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楷書寫好?如何把楷書運用起來?

漢字的溫度



寫好楷書當然是多加臨摹練習了,不去臨摹練習是不可能寫好的。對於中小學生而言,最好採取少而精的臨摹學習方式,以及從《永字八法》學起,通過永字八法將執筆,基本點畫造型規律極其用筆技法能夠學精學通就已經非常了不得了特別是小學生,能夠完成永字八法的基本功的訓練,就為以後我們進行更深入的書法的臨摹學習打下了穩固的基礎。至於如何把所學的楷書運用起來,這要看學習者掌握的熟練程度了,如果堅持少而精的學習方法,一點一畫都能夠循序漸進學紮實了,都能夠達到熟練的背臨的程度,應用自然不在話下。能夠做到這一點,完全可以學多少在日常運用中就能夠用多少。關鍵在於我們掌握熟練程度如何。

通常情況下,臨摹練習和通常運用比較起來,通常運用相對臨摹練習約略有些滯後。這裡說日常運用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不是臨摹練習後的習作創作。這種情況下可能較之臨摹練習時的情況和狀態更復雜,比如心理環境,書寫速度的影響,如學習中做筆記就要求速度問題。其他一般情況下,沒有嚴格的速度要求。完全可以按照自己臨摹學習時的速度狀態書寫或運用學會的書法知識和掌握的字形。對於中小學生而言,沒有大量的需要速度的記錄活動,基本上可以按臨摹練習時的狀態進行,書寫。會的或者說已經完全掌握的就要儘可能的堅持運用到實際當中,這也是對我們學習書法掌握程度的最好檢驗。





翰墨書道


我是一名教師,並且喜歡書法,愛好寫字,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一直在要求學生和孩子,認真寫字,把字寫好!先來回答一下問題,寫好楷書必須循序漸進,短期內是不行的,需要日積月累的練習,要求學生養成好的書寫習慣。通過老師在學習中的要求,並且需要家長的在生活中監督!

詳細說明一下如何寫好楷書,怎麼運用到作業和試卷當中?寫好楷書,首先得由老師引導學生學習,臨摹字帖,如果是語文老師,每天留一張字帖臨摹書寫練習,還有就是當天所學生字。每天如此,循序漸進的讓孩子接受楷書,接受書法。

其次,留家庭作業,就是每天的臨摹字帖一張和語文生字,需要家長監督完成,有的家長會說,我們不懂書法,是的,你不懂書法,就要讓自己的孩子做到橫平豎直,方塊字寫好,這點不難。再一個就是家長時間和耐心了。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燕輝說


中小學生練字,確實存在著一種現象,就是練字的時候寫得還挺好,一旦開始寫作業或者卷子的時候,因為時間緊任務重,往往是辛辛苦苦練字好多天一下回到解放前。那麼,如何能把練習當中的這種楷書運用到實際書寫當中呢?可以從兩點入手:第一,增加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有意識做到所學所用;第二,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不要期望一下子改變很多,而是制定一個計劃,每次改變一點點。

第一,增加主觀能動性

寫字是一個知行合一的過程,首先要懂什麼是好字,然後手上功夫再能做到,這就沒問題了。

我是初中的時候開始練字的,我是自己主動要練的,因此主觀能動性沒問題,表現在具體的地方就是,我在寫作業的時候,會有意識地將我練字時所學的知識用上。一些練過的字就一定要在作業中體現出來,這個誰都不能逼你,只有自己有意識,才能做到。

孩子二年級時寫的作業

中小學生怎麼做呢?首先要經常跟他們講講漢字的結字知識。我教我女兒和幾個小朋友練字的時候,就是先從整體結構入手,而不是像有些教寫字的那樣先練基本筆畫。一開始練字的時候,我也沒有太多刻意去單獨練字,就是在每個階段提出不同要求,要求他們在作業中反映出來。

我家孩子掌握這些知識之後,我就會讓她做老師,她媽媽很配合也跟著孩子練字,我就讓孩子做老師教她媽媽,告訴她應該怎麼寫,寫完之後她去糾錯。這樣孩子就把這些知識點記得特別牢靠。然後每次寫作業的時候,我對她的要求就是,把這兩天學的東西反映在作業中,不然就需要額外練字了,那就沒玩的時間了。

