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一種比智慧更強大的力量

很多人都喜歡引用愛因斯坦說的一句話,當你把學校教給你的一切都忘掉之後,剩下來的才是教育。

這剩下來的是什麼?為什麼一切都可以忘掉,可是,卻有一些東西深深地植入學生的心田,可以作為一生永恆的記憶與珍藏?


文化:一種比智慧更強大的力量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郭振有說過:一所學校有無文化主要不在於教師的職稱、學位,而在於教師有無高尚的師德、豐富的學識、生動的個性、感人的故事在學校裡流傳。

學校裡生動、感人、鮮活的故事,在某種程度上,標識著師生精神生活的豐富與生命價值的取向。

切不可小看文化的力量。

當年希特勒的百萬大軍逼近莫斯科時,斯大林在紅場上對即將開赴前線的將士們說:“偉大的俄羅斯民族之所以不可戰勝,就是有高爾基、托爾斯泰、馬克西莫等一大批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斯大林一口氣說出了十六位偉大人物作為將士們浴血奮戰的理由。列寧格勒被圍困兩年以後,城內危機重重,斯大林元帥卻命令空軍起飛向列寧格勒空投交響樂團。紅軍將士在炮火聲中,以肖斯塔科維奇剛完成的第七交響曲為將士壯行,場面宏闊、意境深遠,文化的力量激發出鋼鐵般的潛能和動力。


文化:一種比智慧更強大的力量


教育過程中的文化力量,同樣非常重要。著名數學教師孫維剛的成功,幾乎可以說,就是文化的成功。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可謂數不勝數。

斯人已逝,然而影響深遠。

孫維剛怎樣教數學?他說:“八方聯繫,渾然一體,漫江碧透,魚翔淺底。”孫維剛上數學課,寫出α、β、γ時,可以從希臘字母講到希臘文化,再講到歐洲、二戰;一堂數學課,可以講到歷史、軍事、世界局勢、地理風情、唐詩宋詞,講足球、籃球,也可能隨機轉到物理、化學、俄語、英語,乃至田徑、音樂,從初等數學到高等數學,追溯數學史又展望現代數字發展。這就是文化。

有一次,孫維剛得到了一份俄羅斯數學競賽的試題,他指導學生把它譯成英文。他把每個語法現象與英語做比較,形成對俄語的認識。通過這道俄語題,學生找到了俄語和英語之間的文化內在聯繫,學習興趣大增。同樣是文化。

孫維剛從不迴避升學率,更不迴避能有多少人上清華、北大。他認為,成功的素質教育必然包含其智力內容的良好“終端顯示”。孫維剛說,知識間有著內在的聯繫,學科內的知識有聯繫,不同學科知識之間也有聯繫。不僅是掌握這些聯繫,更要掌握探索這些聯繫的方法,這就是哲學。

孫維剛重視文化的高標。他說:“人們喜歡說,這是一個多元的時代,做人成長沒有惟一的標準,但我認為還是有最高標準,比如正派、誠實、無私。”孫維剛給他的第一輪實驗班立下了班規:不許留長頭髮,不許穿皮鞋,不許唱庸俗的流行歌曲,男女生不許輕浮地說笑,不開生日晚會,不寄賀年卡。

孫維剛說:“作為一箇中學老師,面對流俗,我是蒼白無力的,我無法左右社會上的大氣候,但可以構建自己的小氣候。”


文化:一種比智慧更強大的力量


孫維剛就是以這樣的文化小氣候,引領他的學生走向了成功。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孫維剛住院時,幾十位家長自發組織守護幾十個晝夜,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欣慰與感動的呢?北京市第22中學,一個普通學校,孫維剛教的是普通班,卻大多數同學都考上清華、北大,創造了教育神話,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佩服與驚歎的呢?

同樣是做教師,可孫維剛卻做得轟轟烈烈,壯麗輝煌。

我們也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文化內涵,是教育質量中必要的且非常重要的元素;文化力量,是一種比智慧更為強大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