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言“前世諸葛亮,後世劉伯溫”,他們誰更勝一籌?

心靈飛揚漫天飛


諸葛亮輔佐劉備,在血雨腥風中建立了蜀國。劉伯溫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先滅陳友諒,後取張士誠,為明朝的建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諸葛亮號稱臥龍先生。在《隆中對》中為劉備規劃了實現霸業的藍圖,依靠聯吳抗曹,先取荊益,再建立蜀漢政權,助劉備在三足鼎立中立足。諸葛亮是經天緯地之才,他不出茅廬就知天下;以一己之力促成了孫劉聯盟,最後在赤壁大敗曹操;奪取荊洲,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

劉備死後,諸葛亮又開始輔佐後主劉禪,總攬朝政,後來又平定南方開始伐北,先後四次率蜀漢大軍北伐曹魏,雖未能成功,但其也是盡心盡力。諸葛亮在中國的歷史中是一個婦家喻戶曉的人物,在很多人心目中他是忠誠和智慧的象徵,他忠於漢室的高風亮節,以及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劉伯溫,是浙江青田人。他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封他為“誠意伯”,後來又被追封為太師,在明史中“千古人豪”的劉伯溫是立德立功立言兼備的“三不朽”人物,又有“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巨第一”的榮譽稱號,他是明朝歷史上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以超凡絕倫的智謀和卓爾不群的人格,被後世人所傳頌。

劉伯溫和葛亮,相距千年之久,但他們的身份很相似。諸葛亮家中有兄弟三人,老大諸葛瑾,但卻在江東做謀士;老三諸葛均,都是與諸葛亮隱仕於南陽。劉伯溫也是三兄弟,老大名舒,字伯洋,但生平不詳;老三名陛,字伯演,因其功績,駐守陝西,是為鎮撫。劉伯溫與諸葛亮身世都一樣,在兄弟排行中居二。劉基和諸葛亮都有濟世之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且他們都是博古通今,精通兵法,神機妙算,有料事如神的秘訣。參與政治後,都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軍師。


公元前


“一統江山劉伯溫,三分天下諸葛亮”。這是劉伯溫對他和諸葛的評價,但並不代表劉伯溫真正比諸葛亮強,所以咱暫不論。

據說,諸葛亮前知幾千年後知幾千年。諸葛臨終前叫劉蟬給自己的墓碑門上刻有“吾知無人來”幾個字,然後再往前走幾步碑刻“只有伯溫到”幾個字。再有傍邊的長明燈傍,按放了七口大缸,傍邊一碑曰“小劉、小劉、快添油”幾個字,劉蟬按照諸葛亮臨終前的遺言一一照辦。

據說,劉伯溫輔一朱元璋打下江山後,很是不服諸葛亮。於是就特意掘開諸葛墓,立刻有“吾知無人到”幾個字,劉伯溫沾沾自喜,都說你諸葛神,我看一點都不神?往前繼續走,忽然有碑刻“只有伯溫到”幾個字。著實嚇了伯溫一跳,趕緊退著往後走,忽然看見長明燈傍邊有七口大缸,立一碑刻“小劉小劉快添油”幾個字,這一下子,嚇的劉伯溫魂飛魄散,渾身冒汗,趕緊跪在諸葛棺木前連連瞌頭,並命人運來油,把這七口缸都添滿。這一下讓伯溫確實心悅誠服,諸葛真乃神人矣!我自愧不如。

這個故事說明諸葛亮在預測方面確實比伯溫技高一籌!


