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馬營裴氏

如果你在馬營有人問你叫唰(方言:姓什麼)?姓“裴”,那人一定會說你不是卞家堡就是大水坑的吧?

淺談馬營裴氏

馬營元朝震州,明初西貓兒峪,遼金元明牧馬之地,明朝宣德七年(1432年)楊洪率領將士築城堡,因當時為戰略要地兵馬眾多得名兵馬營,後簡稱馬營。馬營最早出現在史書中是在漢朝,當時為漢匈邊界。漢景帝時期,在馬營羊坊村南臺地(至今遺存大量漢墓)、擋將梁等地設置軍事城堡,派駐軍隊,抵禦匈奴。明朝是馬營最繁華的時候,僅廟宇就有上百座,被稱為“塞外廟都”,也就是這個時候出現了馬營裴氏。城中建築格局與故宮相仿,直到上世紀中下旬馬營還有廟會,熱鬧非凡。馬營城廟宇主要分部在西山及西山腳下和北門,據城北裴氏宗親說他家房子就是在玉皇廟的位置上建的,據玉皇廟碑刻顯示明朝修建時有裴氏捐贈,可謂古今皆有緣。另外還說東門外東溝有裴氏祖墳,肯兒(方言相當於“很”)有年代了,之前還有些建築物……

淺談馬營裴氏

那麼馬營卞家堡裴氏、馬營大水坑裴氏和馬營裴氏是否源於一支?究竟有什麼關係?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帶著種種疑問,筆者15年查閱了中國方誌叢書察哈爾省。以下是整理出的裴氏人物

淺談馬營裴氏

此圖是志書中對代郡太守裴潛的記載

淺談馬營裴氏

淺談馬營裴氏

從整理的裴氏人物中可以看出最先出現在張家口大地上的裴氏人物是東漢代郡太守裴潛,其次是金朝奉聖州裴賾,到了明朝馬營出現了裴氏,開平衛指揮使裴濟邦、裴綸,信士裴珎,會長裴文孝……

淺談馬營裴氏

也就是明朝馬營裴氏的出現,才有了東溝的祖墳,隨著家族的繁衍壯大,清末移居到了馬營北邊的柳家窯。現在柳家窯裴啟財就是馬營裴氏後裔,祖墳在東溝。明朝初年馬營人特別少,僅僅是守眺官兵。一直到了宣德七年築城後,才有了人煙,定居於此,且是軍戶,嘉靖年間商戶才活躍起來,馬連口開了小市。另外有人說是大槐樹移民,其實不然,馬營區域明朝並沒有移民到此。關於馬營卞家堡裴氏有這麼一段故事,早些年約在清乾隆或者嘉慶年間,裴氏先祖發現卞家堡郭咀窯對面山坡上夜晚金光閃閃,此地有榆樹環繞,吸收萬家燈火,覺得此地定是風水寶地,於是這裡成了卞家堡裴氏的祖墳。從一世祖遷入到今天已傳七世。卞家堡和柳家窯的裴氏後裔都有禿頭的遺傳特性,頭型多呈現前禿M型、前禿無髮型。

淺談馬營裴氏

馬營大水坑裴氏去年也有了眉目,得益於濟民宗親的推薦和太原宗親的尋親。得到了如下信息:

1.明洪武年間太原裴綱在北直隸張家口從軍,未歸;

2.大約乾隆年間太原裴光銀移居馬營大水坑;

3.繼裴光銀之後下一輩裴潮、裴沼再次移居大水坑。

淺談馬營裴氏

淺談馬營裴氏

來自太原的家譜

淺談馬營裴氏

大水坑裴氏後裔


淺談馬營裴氏

裴氏烈士

試想一下裴氏先祖裴光銀、裴潮、裴沼為什麼會選擇移居大水坑呢?難道是和走東口有關?難道和馬營裴氏存在著某種關聯?另外裴光銀、裴潮、裴沼是否有可能有一人(或後人)移居到了卞家堡?另外獨石口裴家窯裴氏不知是否歸於馬營裴氏?

求助親們解答!提供有關史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