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不讓打,不讓罵,嬌慣成性,任其自由生長,能學好嗎?家長該如何教育?

平凡家務事


孩子出現這些問題,準確的說這些現象是正常現象。為什麼?

1、打罵從來不是教育的最佳方式。

2、打罵會造成孩子心理受傷🤕️,或者造成強烈的逆反心理。

3、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不可能接受他人的打罵。

那麼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如何教育呢?

1、要言傳身教,好好說話千萬不要打罵。

比如:不讓孩子玩手機,家長也不要玩手機。不讓孩子罵人、打人,家長也要以身作則。

2、不要堵,要疏導。

孩子逆反儘量找到問題根源,不要壓制他,去陪著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3、換位思考。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千萬不要劈頭蓋臉的一頓打罵,孩子會記恨父母的。因為家長根本不理解孩子的想法,家長的觀點也也未必是對的,所以,請換位思考🤔@悟空





遠大前程王老師


我是園丁小妹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咱們現在有許多孩子,罵不得、說不得、批評不得,一點挫折就接受不了,動不動離家出走,尋死覓活!

從小父母對我就要求很嚴,在原則問題上從未退步,所以我沒少捱揍。當然,也有懲戒過我的老師,但至今我都非常感激他。在我看來,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他們訓斥我,指正我,是本著對我負責的態度。

而現在我們崇尚國外的快樂教育!對孩子一味表揚,一味退讓!我們所提倡的的素質教育、快樂學習完全是被誤導的口號。難道我們不應該告訴孩子,這個社會是殘酷的、不公平的,要準備受到很多委屈的!早受到委屈,就可以早得到鍛鍊。

對於一個孩子的教育,必須有懲戒,甚至是嚴厲的懲戒,尤其是面對獨生子女的一代。不打不罵不罰的教育那就是不負責。我認為真正的教育:

1.要從善意出發;

2.是要讓孩子明白犯錯就要付出代價;

3.懲前毖後,不再犯類似錯誤,達到目的。

這才是老師和家長應該所為。

以上回答僅是我個人看法,不當之處望海涵。期待您的關注,謝謝!


園丁小妹


這樣問題,得說什麼樣的家庭,有一少步分家庭孩子不讓打,不讓罵,孩子自由生長,我們家的孩子就是這種情況,我一兒一女倆個孩子,我們成天出去放牛不管孩子!孩子隨便想怎樣怎樣!現在孩子大了!都知道過日子,因為我家條件不好兒子唸書唸到初中就退學了!女兒大學畢業!孩子學好學壞就是家庭的問題!俗話說的好,樹大自直,我兒子嫁出去了現在有倆個兒子!我女兒現在再張家口滑雪!這是我家孩子從小長到大就是自由長大。我自已覺得也挺好的!


我愛我家9412817982996


不讓打、不讓罵、嬌慣成性、自由生長,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問題多多。下面舉兩個例子。

嬌慣成性“自由”生長的典型事例

  1. 一個女孩的故事

一個女孩,長相蠻可愛,出生在農村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由於她是大家庭中唯一的女孩,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到叔叔嬸嬸、舅舅舅媽,全都寵溺著她,爸媽當然也不例外。好吃的、好玩的、漂亮衣服,所有長輩一起無條件滿足。大家庭聚會時,從這個懷裡跳到那個身上,即使長輩身上被弄髒了、碰痛了,仍然笑呵呵地開心著。如果哪個哥哥弟弟不小心惹到她,不僅受到她的反擊,還會受到一眾長輩的責罵。爸媽有時實在是受不了看不慣,準備實施管教時,立馬先會受到爺爺奶奶的“管教”,小女孩也會很“聰明”地跑到爺爺奶奶面前尋求保護。

到初中時,“後遺症”集中爆發了。容不得批評建議是致命的軟肋。與同學有矛盾衝突了,從不認為自己有錯。老師批評指正時,咬著嘴唇,拉長著臉,淚水直流,委屈而憤懣。把家長找來三方談心時,家長笑呵呵的,孩子突然有種“被保護”的感覺,變得不以為然。更為麻煩的是,女孩經常偷拿別人的東西和錢,然後買吃的。有一次偷拿200元,一天就花光了。多次教育無果,甚至以出走相威脅。思想性格的問題難以解決,成績也一落千丈,最後沒能升入高中