於是,孩子每次都還能比較認真地做到所學所用,每次寫完作業我還是檢查,不對的地方擦掉重寫,好的地方找出來提出表揚。

第二,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這個就是制定一個計劃,在一段時間之內就做好一點點,然後重複做這一點。

例如第一個階段,就是要求寫作業的時候橫平豎直,連續的橫畫之間做到平行等距,豎畫保持垂直。只要能把這兩點做到,拿作業就不是大問題了。要求提出來了,然後就是嚴格的監督,今天作業寫完了我檢查,沒有做到這兩點的字要擦掉重寫。這樣堅持半個月或者1個月,學生的字就會有明顯的改善。

上圖就是在輔導的一個四年級小學生,一個月時間已經基本能做到橫畫平行等距,書畫垂直的要求了。

第二個階段,學會找主筆,例如撇捺組合要兩翼伸展、長橫要寫得長一點等等。如果說做到了上面的要求,字就能寫得算是整齊了。那麼如果學會寫好主筆,那字就能算是漂亮了。這個時候需要單獨練一下幾個主筆的寫法,但不是那種硬筆書法的寫法,只要保證角度、長度正確就好,不需要什麼頓筆一類的。

上面兩個階段完了之後,剩下的就是偏旁部首的寫法,這就屬於精雕細刻的階段。

這些內容,我是按照每個星期或者兩個星期來完成一個階段的內容,每次就改變一點點,這樣學生就容易記住並且應用到實際書寫當中去。

我把給孩子制定的計劃,錄製成了一套專欄課程,有需要的家長可以去我的今日頭條主頁裡面找到這個專欄:《32節課讓你的孩子寫出一手好字》,各位家長可以根據這32節課的內容,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計劃,一年的時間,完全可以寫出一筆好字,並且運用到作業、考試當中去。

我是翰墨今香,專注書法文化的傳播,希望大家能夠支持和關注我,感恩有你。


翰墨今香


“寫好字”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就像“考上大學”一樣,這是沒辦法用一句話來回答其實現的“秘訣”的,甚至用一篇文章也回答不了。既然如此,我就來講講如何在現有的書寫水平上糾錯、進步。

需要說明的是,指著“速成”的心態來練字往往是要失敗的,所以我建議帶著“每天進步一點”的心態來練。

再要說明的是,要帶著“聽得進去指點”的態度來練字才能“每天進步一點點”。多少人是聽不得別人把一句話說完的,更別說是一句指點他的話。

再要說明的是,如果以“字心平穩、布白均勻”為標準來認定“好字”,那麼練成一手好字是絕大多數人都能實現的目標,——簡而言之,寫字的技術並沒有什麼高深的技巧,今天世面上的字帖、自媒體上的課程,早已經將這些技巧公之於眾了。

最後要說明的是:零碎的知識對於一個系統性工程來說只能是條件,而如何讓這些零碎的知識系統性地組合、運轉才稱得上秘訣。

不要再問這些技術性問題了,因為答案都是“零碎的知識”,真想練字的話,找我,不信得話,當我白說。











成小崧


一般初學者都是從楷書入手。楷書筆畫清晰嚴謹,字形方正,筆法明朗,可以很好地訓練漢字的間架結構,夯打基本功。 楷書分為魏碑和唐楷,字形結構有差異,用筆方法也不同。魏碑整體風格粗獷,結體普遍偏扁,用筆凌厲霸氣,如昆刀切玉果敢痛快;唐楷則法度森嚴,筆筆規矩。 寫好楷書,先要了解不同時期的這些基本特徵,選擇符合自己性格特質的“體”去臨習,可以按照讀帖、臨帖、入帖等漸進方式,循序漸進:讀帖是通過多看帖上的字,熟悉它的特點,記住它的一般規律;臨帖是實踐練習,這是一個很長的時間過程;入帖是要求自己筆下的字最大化的接近原帖,直到把握原帖的風神氣質。數年如一日的堅持,方有望練好。 至於運用,就是學以致用,寫好了有信心了,在任何需要書寫的時候,都是運用,都是你展示絕活的機會。











