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戰犯幾乎都臭名昭著,為什麼隆美爾卻是例外?

小白是個小親親


隆美爾綽號“沙漠之狐”,他與曼斯坦因、古德里安被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三大名將。

儘管從客觀上來看,作為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幫助德國發起了侵略戰爭,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但在戰後的審判中,他卻並沒有被列到戰犯的名單裡。甚至連作為敵人的丘吉爾,也曾在一次演講中盛讚隆美爾:“儘管我們在戰場上相互廝殺,但請允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隆美爾舊照)

那麼,明明隆美爾罪孽深重,為什麼敵人卻對他如此尊重呢?

作為將軍,想要受人尊敬,就首先得看他在戰場上的表現。

二戰期間,將星如雲。隆美爾能從眾多名將中脫穎而出,位列德國三大名將之一,自然有他的卓越之處。

自隆美爾1940年擔任德國第七裝甲師師長之後,第七裝甲師,瞬間便從一個普通裝甲部隊,變成了王者之師。他們在法國戰場上所向披靡,所到之處,從無敗績。由於他們傑出的表現,第七裝甲師也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而他們的指揮官隆美爾,也開始在二戰戰場中聲名鵲起。

不過,真正讓隆美爾名震一方的,還是在北非戰場。

本來,隆美爾在法國高歌猛進。不過,作為德國盟友的意大利,卻在非洲地區遭遇了接連不斷的重大打擊。他們不僅完全丟失了東非地區,還在北非被英國軍隊重創,意軍被俘人員高達13萬。

當然,儘管意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向來飽受詬病,但盟友德國卻並沒有放棄他們。1941年2月,隆美爾臨危受命,前往北非營救一敗塗地的意軍。

當隆美爾接過指揮權後,他將數量不多德意聯軍組成了混合縱隊,充分利用英軍佈防的弱點,大膽進攻。在他的指揮下,德意聯軍屢次上演了以少勝多的神奇戰役,並一路殺到了阿拉曼地區。

儘管最終,德國軍隊還是撤出了北非地區。但隆美爾能多次以少勝多,並且還能在完全喪失制空權、制海權以及補給困難的情況下全身而退,說他是用兵如神,也毫不為過。

(北非戰場上的隆美爾)

當然,如果一個將軍只會打仗,卻人品低劣,那麼他也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隆美爾的人品無疑是足夠高尚的。他的高尚品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隆美爾從來不濫殺無辜。

隆美爾無論到哪裡擔當指揮,都會對軍隊下達兩條命令:首先就是要求士兵優待戰俘,不可對他們隨意欺凌;其次,任何人不得傷害平民百姓,一旦有人違反,將會遭到重罰。

除此之外,對於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極端命令,隆美爾也是從來不認同,他不僅寫信勸過希特勒,甚至還公然抗命,表示自己絕不會執行。

二是隆美爾對妻子情深義重。

隆美爾不管他是在軍校學習,或是在前線指揮,只要稍有空閒,他就會給自己的妻子寫情書。直到他死的時候,隆美爾的妻子露西已經收到了近千封情書。

後來隆美爾莫名地被捲入了謀殺希特勒的陰謀中,在蓋世太保以他的家人性命作為威脅的情況下,隆美爾為了避免妻子受責難,最終選擇服毒自殺身亡。

(隆美爾舊照)

三是隆美爾對國家忠貞不渝。

除了保護家人外,隆美爾的自殺,也是對國家忠貞不渝的表現。要知道,到了二戰後期,德國軍隊開始各線崩潰。從被蘇聯反攻,到諾曼底登陸,德國已經危在旦夕。由於國內反戰情緒持續高漲,隆美爾明白,自己作為軍隊精神象徵之一,絕不能和國家對立,從而給軍隊帶來影響。

因此,在德國官方的聲明中,隆美爾並不是服毒自殺,而是因中風死亡。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隆美爾從來沒有效忠過納粹,而是自始至終都效忠於國家,這樣一位軍人,難道不應該得到對手的尊敬嗎?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第三帝國的興亡》)


張生全精彩歷史


隆美爾不是戰犯,他只是德國國防軍的軍人,而且,戰犯是要經過審判才能認定的,審判期間,隆美爾早就死了。

隆美爾一生並沒有做過什麼壞事,他的戎馬一生都是在征戰。相比較其他戰犯,都參與過屠殺等罪行,尤其戈林希姆萊等人,手上無辜人的鮮血是非常多的。那些臭名昭著的集中營以及屠殺,和隆美爾一點關係沒有,而且,隆美爾對於他的對手也是足夠尊重的,並沒有任何過分的行為。

