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東拼西湊的家

作者|寧鏡誠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東拼西湊的家

北風如刀,滿地冰霜。

東京的都市叢林之中,在一條通往自家庭院的悠長巷道上,藉著頭頂路燈灑下的微光,柴田治和兒子祥太拿著剛買的可樂餅,邊哆嗦邊往家裡趕。

看這天氣,怕是快下雪了。

父子倆剛從超市合作偷竊回來,祥太因為忘記偷洗髮水,內心還有點自責。因為出門的時候,姐姐亞紀還專門叮囑過,讓他換一個別的牌子偷,不知道是不是太緊張的緣故,祥太壓根就忘了此事。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東拼西湊的家

兩人正走著,耳邊突然響起了玻璃瓶倒地的清脆聲,柴田治探身向發出聲響的地方貓了一眼,一個身穿紅色單衣,上面點綴著白色圖案的小女孩,轉過頭來怯怯地望著他。

因為回家必經此處,柴田治已經不止一次看到這個小女孩蓬頭垢面地坐在冰冷的陽臺上玩耍,夜裡氣溫驟降,連他這個成年人都忍不住哆嗦,小女孩恐怕是凍麻木了。

不顧兒子祥太的勸阻,惻隱之心氾濫的柴田治早已忘了自己也是泥菩薩過江一一自身難保,執意將小女孩抱回了家裡。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東拼西湊的家

昏暗的燈光下,門外潮溼的氣味慢慢侵襲進屋內,奶奶初枝邊吃麵邊低頭剪著腳指甲,柴田治的老婆信代在裡屋抱怨道:“為什麼不撿一個帶錢味的東西回家。”

信代說完,低頭往嘴裡扒拉了兩口面,回過頭看著侷促不堪的小女孩,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由裡。”女孩說話像雪花落在地上那般輕柔。

這一家五口不知道的是,由裡的意外闖入,竟讓這個“家庭”在兩個月後分崩離析。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東拼西湊的家

《小偷家族》

上述這個片段出現在電影《小偷家族》的開頭,這部感人至深的電影於2018年6月8號在日本上映,它最終不僅取得了40億日元的票房(摺合人民幣2.45億),還摘得第71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

值得一提的是,《小偷家族》還是25年之後,我國影院再次大規模公映的金棕櫚最佳影片,而上一部戛納金棕櫚,正是我們熟知的《霸王別姬》。

《小偷家族》的日文原名是《萬引き家族》,在日語中,“萬引き”特指那些在商店百貨超市裡面,裝成要買東西樣子,然後偷走東西的人。

但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肯定會達成這樣的共識:這一家六口,偷得不僅是勉強果腹的食物,他們更多地是偷取了比血緣更深的羈絆一一愛。

正如導演是枝裕和說得那般,他們“由於自身不成熟,個體對籠罩整個群體的(在外界看來只能稱之為暴力的)單一價值觀不加批評、隨波逐流,並沉湎在如此便能心安理得的錯覺當中。”

而這種錯覺,讓他們發現:這個早已泥濘不堪的世界,原來有著轉瞬即逝的幸福瞬間。

01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

張愛玲曾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

而對於《小偷家族》的柴田一家來說,生命的這一襲袍,早已被生活的困苦磨損地破舊不堪。

1.生活困窘一一偷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東拼西湊的家

影片剛開始,就是柴田治和祥太父子倆合夥偷竊的畫面,手法老道、配合默契,一看就是慣犯。

越往後看你會發現,六口之家的日常所需基本上都是偷來的,除了買可樂餅之類,攤主守在面前的生意他們不敢伸手之外,大到超市,小到街口的便利店,這一家秉承的原則就是一一能偷則偷。

為了掩蓋祥太泛上心頭的羞恥感,柴田治騙他說:“放在櫃檯上的東西並不屬於任何人”,直到開商店的爺爺去世,祥太望著緊縮的商店大門,他的世界觀開始逐漸崩塌。

當事情敗露,面對警察的質問,柴田治低著頭說:“我沒有什麼能夠教他們的,只能教他們偷東西。”

生活的困窘把柴田治一家壓垮,這個將盡年過半百的男人唯一能傳授給孩子的“生活技能”,竟然是偷盜。生命的苦澀讓柴田治嚐盡苦頭,已然苟且半生的他,已經被生活徹底打怕。

2.深陷泥潭一一認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東拼西湊的家

奶奶數錢

奶奶初枝的7萬日元養老金以及每月向亞紀父母索要的3萬日元,是整個家庭收入的大頭;

父親柴田治一開始在工地打零工,摔傷後無收入;

母親信代原本在洗衣店工作,被裁員後無收入;

姐姐亞紀在風俗店工作,生意異常冷清。

看了一圈,家裡的收入竟然主要依靠老人的養老金,何其悲哀。

工作不穩定本不打緊,根植於這一家人內心的懶惰與厭世,才是將他們打入塵埃的鐵錘。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東拼西湊的家

柴田治一看天氣轉冷,就起了不去上班的心思;偷了兩個貴重的魚竿後,回到家的第一句話竟然是“這下我兩個月不用去上班了”;

信代在洗衣廠也算勤奮,但被裁之後第一個想到的竟然是幹老本行,重回風俗行業;

他們為什麼如此執著於“偷”?

