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溫經典:如何避免盲從,保持獨立思考

疫情重溫經典:如何避免盲從,保持獨立思考 | 讀什麼

豆瓣評分8.2分,88863人評論


《烏合之眾》初版於1895年,至今已被翻譯為十幾種語言,在國內也有很多版本。一本憑個人研究興趣寫成的書,卻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群體心理學。

這本書其實並不厚,只是一本單薄的小冊子,但勒龐在書中對群體的心理特徵進行了鞭辟入裡的分析解剖,語言生動流暢,觀點大膽新穎,極大顛覆了人們的通常認知。在《烏合之眾》問世之後的一百多年中,圍繞這本書的爭議和批評一直從未停止,但卻無法掩蓋其智慧的光輝和深邃遠見。

作者:古斯塔夫·勒龐,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雖然是醫學博士出身,但他在種族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等諸多領域都做出了開創性的研究。其代表作《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不僅是社會心理學領域裡程碑式的著作,也是被普通讀者閱讀最多的社會學經典之一,對現實社會和政治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疫情重溫經典:如何避免盲從,保持獨立思考 | 讀什麼

【精彩摘錄】

1.群體不善推理,卻又急於行動。

2.對群體來說,也許最不合理的才是最合理的選擇。

3.群體的疊加只是愚蠢的疊加,而真正的智慧被愚蠢的洪流淹沒。

【悅讀者薦】

疫情重溫經典:如何避免盲從,保持獨立思考 | 讀什麼

《烏合之眾》裡有一個眾字,今天不說甲骨文裡面一個日+三個人的眾字,也不說金文裡面一個目+三個人的眾字,只說說今天的簡化字,也就是三個人,就可以看懂《烏合之眾》這本書。

第一問:這本書裡如何界定“群體”?

”眾“是三個人聚到一起,三即多,是指有多個人集合在一起,不是指在地理上集合,需要是心理上的集合。不是隨便聚集在一起的一大幫子人就是群體——比如在一個地鐵車廂或超市的人群,人數是不少,但是它不是一個群體。只有當這群人有了同樣的心理,才能夠成群體。

當某個心理一致性形成後,很多散佈在社會各個角落裡的、各式各樣的人,儘管他們沒有直接面對面湊在一起,儘管他們可能相互也不認識,但他們依舊可以成為一個群體。比如說股民,大傢俱有統一的希望通過股票買賣發財的心理,所以他們就屬於勒龐所定義的一個群體。這裡不包括高度組織化的人群,比如公司員工、在校學生等。

疫情重溫經典:如何避免盲從,保持獨立思考 | 讀什麼

第二問:勒龐眼中的群體,具有哪些集體心理特徵?

”眾“由三個人構成,勒龐眼中的群體有三個集體心理特徵:

第一個特徵,群體智力下降。

勒龐認為群體的智力水平,基本上取決於這個群體當中,智商最低的那個傢伙。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第二個特徵,敢想敢幹。孤立的個人很清楚,孤身一人時,他不能焚燒宮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誘惑,也很容易抵制。 但在成為群體的一員時,他就會意識到人數賦予他的力量,這足以讓他生出殺人劫掠的念頭,並且會立刻屈從於這種誘惑。


第三個特徵,情緒驅動。一件事情,最能打動群體的總是其中最美好、最富有傳奇色彩的那部分。在歷史上,表面上的東西比實際的東西作用要大得多,非真實的東西總是壓倒真實。群體只會被極端感情所打動。


第三問:什麼是烏合之眾最重要的特徵?

“眾” 是一個大人下面兩個小人。這展現了烏合之眾最重要的特徵:偶像崇拜。

漢字“眾”上面的這個人越大,下面的人就越小。

疫情重溫經典:如何避免盲從,保持獨立思考 | 讀什麼

領袖的出現是必然。其作用是統一群體的意見,整合力量從而轉化為行動。領袖不需要博學和稟賦,只需要極端。

極端的人會有堅定狂熱的信仰。從而在群體中喚起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人類沒有力量可以與信仰相提並論。

極端的人總有無比的意志力。比如撞南牆,一看見就避開的是智慧人,撞一下而避開是普通人,集合一群人撞倒南牆的是領袖。

領袖的手段有三:斷言、重複和傳染。


勒龐說:“一個群體中的個人,也不過就是沙漠中的一粒細沙,可以被風吹到任何地方。”五色閱讀,五彩人生,願你保持獨立思考!

悅讀者:一串

疫情重溫經典:如何避免盲從,保持獨立思考 | 讀什麼

世界是一本書,共享閱讀之悅

小一大書悅讀會,每天推薦一本五色圖書。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