2. 一個男孩的故事

第二例子是一個男孩。爺爺去世得早,奶奶獨自把爸爸撫養長大,後來爸爸做工程發了財,娶了一個家庭富有的媳婦。這小夫妻倆第三胎終於生出了個男孩。集兩個家庭的希望和寵愛於一身啊,就是一個字:慣。經常對著長輩發號施令,訓起人來有板有眼,大人們樂壞了,直誇有才。

想玩誰的手機,直接從口袋拿,脾氣上來了,衝奶奶或者外婆吐唾沫。“哎呀,你不知道他好機靈,好聰明哦!”奶奶誇讚中帶著幾絲炫耀。


孩子上學了,可是貪念遊戲。上課好動,聽不進去。作業寫得橫七豎八,就像天書。有一次偷拿了一千多元錢,誰喊一聲“老大”就發一百元。串聯一撥問題孩子,把學校監控用東西糊起來,攝像頭扭轉方向。有天老師生氣發火,偷偷地用手機錄像,發到網上

整蠱老師。老師將跟家長說明情況反映問題後,父母批評教育,奶奶要拼命。結果是,初中畢業即完成學業。

嬌慣任性、放任自由生長,結局往往很糟糕。一個個反面教材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家長如何教育才能防止糟糕結局呢?

家長該如何做?

要注意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原則上堅持,細節上寬容”。涉及到思想、品德不良問題,一定要嚴肅、不遷就,要教育孩子分清是非,知道對錯。

要讓孩子有所“畏”。要畏懼規則,要尊敬長輩,要聽從老師教導。家長要明白:嚴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愛,是深愛!

要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注意良好行為習慣培養,比如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學習習慣、安全習慣、文明用語習慣等。

要跟孩子建立良好情感。情感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事實經驗告訴我們,親子間有良好健康的情感,孩子更樂於傾聽父母建議、接受家長批評。


致思遠達


家長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教育孩子的方法並不只是有打罵或任由其自由生長。

見過太多的家長在孩子做出錯誤行為的時候使用暴力讓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也見過一些家長為了不讓孩子鬧彆扭、圖清淨而對孩子有求必應,這兩者都是典型的錯誤行為。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能夠積極、正面地引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

1、正確關心孩子,瞭解到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是什麼,給予孩子陪伴、關心、關注,不要讓孩子沉迷在電子設備的世界裡。

2、當孩子犯錯時,家長需要給予耐心正面引導,跟孩子解釋這件事哪裡做得不對、為什麼不能這樣做、以後該怎麼做,為孩子樹立良好的三觀。

3、家長應當以身作則,建立良好的行為品德。孩子善於觀察、學習、模仿,細心觀察會發現,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從身邊長輩、父母那裡學來的。

4、如果孩子做了值得讚揚的事,請家長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讚美,告訴孩子做得好,並且要告訴他具體是哪裡做得到,這樣他就會意識到這樣做是對的,是一個良好的品行,從而堅持下去。



小美姐姐尋找你


我是珊姐,作為兩個孩子的家長,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首先,不打,不罵,嬌慣成性,我個人認為這不是“自由生長”,而是“野蠻生長”。孩子如同和世界的一個“絕緣體”,對他們來說,善與惡,對與錯,甚者最基本的禮貌和尊重都不明白,如果沒有我們的引導和教育孩子如何去分辨呢?當我們把本身錯誤的事情肆無忌憚的讓他們做下去的話,這件本該錯誤的行為在他們的眼裡就變成了“正確的行為“,這樣孩子如何健康的成長下去呢?我個人認為適度的懲罰是有必要的,當然如果孩子的行為已經觸及道德底線,我認為打又未嘗不可呢?循序漸進的引導,以理為先,以罰為輔。


另外,這裡所提到的“嬌慣成性”,我個人認為是非常不好的行為。但我們反思一下,孩子的嬌慣基本來自於家長本身。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言不合就打滾,家長一味的滿足,一味的容忍,試問,這樣的孩子最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呢?太多的真實故事已經給我們敲醒了教育的警鐘。成長需要時間,定性需要過程。在家被嬌慣,請問社會會嬌慣我們的孩子嗎?在家沒有學到的,沒有做的到,沒有教到的,社會一定會教會他。這就是現實。嬌慣需適度,但不可無度。


