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精準服務助力企業復工不掉“鏈”

成都精準服務助力企業復工不掉“鏈”

一名乘客乘坐復工返崗專車時,進行體溫檢測

成都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复工不掉“链”

龍潭新經濟產業功能區管委派出“專班”為企業“貼身服務”

成都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复工不掉“链”

在彭州市相關部門的幫助下,成都華融化工順利復工

得知彭州市相關部門幫忙在內蒙古找到生產原料,並協調沿途各省、市解決了相關運輸卡點的問題,成都華融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大大地鬆了一口氣。電石等原料緊缺、物流運輸困難以及員工缺乏防護用品、就餐不便、員工返崗等諸多困難,竟然都在彭州相關部門的協調下一一解決了!“沒想到政府這麼‘給力’,不然我們肯定沒法順利復工!”企業負責人感嘆道。

企業是整個社會經濟的細胞,企業能否正常經營,不僅取決於自身,還受制於整個“生態環境”。受疫情影響,許多企業往往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復工“卡點”:原材料採購、上游零部件配送、員工返崗……千頭萬緒的復工環節,不僅是企業面臨的挑戰,也是對各地營商環境的一次“大考”。

面對錯綜複雜的問題,我市各區(市)縣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協調作用,精準施策,積極協調原材料供應地和上游配套企業,成立服務專班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從產業配套到經營許可,從疫情防控到生產恢復,從物資到用工……按照“補鏈強鏈”的原則,曾經的“卡點”逐漸疏通,企業復工路上的各種障礙被一一掃清。

缺原材料? 整條產業鏈同時發力

和成都華融化工一樣鬆了一口氣的還有位於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的博世電動工具(成都)有限公司。據公司總經理楊啟明介紹,博世電動工具(成都)有限公司是博世電動工具全球生產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訂單幾乎遍及全球各地。由於歐美等地聖誕節過後便開始了一年的工作,每年一季度都是博世電動的旺季。工廠今年原本計劃1月31日開工,但受到疫情影響,許多供應商復工日期未定,整個原材料供應鏈受到影響,博世蒲江工廠只得推遲開工。

眼看著訂單交付期限越來越近,怎麼辦?

“我們再努力也不可能讓博世單獨復工,必須從整個產業鏈上著力”,據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博世成都工廠是合作區產業生態圈中的引領性企業,在300公里內的本地配套率已達到了50%以上,對當前形勢進行迅速判斷後,部門和園區立即作出了方案:分組分頭協調產業鏈上的多家配套企業,爭取同時復工!

經過摸排,園區內博盛精密機械、東洋碳素、瑞博電子科技、景星塑料磨具、盛美鎂業、博深精密製造等一大批與博世相關的企業其實都希望早日復工,可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員工情況不明、交通運輸受限、原材料供應不足……縣經科信局、產業功能區管委會聯合縣人社局、各鎮(街),為企業開展就地招工服務,及時解決企業用工需求和本地群眾外出務工難問題;充分利用“中歐跨國採購平臺”等,多渠道為合作區企業鏈接國際國內配套供應和產品銷售信息和資源;積極協調屬地壽安街道、社區,妥善解決企業員工住宿、生活等問題;協調華夏幸福、合聯等產業運營商,及時解決企業員工提前居家觀察、生活住宿等問題,實現了園區內供應鏈及配套企業同步復工,增強了區域產業生態圈的發展動力和效能。目前,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內,以博世為龍頭的精密製造產業鏈已100%復工,整個產業生態圈正在通力協作,抓進度,全力追趕生產任務。

缺復工條件? 成立專班“貼身”服務

在我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位於成都龍潭新經濟產業功能區的四川金域醫學檢驗中心有限公司,成為全省新冠病毒檢測的“強力援手”,日檢測標本量可達2000份。

“能夠成為‘強力援手’,這與成華區和龍潭新經濟產業功能區管委會的支持密不可分。”公司副總經理黃平博士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疫情發生後,企業便緊急召集28名專業人員迅速投入到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研發工作中。與此同時,功能區管委會積極開展外圍工作,協調開闢標本運輸專用通道、劃定專用停車場、完成周邊環境整治,“這一系列的舉措,為我們創造了安全可靠的檢驗檢測外環境。”