東海328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一個是三國時期謀士,另一個是明朝開國功臣。從古至今,歷史上成百上千謀士,為何後人更願意拿諸葛孔明與誠意候劉伯溫去做對比呢,至於這個疑問,魯迅給出了我們答案,魯迅說:“諸葛亮到了《三國演義》裡,已經“多智而近妖”不是人了。相比之下,劉伯溫比諸葛亮“走”得更遠,他不是妖,不是人,他是神。”

觀星看月不相上下

論個人能力來看,二人不相上下,常人沒有的能力更是不分伯仲,看日月星辰盡知天下大事。諸葛亮夜觀星象,巧借東風。劉伯溫料事如神,精通陰陽,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本事。

這麼厲害的人物,出山的經歷都及其相似,並且都是明主。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朱元璋重金誠意劉伯溫。劉伯溫最初隱居在家鄉浙江青田。人稱“劉青田”。朱元璋久聞大名,誠意十足地將他請到應天府(今南京),擔任自己的第一謀臣。只不過諸葛亮26歲出山,劉伯溫50歲出山,只不過諸葛亮53歲就病逝五丈原,工作了27年。而劉伯溫中工作了13年。

劉伯溫的命運更坎坷

其實,劉伯溫前半生非常的坎坷,26歲,劉基開始做官,他勤於職守,執法嚴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績,他深入鄉間,體察民情,但是他的官運並不亨通,不是得罪上級被穿小鞋,就是觸怒豪強遭到貶斥。原因只是他有治國平天下的抱負。

在任官的五年內,處理地方事務的原則是“嚴而有惠愛,因此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但因為他的正直,地方豪紳對他恨之入骨,總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長官及部屬信任他的為人,才免於禍患。

在這期間,他“四隱四仕”,一會兒想做陶淵明,一會兒又不甘心,出山想接著做諸葛亮,曾接受好友歐陽蘇的邀請,以教授村裡中的子弟讀書來維持生活,偶爾和月忽難、陶凱等好友時相往還。至正十二年(1352年)七月,徐壽輝攻陷杭州,在攻陷杭州之前,劉基便帶著家人回到故鄉。回到故鄉不久,朝廷來了一封公文。朝廷起用他為江浙省元帥府都事,主要任務是幫助當地政府平定浙東一帶的盜賊。

官是好官,人是好人,但沒有好舞臺,一切都是白搭。

在老家寫了一本寓言書,叫《郁離子》。在《郁離子》裡,他寫過一則關於富豪家事的寓言:

北郭有個富豪去世後,家中僕人爭權,房屋壞了也不及時修理,都要塌了。主事人去求工匠們想辦法,可又不先給他們吃的。不久,工匠們實在餓得受不了,要求監工頭幫忙,監工頭卻要收他們的好處費,工匠不肯,監工頭便硬是不向主事人彙報。工匠都餓得有氣無力,便拿著工具坐著罷工。恰好這時又下起了大雨,走廊的柱子折斷了,兩側的小屋也倒塌了,眼看就會危及正房了。於是,工匠一鬨而散,房屋終於倒了下去。

這“房屋”便是元朝的象徵。

在老家隱居了兩年後,朱元璋讓人帶重幣來請他出山。最終幫助朱元璋成就明朝大業。才留下佳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二人結局大不相同

劉伯溫的前半生經歷比諸葛亮悽慘一點,但一直都有抱負。跟隨了明主,只是劉伯溫的朱重八當了皇帝。但還有一點不同的是,諸葛亮是得到劉備的重用,無論是請他出山時,還是劉備逝世後,都把諸葛亮當成副董事長看待,但劉伯溫不同,協助朱元璋一統江山之後,只封了個排名幾十位靠後的誠意伯,由此課件,雖然都有明主,但是待遇不同。並且最後劉伯溫的逝世至今為止也是個迷,或是被陷害,或是生病,史書並無記載。還是因為他的正直,他不顧丞相李善長的說情,秉公執法,將一名犯了貪縱罪的親信處決。最終沒能躲過權貴的陷害。

諸葛亮與劉伯溫出山的經歷相同,但結局不同,一個是被天命所歸,一個是被人陷害。

諸葛亮的棺材南抬,繩斷便葬,與劉伯溫的實施始終都是個迷

至於真相如何,可能永遠也無人知道了。


十二十頁


當然劉伯溫

諸葛亮很大一部分後世神話!!!

