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訂製》:成全別人,噁心自己

《私人訂製》:成全別人,噁心自己

2014年3月18日,《私人訂製》這部電影得了一個獎,叫做“金掃帚獎-最令人失望影片”。

刷刷評論,大家更是一水的罵,不少人為了罵這部片子,還特意找出了《甲方乙方》和《頑主》,馮導也坐不住了,一連發了七條微博,和某些影評人直接開罵。

這回可是以一個人的力量來對抗一群人了,得,不是罵嗎,他一導演還能贏得過人家影評人啊。

還是馮小剛的導演,還是王朔的編劇,還是葛大爺的場子,可這回,觀眾不買賬了。

這部片子是2013年12月19日上映,一直拍到了現在,觀眾對馮小剛的賀歲片,期待太高了,一箇中國賀歲片之父拍出的賀歲片,大家都想去看看。

1997年的《甲方乙方》,懷念的人太多,那是中國內地第一部賀歲片,承載了太多人的歡笑聲。

所以,免不了的是一番比較,謾罵可以理解,先入為主是不可避免,除非翻拍或續集太過出彩,否則一般也贏不過第一部。

1997畢竟過去了,現在還是讓我們說一下這個2013年的故事吧。

《一九四二》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馮小剛都沒有從苦悶壓抑的情緒當中走出來,拍歷史太累了,他想拍個快樂,讓人從頭笑到尾的那種。

拍喜劇,那就是馮導的老本行了,拍起來,那絕對是玩票的。

如果要以票房論成敗的話,這比《一九四二》成功的可不是一星半點的,雖然看完之後,大家都罵了起來。

其實馮小剛自己也想不明白,為什麼他玩票的拍出來的電影,反而幫他還了《一九四二》的債呢。

我覺得,這是一個爛片,但很賺錢。

還是接地氣,還是歡笑之中的,對於這個社會的諷刺,只是信息發達了,言論自由了,大家對於朔爺的諷刺,不那麼買賬了。

《私人訂製》:成全別人,噁心自己

二、

做白日夢是快樂的,我一直那麼認為,而好多的時候,我們拼盡一生也不過是為了圓一個夢。

就像是那個為西遊記作了所有曲的作曲家,他窮盡一生的夢想不過是有一場屬於他自己的音樂會,所以人民大會堂的那一晚上可能會使他一直到死的時候,在音樂上了卻一個遺憾。

私人訂製在我看來是一件溫暖的事情,四個人極儘自己的才智,來給予他人一段美麗的回憶,這有什麼不可呢?

當然,王朔作為當今這個社會上的清道夫,他一定不會僅僅為了一場博人一笑的喜劇而動筆的,這個一直在批判社會的人如果不能承受得起這個社會對他的批判,那他還有什麼資格去批判這個社會,所以,他勸官為人,為民說話,為俗正聲,向大自然道歉。

為官為什麼必貪?

他還是一個司機的時候想不明白這個問題,他想如果是他的話他一定會是一個好官,絕對是一個清廉的為民說話的好官,可是他成了官之後,他知道了為什麼。

穿上灰色的中山裝,戴上了沒有鏡片的老花鏡,坐在一個有皮沙發的小辦公室裡,這樣看起來吧,還真那麼像回事。

金錢的誘惑是收住了,一場預先安排的好戲在最後的時候剎住了車,還真沒把那些錢拿住,楊重本想誇他的定力,但師傅自己承認,他知道那些錢原本也不屬於他,不如不要。

還是入戲不深啊。

錢倒是躲過去了,毀在了一色上。

權力和金錢在得不到的時候並不會對它有什麼別樣的欣喜,可是在得到那些權力和金錢的時候就想要可以得到的更多一些,這種慾望不是一個人想控制就可以控制的住的。

當嚐到這種慾望帶來的甜頭的時候就想得到更甜的果,滿足了小的慾望之後就會想要滿足更大一些的慾望。

這就是為什麼大多官都成了貪官,只不過是沒有抵擋住作為一個人的最基本的最基本的慾念。

《私人訂製》:成全別人,噁心自己

三、

大俗與大雅。

俗和雅成為了越來越難以加以區分的一個概念,古時會用高山流水和下里巴人來做出區分,而他們的區別也不過是懂的人的多少。

得到那麼多獎的大俗導演,勵志要做出別人所看不懂的東西,彈棉花大家都看得懂,可是當它被搬到舞臺上以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的時候,大多的人便看不懂了,所以大導便覺得自己做出了大雅的東西。

要不就再諷刺一把藝術?

是時候把藝術從神壇上拉下來了,藝術難道不為了觀眾而服務的嗎?如果所有觀眾都看不懂的之雅,那麼藝術的命運也就顯的有些悲催了。

大導那一陣兒獨白,可不就是馮小剛想說的話嘛!他自己都承認,他就是一個市民導演,而大眾對於他成功的分析,大多是因為他正確的把握住了人們的市民心理。

那口子京片子和戲謔的話語,妥妥的一俗啊。

俗了有啥不好,電影門檻低怎麼了,大眾都能看懂怎麼了,老百姓就不能享受藝術了?

大導折騰到了雅過敏,得找點俗的東西治好他。

把彈棉花當成高雅,大家是都看不懂了,但最後,也看不懂了他。

《私人訂製》:成全別人,噁心自己

丹姐所代表的,是中國數以億計的勞動者,他們每天拼死拼活的不過賺夠了得以果腹的錢,所以在他們的認知當中,錢就是幸福的標誌。

可是當他們真的有了好多錢之後,卻不知道該怎麼花了,這人窮慣了還就是有這麼一毛病,把錢遞你手裡都當成那燙手的山芋。

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窮人也有窮人的活法,楊重最後的話也揭示了有錢人生活的壓力,他們每天有那麼多的貸款要還,他們過的,其實並不一定可以比得上丹姐幸福。

所以,有錢不一定可以讓生活更加的幸福。

對於影片最後對於大自然的道歉,我看豆瓣評論有說是硬插了一則公益環保廣告,廣告都打到電影裡來了,也有人說這是插進去的一段詩朗誦,無論評價是怎樣的,環境的問題,是需要大家做出努力了。

人總是試圖著和大自然對抗,可是最後受苦的只是人類,那真的是,何苦呢?人類應該學會道歉,應該學會給大自然道歉。

成全別人,噁心自己,這其實,是一件蠻厲害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