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0次的家暴和10000次的家暴?心理學說這些人容易家暴成癮

是因為今年過年比較早嗎?

總感覺,十一月份各路人渣都出來衝業績了。

只有0次的家暴和10000次的家暴?心理學說這些人容易家暴成癮

前有出軌要分手的渣男網紅劉陽,後有家暴成魔還一直偽裝文化人的沱沱。

網紅圈的瓜還沒吃完,娛樂圈裡的男明星也來湊熱鬧了。

蔣勁夫被前女友爆出家暴了,而且,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在去年的這個時候,蔣勁夫的日本女友中浦悠花曾在網絡上爆出自己被家暴照片,臉部多處淤青,身體也無能倖免,受傷地方數不勝數!而且中浦悠花稱自己還曾被蔣勁夫打到流產。

不得以,中浦悠花報了警,蔣勁夫被日方警察帶走接受調查。當時新聞剛爆出來的時候,網上炸開了鍋。

只有0次的家暴和10000次的家暴?心理學說這些人容易家暴成癮

蔣勁夫接受完調查後,在微博發出道歉信,長長的道歉信中充滿了自己的悔意和愧疚,誠意滿滿,再加上蔣勁夫以往都是以陽光開朗、正面的形象示人,所以很多人更願意相信這件事不是蔣勁夫一個人的錯,中間肯定有著不為人知的事情。

隨後各路明星也在微博上為蔣勁夫發聲,“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事情一定有真相,我等你歸來”“我敬他是一個自由的靈魂”,還有那句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一個巴掌拍不響,誰都有犯錯的時候”。

當我們都希望事情往好處發展的時候,卻往往被真相打個措手不及。

一年過去了,那個孩子好像還沒長大,而且應該也不會再長大了。

26日,身為明星的蔣勁夫再次被爆出家暴!

只有0次的家暴和10000次的家暴?心理學說這些人容易家暴成癮

他的烏拉圭女友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爆出了蔣勁夫控制慾太強,是個不折不扣的控制狂和暴力狂。不僅控制她的社交,摔壞她的手機,還強制女方花完她現有的錢,折斷女方的銀行卡、打碎電腦。對她不僅進行身體上的傷害、語言上的威脅,還逼迫她懷孕。

我相信這時肯定又會有人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誰都有犯錯的時候”。OK,我們可以無視他女朋友的死活,我們認為他女朋友也有罪,那他的父母呢?女方透露出蔣勁夫竟然羞辱、威脅他的親生父母,並曾經把他父親的車鏡踢壞。

人前一套,人後一套,這八個字用在他的身上最貼切了吧。我相信那些曾為他辯解的朋友們也未曾想過事情的真相是這樣的,畢竟人前的形象都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就像他女朋友在文中寫道的那樣:“他害怕媒體,所以不想打我的臉。”

著名影視演員“咆哮帝”馬景濤也曾被爆出家暴成癮。據他前妻吳佳尼透露,馬景濤每次喝醉了就打人,但酒醒了就跪著求饒。

只有0次的家暴和10000次的家暴?心理學說這些人容易家暴成癮

而這也不是他第一次家暴,據瞭解,馬景濤一生中談過的9次戀愛,幾乎有一半人都在投訴他家暴,有的被當街推到,有的被打到住院,因為打人他也成為臺灣地區警察局的常客。

家暴男人都有雙面性格。在眾人面前,極力跟老婆秀恩愛,表現出愛得不行不行的感覺, 回家關上門,就立馬現出原形開揍。

最近幾天爆出的網紅宇芽被男家暴的事件中,男主角沱沱也是個家暴成癮的惡魔。

家暴真的只有零次和10000次嗎?一旦開始家暴就真的無法停止嗎?家暴者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教授馬丁·赫伯爾特所著的《防止家庭暴力》一書中,總結了家暴者的13條心理特徵:

1.長期低自尊,感覺自己能力不足。專家認為,基因遺傳、童年期嚴厲的家庭教育、父母或者撫養人簡單粗暴的言行舉止,都可能導致一個人過度自卑或是自卑與自負交織在一起的複雜人格。

只有0次的家暴和10000次的家暴?心理學說這些人容易家暴成癮

在這類人心中,自尊心甚至高於生命。每當遇到挫折,他們更想通過暴力證明自己的能力,發洩在他認為安全的對象身上。那些有性功能缺失或障礙者家暴可能性更高。

2.有孤立感,缺乏社會支持。有一部分人主觀上認為自己被孤立,遇到負性事件時容易家暴,以獲取家庭或社會支持。還有一部分人則由於早年太受家庭寵溺,形成極端自我的性格缺陷,一有不順就傾向使用暴力。

