯

驢肉湯

古語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要長壽、吃驢肉,要健康,喝驢肉湯,以此來形容驢肉之美。洛陽人喝的驢肉湯講究“三美”即“瘦肉、博餅、肥湯”,三者缺一不可,洛陽東關大石橋陳記驢肉湯,它起源於清朝同治年間,由陳家祖輩創建,延續至今已有百餘年曆史。其湯味道鮮美,驢肉熟而不爛。湯料配製也極具養生價值:冬天下料重暖,夏天下料去熱,春秋兩季下料性平。聽店家講,其熬湯所用的驢全部來自於內蒙、青海的小毛驢,煮湯之前,要將新鮮的驢骨在流動的清水種泡上許久,直到泡骨頭的水完全清澈見底,才下鍋熬製,一般從頭天的中午就開始熬,整整熬個十多個小時,才可熬製成功,因此,熬製出的湯潔白如奶,回味甘醇。煮骨頭時,鍋中不能放任何佐料,否則,就會破壞了湯的靈性。其驢肉湯湯色白如凝脂,湯味鮮美香醇,食之令人難忘。陳記驢肉湯的特色便是驢白血,其外表溫潤如玉,白而細嫩,口感清脆爽滑,齒間留香,蛋白質含量極高,營養豐富,補氣益血,老少皆宜,食客稱讚。湯之味道,全在調料,用斧頭將硬殼調料敲碎,才可使得香味能更好的融入湯中,湯的味道方會更加地道。

舌尖上的 中國,神都洛陽四大名湯

羊肉湯

羊肉湯,在中國有著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洛陽的羊肉湯從唐朝武則天時間就有,因味道鮮美成為一道主打菜餚,而後流傳至民間,盛傳於今。洛陽鐵謝羊肉湯選料考究,製作精細,熬成的湯色白似奶,水脂交融,湯質純淨,鮮味爽口,開胃健脾,喝上一口,鮮而不羶、香而不膩、爛而不黏,濃香醇郁、無芡自粘、掛唇留齒、厚重無比,不僅是一道適口的美食,還具有溫中散寒、健脾和胃、滋陰壯陽、助消化、增抗病能力等藥膳功能,被為湯類之首。

舌尖上的 中國,神都洛陽四大名湯

不翻湯

洛陽不翻湯酸辣鹹香,醒酒開胃,回味無窮,是一款頗具河南洛陽地方特色的民間小吃。洛陽人亦稱其為“九府門不翻湯”,距今已有120餘年的歷史。在鏊子上烙成薄餅再佐以金針、粉絲、韭菜、海帶、香菜、蝦皮、木耳、紫菜等,加入精鹽、味精、胡椒、香醋等調料製作而成。啥叫不翻湯?光這名字聽來就很有些噱頭。“不翻”其實就是一張綠豆小餅,有小孩子的巴掌大小。把綠豆泡漲磨細兌水調汁,汁兒不稀不稠,舀一勺攤在鏊子上,用爐火加熱,一分鐘就熟了,不用翻個兒,所以叫做“不翻”。小小的“不翻”究竟是誰發明的,沒人知道,但是在傳說中,這張綠豆小餅來頭可不小。相傳清康熙皇帝獨自暗訪民情,途經孟津縣小浪底鎮時飢腸轆轆,忽然聞到一陣奇香。原來是一戶人家的老太正在烙餅,便上前討要。老太說:“餅還沒翻,不熟。”康熙皇帝飢不擇食,說:“不翻不翻,救命要緊。”抓起餅大吃,頓覺美味異常,併為這小餅賜了字。於是,這受過“冊封”的小餅再也不用翻了,因此得名“不翻”。

舌尖上的 中國,神都洛陽四大名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