雖然很有本事但是劉備坐擁巴蜀漢中都沒有統一

但劉伯溫 輔助朱元璋確實統一了華夏

並且 還是從頭底層出來

另外一點好像歷史上只有朱元璋從南往北打勝利了


不喝二鍋頭


別問我。


手機用戶3841987


劉備因為有軍師諸葛亮,所以可以三分天下。朱元璋因為有軍師劉伯溫,所以可以一統天下。在這點上,劉伯溫一直認為自己要比諸葛亮牛,而且總是拿自己跟諸葛亮比較。而且也十分的不服氣諸葛亮,畢竟他幫助朱元璋統一了天下,光這一點,就可以讓劉伯溫沾沾自喜。

但是很多人卻不這麼認為,當有人說諸葛亮要強於劉伯溫的時候,劉伯溫在聽到這話的時候是不樂意的。於是他想要扒開諸葛亮的墓看看,到底他有什麼可牛的,還不是讓自己挖了墳。

劉伯溫在挖開諸葛亮的墓穴之後,裡面有一封劉伯溫親啟的信封,劉伯溫看到後十分的害怕,沒想到諸葛亮連這個也能夠預言。不知道信裡寫了什麼,但是劉伯溫一直不敢看,便可信封收藏了。直到劉伯溫歸隱之後,這才想起來拿出來看看信裡到底寫了什麼。只見劉伯溫打開信封,裡面居然寫著“我料到你隱居之後才會打開細細觀看。”劉伯溫這下是徹底服氣了諸葛亮比自己強。

劉伯溫作為明朝的開國元勳,不求名利,所以拒絕了朱元璋的高封,但是即便如此,還是得罪了丞相李善長、胡惟庸等人,加上他剛正不阿,丞相等人在皇帝面前的誣陷,最終逐漸失雲朱元璋信任。

歸隱後的劉伯溫並沒有得到安靜,丞相胡惟庸等人並不想放過他,誣陷他強佔有"王氣"的墳地,使得朱元璋剝奪了他的俸祿,使其憂鬱成疾,最終不明不白的去世了。直到10年之後才得以平反。

劉伯溫很希望能跟諸葛亮生活在一個時代,這樣便可以真正的一較高低,相信那段歷史一定會是最精彩的。以上言論並非正史,或傳說,或野史。


多爾袞愛新覺羅


二人所處的歷史大背景不一樣,雖然都是亂世,諸葛亮是輔佐劉備集團建立了足可與魏、吳鼎足的蜀國,實現了未出茅廬三分天下的宏論,雖然未能光復漢室而一統天下,但他赤膽忠心輔助蜀漢,文韜武略征伐四方,助皇叔、攜阿斗,躹躬盡瘁、死兩後已,生前朝野敬仰,死後享譽千載,西南巴蜀地區有很多諸葛廟,可見他在歷史上和民間享有多高的聲譽。

千年後的元未,民不聊生,烽火四起,在這個形勢下,劉伯溫盡其所學,為朱明集團獻計謀劃,東征西討,因當時各路義軍的統一目標是驅除韃虜,還我漢家河山,元朝敗亡後朱明集團的力量巳非其它集團所能敵,劉伯溫在統一戰爭中的出了較大的貢獻,十年後終於成功地建立了明朝,功成名就後卻選擇退隱歸鄉,晚景與後世的榮耀略遜於諸葛孔明,

一己之見,供大家批評


老同24


以前故事會上的一個故事:

明朝宰相劉伯溫在成就大業之前曾非常想與前朝智者諸葛亮一比高下,可惜諸葛孔明逝去多年,讓劉伯溫無從比起。一日,劉伯溫手下兵丁來報,說掘得一墓,疑似諸葛亮的。劉伯溫大驚大喜,立即前往。到墓室裡一看,果然頗為大氣。上刻有北斗七星,下刻有九曲黃河,中間是一具石棺,飾以精美圖紋。石棺旁有幾隻大桶,以階梯形排列。每隻桶下有一小孔,正對著下方桶的口沿。最下方一隻桶的側面是一盞油燈,燈還燃著。劉伯溫仔細分析,方知那一隻只桶裡都是裝油的,由上向下滴,直至最後的油燈。這數個大桶裡的油就供這油燈燃了幾百年,可真謂“長明燈”。劉伯溫滿懷敬意走近那盞燈,卻發現所有桶裡的油已枯竭,油燈裡的油也只剩少許,燈火在微風中幾欲熄滅。劉伯溫不禁大笑:“諸葛亮呀諸葛亮,想你一世英明,死後的長明燈也燃了幾百年,但最終還是會在我劉伯溫的眼前熄滅!你再怎麼偉大也成為過去了,我劉伯溫才是當世英才!”這時,微風吹動了那盞燈下的一張紙條,劉伯溫好奇,上面拿起一看,上書八個大字——老劉老劉,趕快加油!劉伯溫大驚,想諸葛亮居然能預測到幾百年之後的人和事,果真神人。於是也不敢再多加拂擾,速命人抬來燈油將數只大桶皆以加滿,大拜之後,再叫人重新封閉墓室,方才離去!劉伯溫加油之後,更加註重自身修為,終成一代相臣!後來,加油這個詞語也引申為鼓勵後來者居上的含義,特別在比賽和競賽場上,作為鼓勵選手的吶喊助威用語。


老西百科


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雖然諸葛亮和劉伯溫都是軍師,諸葛亮輔助劉備只取得三分天下,劉伯溫輔助朱元璋一統大明江山,看似劉伯溫成就更大,但二人所處的時代不同,所輔佐的對象不同,劉伯溫的才能遠不及諸葛亮。。。諸葛亮雖然被神化,但他是實實在在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發明家,文學家。諸葛亮出山時隆中對闡明天下大勢,與後期規劃,並達到最終目的。對天下大事前因後果明瞭於心,把一窮二白的劉備輔佐得終成霸業,雖是三分天下,但失荊州,敗夷陵是劉備所左右,諸葛亮盡人力不能違天意是大勢所趨。諸葛亮為蜀國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對後世影響深遠。。。劉伯溫在朱元璋陣營中只屬於純軍師,在政治遠見方面還不如同為謀士的朱升,朱元璋原本勢力不小,自己有較高的軍事才能,手下軍事人才濟濟,超強的軍事統帥有徐達,後勤保障有李善長,劉伯溫只是分析當時形勢,提供有效的謀略和規劃。在歷史上沒聽說劉伯溫是什麼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和其它家,他連一家都不是。朱元璋成功後,建立了大明王朝,按功行賞,人家封王封候,劉伯溫是得了個誠意伯,在朱元璋大殺功臣時,劉伯溫也沒逃脫厄運,還是被害死了。。。在大明建國後,劉伯溫不服天下人對諸葛亮的傳說,親自到定軍山諸葛亮基地看個究境,打開墓穴,一行小字印入眼簾,因太矮太小,劉伯溫只能點火下脆觀看,上面寫著伯溫下跪。千年以前諸葛亮就算定劉伯溫要來找事,不得不提前警示,劉伯溫望而興嘆,先師就是先師,只得頂禮膜拜。這不過只是民間傳說,劉伯溫也沒真正地到過蜀地,劉伯溫的軍師之職和謀略和諸葛亮到有一此,其它就不能相提並論了。諸葛亮最出名的作品是《隆中對》,前後《出師表》,《誡子書》。還有書法,以及天文地理,諸子百家,五行八卦,行軍打仗,各有論述。劉伯溫真正的傳世作品《燒餅歌》能知前世後事,因為太準太毒,看了沒有好下場,只今無人敢看。





劉坤忠120


諸葛亮的馬前課,花了一生的心血,預示後世命運,言簡意賅,是預言裡最簡潔的!諸葛亮預言了朱元璋和劉伯溫,劉伯溫不得善終都預測了!劉伯溫挖諸葛亮的棺槨,那是諸葛亮老婆黃月英設置的,黃月英是魯班傳人的傳人,做的棺材是半自動的,留有氣孔,如同諸葛亮活著,那時候劉伯溫對諸葛亮佩服之至!實際應該知道諸葛亮的老婆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