3.缺乏社交技巧和自我肯定。如果童年生活在有問題的家庭中,如父母或家庭成員間經常用暴力解決問題,那麼這個人就無法習得正常的家庭倫理和社交技巧,成年後的他們仍不懂正確溝通,婚後也不知如何扮演家庭角色,錯誤地認為家庭暴力很正常。而缺乏自我肯定的人,因為內心脆弱,往往會偽裝出強大(如暴力)的表象來向社會證明自己。

4.有精神病史。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在精神症狀的影響下產生暴力行為。此外,生理異常、器質疾病、內分泌紊亂等都可能與暴力失控有關。那些存在很多心理創傷和問題的施暴者,可能會因雞毛蒜皮的事而引爆內心“炸藥桶”,做出暴力行為。

只有0次的家暴和10000次的家暴?心理學說這些人容易家暴成癮

5.有酒精與藥物濫用史。一般人都具備行為控制力,但吸毒、酗酒的人,由於大腦結構被藥物、酒精改變,性格、人格出現扭曲,部分或完全喪失認知功能和自控力,容易出現暴力。

6.衝動控制力薄弱,存在其他反社會行為。施暴者自身可能具有性格缺陷。當他們遇到負性生活事件時,不會以社會的行為規範和倫理觀念約束自己,多以消極的方式去應對,導致不良行為無法糾正,而被進一步強化,形成惡性循環。當個體內在焦慮與挫折感升高時,情緒行為也容易失控,通過暴力形式發洩,出現反社會行為。

7.佔有慾和嫉妒心很強,總是懷疑被遺棄。這類人對感情沒有足夠的安全感,常懷疑配偶與他人有不正當關係,一旦佔有慾或嫉妒心被點燃,就可能訴諸暴力。這類人還可能會限制配偶的經濟權利、社交自由甚至是人身自由。

只有0次的家暴和10000次的家暴?心理學說這些人容易家暴成癮

8.喜歡將錯誤歸於外因而譴責他人。他們往往認為挫折是他人造成的,自己是受害者。當爭吵逐漸升級時,施暴者可能會回想起童年的家暴場景而激動,做出不可控的行為。

9.對另一半缺乏同理心,對配偶的痛苦不能理解甚至無視。同理心可解釋為“設身處地理解”、將心比心的共情能力。如果原生家庭凝聚力較低,成員間相互照顧較少,人就很難習得同理心。遇到問題時,他們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不顧他人,無法對受害者的痛苦感同身受。

10.將日常壓力導致的憤怒轉移。應對壓力,正常人會尋求合理的發洩方式,如運動、大哭、傾訴、旅遊、獨處或看心理醫生。但家暴者在童年時期可能未習得積極、正面的應對壓力、控制情緒的方法,導致成年後無法將憤怒以健康的方式發洩出去,而是遷怒於他人,比如配偶。如果缺乏有效干預,這種遷怒式的發洩會逐漸發展為家庭暴力。

只有0次的家暴和10000次的家暴?心理學說這些人容易家暴成癮

11.有社會經濟方面的問題,如失業或財務困難。這類人往往比較固執,難以融入團隊,“失業成性”。這種社會壓力促使他們將家暴作為能力的體現,以暴力重塑其家庭地位,以獲得內心平衡。

12.兒童期曾受到暴力虐待或目睹暴力。兒童時期是人格與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大部分行為都是從家庭中習得。如果當時經歷了家暴,通過目睹、學習、模仿,很可能從受害者轉變為施暴者。

13.目前有使用暴力的情形、有威脅的行為或者武器的使用。被指控虐待動物的罪犯,也傾向於對人類實施暴力侵犯。虐待動物的攻擊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情緒的轉移作用”,通過攻擊弱小者來釋放負能。在國外,故意虐待動物被作為衡量嚴重心理問題的重要指標。此外,曾有過霸凌行為、暴力前科的人也更容易家暴。

只有0次的家暴和10000次的家暴?心理學說這些人容易家暴成癮

有這些症狀的人都是我們要十分警惕的人群。

還有最後我要說一點,對於這種家暴的男人,我們都希望以暴制暴,打回去,但是這些是建立在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如果沒能力,先保護好自己,找機會逃脫,然後再尋求正確的幫助。

最後,真的想勸那些正在遭受家暴的朋友們,別沉默了,別原諒了,別給機會了,“知錯就改”四個字在他們什麼真的沒有任何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