原來,四川金域是金域醫學集團在川的全資子公司,擁有省衛健委批准的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為四川超過1000家醫療機構提供2600多項檢驗、病理等綜合服務。“疫情期間,針對核酸檢測資質問題,成華區政府和功能區管委會成立工作專班,幫助我們協調解決辦理證件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他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2月19日,我們順利取得了市衛健委批覆,成為全川4家首批新型冠狀病毒第三方檢測機構之一。”黃平告訴記者,在管委會的大力幫助下,四川金域在員工排查、物資準備“雙到位”後,於1月29日正式復工,有效確保了在川醫療機構標本高效檢測,累計檢測醫療機構送檢的各種標本5萬件。

體溫檢測儀器出現數據偏差、性能不穩定怎麼辦?寫字樓公共環境通風性能是否良好?面對復工復產中出現的這些問題,龍潭新經濟產業功能區管委會派出“專班”為企業“貼身服務”,積極發揮園區企業優勢,協調四川檢驗檢測創新科技園內10餘家專業檢驗檢測機構發揮自身優勢,成立檢測檢驗服務隊,義務為防疫一線提供儀表儀器校準鑑定、公共空間空氣質量檢測等服務。在一批批企業的“硬核”科技實力支撐下,如今,功能區內規上工業企業、工業企業、科研院所等1694家企業和23個在建工地項目已全部實現正常生產。

缺生產員工? 復工專車開起來

看到武侯區金花橋街道組織的“春風行動”企業職工返崗專車開來了,眉山市東坡區尚義鄉27名務工人員心裡的石頭也落了地。在街道工作人員的組織下,大家通過了健康檢測,做好了檔案登記,辦理了復工許可證明,還領到了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資,啟程前往位於武侯區文昌西路38號的公司——那邊企業的車間已經做好了準備,正在急切地等待著工人們返崗生產呢!

與這輛返崗專車幾乎同時,一輛公交車也穩穩地停靠在位於武侯區的西部智谷門前。10餘名乘客有序下車,在入口測體溫登記後,進入到園區各自的企業。“有了這條公交專線,上下班方便多了。”周莉是西部智谷園區內某企業的員工,她告訴記者,乘車時只需要在APP上點擊“上車簽到”,接受司機的體溫測量後就能免費乘車。

西部智谷是武侯區重點打造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入駐企業500家。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園區企業面臨著共同的困難:公司復工需要大量員工,如何保障員工的安全通勤?得知企業們的困難,武侯資本集團聯合成都公交集團,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摸排出人流較大的點位和路線,先後定製開通了連接地鐵10號線簇錦站,地鐵5號線科園站以及地鐵4號線成都西站的線路,園區企業員工只需掃碼下載“智谷匯”APP即可免費乘坐,最大限度地滿足園區企業復工復產後員工的出行需求。為了控制人員密度,定製公交的載客人數做了相應規定,一車不超過25人,車輛行駛中全程開窗通風。記者注意到,定製公交車內還配備了消毒毯、免洗手消毒液等設施。截至目前,園區企業復工率已超過90%,返崗員工近萬人。

除了用復工專車將員工“運”進來,我市各地還紛紛創新“雲招聘”“視頻看車間”“網上籤”等方式,為特殊時期的企業和人才間搭起橋樑,一方面保障了企業用工,同時也促進了就業穩定。

記者手記

有人說,當災難降臨時,沒有人能獨善其身,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恰好是這句話最好的註腳。

這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戰“疫”,也是對整個社會“生態環境”的體現。在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的今天,如何做到戰勝疫情和經濟建設“兩不誤”,對一座城市來說,無疑是營商環境的一次重大考驗。一邊嚴防死守,做好人員的登記管理,落實防控措施;一邊積極圍繞企業需求精準服務,助力企業迅速復工復產,一場經濟保衛戰在成都打響。

我們欣喜地看到,在這場轟轟烈烈的經濟保衛戰中,從省、市到各區(市)縣,立足成都市疫情發展實際和經濟發展中的關鍵要素,圍繞企業需求實施精細化管理,從整個產業鏈、生態鏈著手,幫助企業落實政策、解決問題、推進有序復工復產,相信在打贏疫情防控戰“疫”的同時,天府大地也將迎來一個經濟社會全面復甦的春天。

本報記者 陳泳 趙一 粟新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