就是因為偷來的東西不用流汗,不需要付出心血,懶惰讓他們麻木,蜷縮在昏暗的小屋之中苟活著的,早已不是他們自己。

3.衝破牢籠一一飛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東拼西湊的家

當便利店的老爺爺拿著兩個冰棒對祥太說:“以後別讓你妹妹偷東西了”,言語之中沒有責備,反而溢著慢慢的疼惜和憐愛。

哲學家陳嘉映曾說:“當一個人真的看到真善美的存在後,會激勵自身的信心和活力。”

我想,老爺爺無疑給了祥太這樣的活力,他沒有呵斥,亦沒有拳腳相加,而是用溫柔的話語和兩根冰棒告訴祥太一一你本不必活成這樣。

如果遵循家庭的固有循環,那麼這六個人其實包含了人生的各個階段,小女孩由裡就是他們的過去,而奶奶初枝未嘗不是他們的未來。

祥太如若不跳脫出去,想要擺脫這樣的循環,幾乎不可能辦到。

當祥太抱著橘子從大橋上跳落的那一剎那,早已註定這一家人必將暴露於媒體的燈光之下,把萍水相逢當作生死相依的一家人,從此四散天涯。

02

得不到的永遠在躁動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東拼西湊的家

大仲馬曾說:“如果你渴望得到某樣東西,你得讓它自由,如果它回到你身邊,它就是屬於你的;如果它不會回來,你就從未擁有過它。”

這個六口之家,其實一直在抱團取暖。

從宣傳海報的站位來看,我們也能看出這家人其實分為三個小團體:奶奶初枝和姐姐亞紀;柴田治和兒子祥太;母親信代和女兒由裡。

奶奶之所以和亞紀親密,是因為兩者之間本來就存在親戚關係:亞紀的父親是奶奶前夫的兒子,兩者雖沒有血緣關係,但比其他人顯然要親密些。

這一點從奶奶去銀行取錢,身邊只帶著亞紀,而且在不經意間將密碼透露給亞紀就能看出,奶奶其實還是更偏愛這個孫女一些;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東拼西湊的家

柴田治則一直將祥太當成自己的兒子,雖然祥太從始至終沒有當面叫過一聲“父親”,但透過可樂餅泡麵和青春期知識的解答,祥太只是嘴硬而已。

全片最催淚的畫面之一就是柴田治最後送別祥太時,一個大男人跟在公交後面拼命追,祥太扭過頭去,望著窗外柴田治遠去的背影,消無聲息地叫了聲“爸爸”;

母親信代因為沒有生育能力,而且由裡的遭遇和她童年的經歷有些相似,所以十分疼惜這個“女兒”,信代為了保護由裡,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工作。

當信代從身後緊緊抱著瘦小的由裡說:“喜歡你的人才不會打你,她會像我這樣抱著你,緊緊地抱著你”,盯著眼前的火焰,反射出的紅光照在小由裡臉上。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東拼西湊的家

那一刻,信代才是由裡的媽媽。

這六個人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從對方身上都得到了靈魂的慰藉,他們的感情世界因為過往的遭遇變得一片荒蕪,但家人之間的情感羈絆在他們的心上長出了嫩芽。

在那個聽得到煙火的屋簷下,在那顆看得到宇宙的彈珠中,這六個早已傷痕累累的陌生人,組成了家。

03

家的維繫,靠的親情,還是金錢?

我對這部影片最後的一個思考,停留在“家的維繫”上。

一天,躺在家中的亞紀問柴田治,一家人到底是靠什麼聯繫在一起的?

柴田治指了指自己的心,接著他問亞紀同樣的問題,亞紀的臉瞬間蒙上了一層冰霜說:靠錢。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東拼西湊的家

結合亞紀被原生家庭拋棄的背景,我們很容易理解亞紀的答案,在冰冷的金錢面前,生活中的一切彷彿都要唯它馬首是瞻。

為了餬口,一家人不得不靠偷竊這種不光彩的手段謀生,而其餘五人之所以聚集在奶奶初枝的庭院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們都是寄生蟲。

居無定所,沒有掙錢能力,所以他們只能靠在一起取暖,被家傷過的人,總是習慣將錯誤歸結於其他客觀原因,比如金錢。

一位讀者在我寫完《何以為家》的影評後留言:很多父母撫養孩子,大多是為了等他們老了,讓孩子盡贍養義務。如果孩子現在說,你們老了我不養你,試問有多少父母能做到全心付出?

他所探討的層面,就有經濟成分在裡面,殘酷而又現實。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東拼西湊的家

在筆者看來,如果單純用金錢的角度割裂家庭關係,難免有些薄情,但家庭本身如果離開穩定的經濟收入,那麼它支離破碎的風險亦會大大增強。

經濟是基礎,親情是靈魂,二者缺一不可。

鏡頭回到那年盛夏的海邊,拌著鹹鹹的海風,奶奶往嘴裡送了口冰激凌,她長噓一口氣,望著眼前的一家人,眼神中盡是不捨,嘴裡呢喃道:“謝謝你們了。”

背對奶奶的一家人,隨著波浪的節奏高高躍起,在那一瞬間,每個人的心頭都閃爍著煙花。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東拼西湊的家

一一EDN一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