至於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我想每個家長心裡都有一個標尺,沒有完全正確的教育,也沒有完全錯誤的教育,只有適合的教育。孩子的性格,孩子的特質,包括原生態家庭的情況等等,各有千秋,希望每個家長都能為孩子量身定製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我們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們一起成長,在不斷的學習優秀教育方法時,不盲從,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本該有不一樣的成長軌跡。

我是珊姐,一個為了孩子上學絞盡腦汁不斷研究升學政策的兩個孩子媽媽,希望我的回答能給到你一點幫助。


珊姐愛孩子


首先我要明確一點,教育孩子不能使用暴力,因為現在的孩子相對以前的孩子是比較矯情的。如果在教育上對他們使用暴力,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在他內心深處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而且現在有些父母,簡直把自己的孩子寵上天了。無論他們要什麼都會想法設法滿足他們,不知不覺中就會給他們養成一個壞習慣。如果父母滿足不了自己的要求,就又哭又鬧的。直到父母可以滿足他們無理的要求時,才會停止這樣的行為。

因此我覺得教育孩子要從小開始,而不能等到他們已經無法教育的時候,才想去好好教育他們。因為這個時候已經晚了。他們不會再聽了,也聽不進耳,只會覺得你很煩人。因此我覺得教育孩子,需要這樣做。

一、教育孩子要趁早,不要錯過最佳的教育時間。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年輕人過早就當上了父母的角色。以至於他們的孩子非常的調皮,不懂事,小小年紀就懂得欺負別人。一有不順心的事情,就知道大吵大鬧,從來不會想辦法自己去解決。而且這樣的小孩在別人的眼裡是非常討厭的,雖然別人不說,但是會記在心裡。

也會讓自己的孩子故意疏遠他們,不讓自己的孩子跟他們玩耍。因為害怕自己的孩子會被他帶壞,於是就像躲瘟疫一樣躲著他們。只要有他們出現的地方,立馬會讓自己的孩子走開。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主要是這些年輕的父母不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都不認真教育他們。只是不讓他餓,而且還會想盡一切辦法滿足自己的孩子,顯得非常的溺愛。在他們的眼中,他們認為只要好好疼愛孩子,以後孩子就會好好聽話,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這樣的做法,對於孩子有害而無益。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調皮,最終難做的還是自己。

要怎麼做呢?

所以我覺得教育孩子要趁早,不要錯過最佳的教育時間。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教育他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如果不聽話可以適當的教訓他,不要不捨得打,有時會使用一點小暴力還是可以的。

這個時候不教訓他,以後長大了,你再想教訓他就困難了。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趁早,即使在當時他會記恨你,但是長大後他就會明白你的良苦用心。

二、不打不罵也能教育好孩子

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疙瘩,即使孩子做錯事情也不捨得動手打他們。如果不動手打他們,需要怎麼樣做才能教育好他們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01、好好商量,讓他意識到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就教訓他。而是想要問清楚具體的情況,如果真的是他做錯了,就要和他好好商量。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樣做別的小朋友就不會再和他玩了,要通過實例讓他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02、即使不是他的錯,也不能欺負別人。

如果不是自己的孩子做錯,作為父母不能覺得不是他的錯,那麼就不關他的事情。其實無論怎麼,雖然不是他的錯,但是他也有一定的責任。父母應該告訴他,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情,儘量不要和別人爭吵,走開就是了。

三、好好商量,比動手更有效。

也有一些脾氣急躁的父母,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別人說是自己孩子的錯。二話不說,動手就是一頓揍,完全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對於這樣的父母,我建議先要改改自己的壞脾氣,不要這麼暴躁,這樣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孩子更加委屈。

遇到事情,先弄清楚事情原由,再去做下一步的打算。不要輕易聽信別人的話語,因為別人說的不一定是對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詢問當事人,也就是自己的孩子。只有把事情弄清楚,即便是自己的孩子錯了,也不要動手打他,孰能無過呢?只要他能改正還是值得原諒的,相比動手打他,好好商量的效果更佳。

