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千帆盡過,霸業無求,仁孝長留

朱允炆是幸運的,他出生成長的年代,大明王朝已在朱元璋的治理下蒸蒸日上,日益迸發出富強恢弘的跡象。在父親朱標死後,朱元璋直接跳過眾多為大明江山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的兒子,力排眾議,將自己一手扶上大明接班人的寶座。

朱允炆又是不幸的,一繼位就要面對棘手的削藩問題,對象又都是一些身經百戰,老謀深算的叔叔,他們個個坐擁重兵,一個不好,就會觸犯眾怒,功虧一簣,所以朱允炆左右為艱,如履薄冰。

朱允炆:千帆盡過,霸業無求,仁孝長留

朱允炆

最終的結局是,朱允炆失敗了。在古代歷史上成王敗寇的強權邏輯裡,作為失敗者的他,失去了為自己正名的機會。史書都是存活下來的後來者書寫的,於是,毫不例外地,他成為了懦弱無能,任用庸臣的典型代表。一敗塗地的結局,把他永遠釘在了無能的恥辱柱上,即使在開放多元的今日,你去問身邊的人朱允炆能力如何,十有八九都是負面的評論,甚至很多人認為,他,就是朱元璋一生最大的敗筆。

朱允炆:千帆盡過,霸業無求,仁孝長留

朱棣後續治國理政的成功,更加凸顯了朱允炆的無能

自削藩失敗,朱棣靖難進京後,一切王圖霸業,都與朱允炆無關了。即使後世至今,仍有不少人出於各種情感因素影響,朱允炆當時並未死去,只是喬裝逃離了,或隱於寺廟,或遠遁海外,但無論如何,朱允炆,在此後的歷史中,再也不復存在了。隨他一併遠去的,還有他在位四年的年號和一系列治國政策

但無論後續朱棣如何抹黑,無論削藩失敗的結局讓他如何深陷萬劫不復之地,朱允炆在後世形象中,仍然是個仁厚慈孝之人。有他對父親的孝,有他對朱元璋的孝,有他對左右大臣的仁,有他對大明百姓的愛。他留給後世的形象不是完美的,但卻並不是一無是處的,千帆盡過,霸業無求,仁孝長留。

朱允炆:千帆盡過,霸業無求,仁孝長留

朱元璋 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