書法內參


寫好楷書只有一種途徑,就是臨帖,別無他法。其實,不單純是楷書,所有的書體要寫好,都必須臨帖,沒有其他途徑。

在現今社會,不單純是楷書的運用,所有書體的應用價值都已經變小。因為我們已經不依賴於把書寫作為一種溝通方式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溝通變得更及時,更高效。語音通話、視頻通話,再加上QQ和微信的出現,幾乎沒人再用書信的方式聯絡。

當書寫變為打字的時候,連拿筆的機會都很少,還如何探討楷書的應用呢?當下,書法已經從應用的層面轉變為藝術欣賞層面了。

作為一幅藝術作品,楷書講究規整,四平八穩,從欣賞的角度來看,因為缺乏行草書牽絲、連帶、濃淡、乾溼、大小、錯落的變化,無法有效的把欣賞者帶入創作者的情緒中,而缺乏競爭力。

但是,楷書確實是能體現書寫者基本功的書體,因此所有的書法愛好者,在楷書上下功夫,打好基礎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在校的學生來講,把字寫工整,就是最好的應用。



中國傳統文化,是深受儒釋道影響的文化,在浩如瀚海的書法典籍中,很多書法大家都有經典的小楷佛經存世流傳。當下也出現了一批優秀的小楷書家,這也是目前值得欣喜的楷書應用形式的體現。


茶禪道1


如何把漢字楷書寫好,和運用起來?對於這個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楷書固然有其自身的實用價值。除此之外,通過練習楷書,對提高行楷以及行書的水準具有不可繞行的作用。

也麼才能寫好楷書,絕不是生搬照套,需要方法。

根據我多年的總結和書寫經驗(當然取法於清黃自元楷書結構九十二法),中國漢字《漢字通用字表》收錄了8105個,常用漢字有3000個。

這些漢字不外乎是由七大結構和八種基本筆畫組成,根據歸納和總結,我們篩選出127個具有根本意義的字(姑且稱之為字根吧),這127漢字裡囊括了51個最難寫的偏旁部首和30個常用筆畫,這些偏旁部首和筆畫都賦予了方法而得以解決。賦予了什麼方法呢?能聽了就會寫嗎?我還是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吧!例如帶有竹字頭的字,很多朋友雖然練字多年,帶有竹字頭的字寫出來總感覺不滿意。

其實,很簡單,到帶有竹字頭的字,多為上下結構的字,竹字頭書寫的時候注意兩點就能寫好看:1、竹字頭要左邊低右邊的部件寫高。2、竹字頭的兩個撇的下點點在撇的尾部,如此上抬是為了給下面部件留出空間,(見下圖),之所以這不好竹字頭,是因為把撇畫往下撇出太長,以致於下面的筆畫沒辦法安排。

什麼是規律呢?也就是說舉一反三的重要性,竹字頭的字能寫好,草字頭的字也就解決了,活學活用,觸類旁通,一通百通。

組字也有規律,關注有道書法,大家一起寫寫好中國字!共同進步!






有道書法


把楷書學好,最關鍵的步驟是,掌握八個基本筆畫橫豎撇捺點提折勾的書寫要領,並把它們打磨精到。花大力氣研究這些看似簡單的基本筆畫。再者,還要研究每一個漢字的間架結構。當然,以上的學習是離不開臨帖的。學以致用,當你在練習書法的時候的基本技法要有意識地應用到學習工作生活當中。

第一,打磨八個基本筆畫。八個基本筆畫橫豎撇捺折,點題句看似簡單,其實裡面有大學問,每個學習書法的人,都應該花大功夫,在這八個基本筆畫上研究,爭取熟能生巧,並把這些基本筆畫,運用到日常的書寫當中。

第二。掌握間架結構。結構在漢字裡面尤其是楷書裡面是尤為重要的,只有結構合理,那麼你的字才能站得住立得穩。八個基本筆畫學習牢靠之後,我們應該把這八個基本筆畫,加上楷書的間架結構的練習融為一體多臨帖。

第三。多零帖。

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臨帖,估摸著是最有效的捷徑,只有臨帖,我們才能在書法的學習過程當中逐漸規範自己的,每個字的書寫。

第四。學以致用,我們都說學任何學習都是為應用而服務的,只有在主觀意識裡面把這個意識轉變過來,在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當中,多應用,我們,練習書法時,用到了一些,那麼你就可以輕鬆的,寫一首好字。