總結:其實不打不罵也可以把孩子教育好的,只要掌握好的方法。千萬不要意氣用事,也不要讓孩子記恨你。


辛勤的工程師


任其自由生長,肯定學不好,我也是個急脾氣,孩子不聽話有時候氣急了也打兩下子,打完也挺心疼,感覺孩子並沒有因為一頓打下次就記住了,而且還越來越不聽話了,索性就不打她了,有的孩子打一下以後就再也不敢犯,有的孩子打反而起相反的作用。

現在的孩子都是在爸爸媽媽的手心裡長大的,自然會嬌慣成性,作為家長應該張弛有度,孩子小難免犯錯,作為大人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錯與對,犯了錯誤自然要孩子承認錯誤,知錯不改自然得適當的給予懲罰,孩子做的對的地方要及時的給予誇讚和鼓勵,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慢慢體會到爸媽的用心良苦,等真正懂事的時候差不多也該長大了,作為家長第一回當爸爸媽媽,遇到無法處理的事情要學會冷靜與剋制。

教育孩子也是一門學問,一個聰明懂事的孩子少不了爸爸媽媽的千叮嚀萬囑咐,當然家長也會從中體會到養孩子教育孩子的艱辛與幸福,跟著孩子一起慢慢的成長吧!


太陽暖暖呀


教育是父母一生的課程,如何教育孩子這個問題千千萬萬的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疑惑,以前家裡孩子多,父母家庭重擔很艱鉅,掙錢養家餬口是主要的任務,很少有時間管理孩子,因此,打罵孩子是家常便飯,不打不成才其實也是無奈之舉。現在的孩子少,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心中的寶貝,疼愛都來不及,怎麼捨得打罵,也不提倡打罵教育。但是不打不罵不代表就放任自由,任其發展。孩子從小嬌生慣養,長大後面對社會的殘酷會經受不住打擊而變得很脆弱。自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指引非常的重要。

如何教育孩子?

一、孩子從小就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要以身作則。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有一個公益廣告,母親給奶奶洗腳,兒子看在眼裡,便有模有樣學著要給母親洗腳,這不是最好的教育嗎?同樣的,“上樑不正下樑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複製品。可見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二、創造良好的氛圍,夫妻關係和睦,有什麼問題共同協商,心平氣和的溝通,在孩子面前千萬不要起衝突,或者吵架打架,這些都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能陪伴一起閱讀或者是一起學習,那麼孩子會更喜歡學習。

三、獎罰分明。當孩子做的好的方面要及時的語言上鼓勵或者經濟上面獎勵,這樣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當然做錯事了一定要及時更正,給予一定的批評或者懲罰。批評力度要掌握好,不要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對,希望孩子能認識到錯誤。

四、注重生活小細節,作息規律,父母在家不要整天拿著手機跟孩子說你要努力讀書,你趕緊去做作業,這樣會適得其反。父母想要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間,不是自己把房間收拾的很乾淨,而是從小培養他的動手能力。孩子的能力是父母培養起來的,別人家的孩子是別人付出了很多努力才變得如此優秀。

五、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家長更多的考慮孩子不同年齡段的成長特徵,要學會換位思考。不斷地改進教育方式,才能更好的與孩子相處。

願在教育的這個舞臺上您能出色演出!


好好學吧


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任他自由生長下去,孩子不能學好。

孩子的成長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知識的增長,二是“三觀”的養成。

大家都知道,知識的學習是枯燥無味的,沒有外在的壓力,90%的孩子都學不好。與學習知識相比,“三觀”的養成更重要。當孩子思想上犯錯時,我們不能縱容,要及時教育。否則,一到養成惡習,再改就難了。

那我們家長該怎麼辦呢?

一、制定一套獎懲措施。

完成任務,要及時的表揚;落後就要懲罰。口頭說教為主,輔以輕微的體罰。

二、家長之間要分工配合。男家長可以扮黑臉,女家長可以唱紅臉。

三、參加體力勞動。

拖地、洗衣等家務活動,讓孩子動手鍛鍊,體會父母的不易;外出撿垃圾、小區門口站崗等社會勞動,體會體力老勞動的辛苦。這些活動不僅有利於孩子增長體力,還能鍛鍊心智。

四、親子活動,瞭解孩子。


家長要放下身子,傾聽孩子的呼聲,接納孩子合理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