總之,寫好楷書的方法,無非就是多臨帖,多研究基本筆畫間架結構,當然還要注意握筆姿勢,這些最基本的首先步驟,在練習的時候,不要覺得他們簡單,應該把心態擺正,只有這樣開始才能越練越好,至於運用,我們,在學習,寫字的時候要有意識的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書寫過程當中。





呆小石書法屋


我是一個書法老師。我覺得學習書法不管是硬筆書法還是軟筆書法,都要從兒童抓起 ,要從楷書學起。因為楷書的字體比較端莊,筆畫分明,間架結構明瞭,從基本筆畫和變化筆畫都是特別規範的。基本筆畫和變化筆畫是構成漢字的材料。如同蓋房子一樣,如何利用磚瓦木料等建築材料蓋成一座好房子,需要建築師的設計和工匠們的巧手,才能夠把房子蓋得漂亮。我們的書法家在寫書法的時候,就如同一個建築師和技術高超的工匠。建築師不選擇優秀的建築材料,是蓋不好房子的。書法家如果不把基本筆畫和變化筆畫練好,也是寫不好字的。所以練習書法最好就是從楷書也就是“正書“開始。楷書練好了,寫熟了,很容易的就會學會行書。行書寫熟了,也很容易寫草書。但學習每一個書體都要認真臨帖。學習書法沒有捷徑可走,有空就應臨帖。臨帖前,我們首先要讀懂字帖。獨特不光是為了認識這一個漢字的讀音。要把他的筆法和筆意讀懂把間架結構獨棟,把它印在腦子裡,用頭腦去指揮手,用心寫才能夠把字寫好。充分利用米字格,田字格或九宮格,看準每個筆畫在格中的位置認真書寫才能把漢字楷書的間架結構寫好。有的初學者說我的手怎麼也寫不好漢字,這是因為你沒用心,也沒認真的練,或者是練習的太少。王獻之用盡18缸水才練就書法,你知道18缸水是什麼概念嗎?古時候的一缸水有400斤。18缸水的重量我就不計算了。可想而知,練習書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要想把字寫好,從小就要養成練習書法的習慣。認準正確方向,掌握正確方法,刻骨銘心才能百鍊成功。練習書法,首先要“勤”字當先,一勤天下無難事,十年勤學書必成。如何把楷書利用起來,這就是看我們在生活實踐當中怎麼運用了。無論我們是寫文章也好,寫信也好應該採用行楷,一般不採用正楷 ,因為正楷寫字比較慢,影響工作效率。中小學生更應該養好良好的書寫習慣。所謂楷書就是正楷。寫字的時候先從寫字的姿勢開始糾正。特別是小學生頭要正,身要直,兩腳要放平,兩臂要展開,眼離紙一尺,手離紙一寸,胸離桌一拳,握好筆桿,不緊不松,一筆一畫,認真用心寫字。只有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才能夠系預防近視眼,又能夠把字寫好。古人大部分都採用了五指握筆法“擫、押、鉤、格、抵”。五指握筆法是沒法偏著頭或者趴著寫字的。所以古人除移傳基因外得近視眼的很少。良好的讀書習慣和寫字習慣是保護視力的一個有效方法。所以我們通過書寫正書“楷書”用個正確的寫字姿勢就可以預防近視眼和因寫字而造成的駝背。


峰源書藝


這個問題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困難。難的是初學者耐不性子,不能很好的按正確方法堅持練完整個程序 。

多數人希望快速把字寫好,寫不了幾夭就著急了,甚至亂寫一氣,這肯定不行。必須明確學書首先不是練字,是煉性,是修身煉性。打消速成的想法,靜下來,按正確方法,也就按規則和程序一步步練下去,才能有收穫。亂寫一氣,結果只能是越練越壞,這樣練的時間越久,離目標就越遠。筆者年輕時也曾犯過亂寫的毛病,在老師教導下改掉了。亦見過許多人練字一輩子,功夫下的很大,寫來寫去還是他自已,想法很大,但終生難登藝術殿堂。為什麼?就是方法錯了,與目標背還而馳,積惡習難返正途。最後留下的只是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