客觀來講,隆美爾絕對是希特勒的幫兇,但是對於希特勒的法西斯主義,隆美爾並不感興趣。他是屬於一個斯巴達式的軍人,他的軍旅生涯更加職業化。他沒參與屠殺,加上自身的品質,隆美爾並不會對任何人造成什麼比較壞的影響。

在當時的戰場上,德國國防軍其實也是無惡不作,就連曼施坦因也沒能免俗。而隆美爾則恪守自己軍人之道,不濫殺無辜,不屠殺戰俘。

隆美爾的一生,戰功卓著,立功無數,卻沒有任何被人指責的劣跡,那麼對於他的對手來說,尊敬隆美爾,也是應該的。尊重敵人,尊重自己,他就是一個有著騎士精神的軍人。

相比較之下,戈林、希姆萊、戈培爾。東條英機、土肥圓賢二等人都是雙手沾滿鮮血,對無辜的人進行的大屠殺都是非常慘絕人寰的。他們之所以臭名昭著,就是因為他們的做法過於極端過於殘酷。

而隆美爾還有一點是,他的很多出色的地方其實也是盟軍宣傳的結果,包括他的戰績,盟軍和德軍都將隆美爾塑造成戰神,原因之一就是,輸了不丟人,再加上宣傳他的人品,隆美爾在盟軍眼裡就變得更加神化了。


軍武文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著數不清的鐵血名將,作為希特勒的德國納粹陸軍元帥,隆美爾不僅僅沒有變成臭名昭著的德軍高級將領,反而卻殊榮不斷,成為了二戰中首屈一指的世界名將。


隆美爾能夠登上軍界的至高權力中心,這和希特勒有著莫大的關係,希特勒雖然上臺了,但是總參謀部仍然牢牢的牽制了希特勒,為了合理對抗容克貴族控制的總參謀部,希特勒看重了這個年輕而又精幹的隆美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未爆發之前,隆美爾就開始深受希特勒的賞識,還讓隆美爾做了侍衛長。沒過多久隆美爾從少校直接衝到了少將,隆美爾的升遷速度令身邊所有的人都忍不住咋舌。當然了,隆美爾的升遷背後,離不開納粹元首次希特勒的推波助瀾。


如果說二戰賦予隆美爾的使命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名軍事統帥的話,那就隆美爾或許就不會眾人皆知了。



而事實證明隆美爾成為了整個德國的一面標杆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隆美爾帶領著號稱有“魔鬼之師”的裝甲兵團,在重重受阻的情況下強行渡河,打垮了法軍的防守線,一時之間,法軍的潰敗一發不可收拾,而作為第七裝甲師師長的隆美爾也因此獲得了軍旅生活中的第一枚鐵十字胸章。


時間轉到1940年,當時的軸心國集團中的意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希望自己能夠重新構建曾經輝煌的羅馬帝國,迫不及待的向英法聯軍宣戰,企圖侵佔北非,但是沒有想到,意大利軍團實在是蠢,聲勢浩大的20萬軍隊被英軍打的節節敗退,墨索里尼無奈的向希特勒開始求救。


而隆美爾開始在北非戰場揚名立萬,達到軍事生涯的巔峰。


1941年2月,隆美爾率領著裝甲師兵團向北非出發,到了6月的時候,英軍統帥開始了瘋狂的進攻,英軍統帥不會想到實力懸殊的隆美爾居然能夠因此扭轉整個戰局,成為了北非戰場中的噩夢。


戰爭打響的時候,隆美爾用打飛機專用的88毫米的高射炮轟炸英軍的坦克集團軍,一時間英軍的坦克軍隊被這番“神操作”打的猝不及防,隆美爾開始全面掌控了北非戰場一敗再敗的局面,瞬間扭轉了整個北非戰局。


一個人輝煌之後,必然會經歷一場場的黯然失色。


因為隆美爾遇到了他的人生中重要的敵人-----英國陸軍統帥蒙哥馬利。


在北非的阿拉曼地區,隆美爾帶領的坦克集團軍和蒙哥馬利的坦克集團軍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大戰,數量的懸殊讓隆麥爾開始節節敗退,隆美爾希望此時的希特勒能夠下令撤退,沒有想到希特勒下令嚴守不撤,還撤掉了隆美爾。


1944年7月20號,“刺殺希特勒的行動”展開,這場刺殺行動將無辜的隆美爾牽連了進去,沒過多久的時間,希特勒下令準備逮住隆美爾,同時給了隆美爾兩個選擇:


  1. 服毒自殺

  2. 接受審判


1944年10月14日,53歲隆米爾在一輛奔馳車上服毒身亡。


隆美爾能夠和其他的法西斯將領們不一樣,也許是因為隆美爾的結局充滿了一絲絲悲情的色彩,同時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結局讓人們開始對這位法西斯將領有了不同的理解,所以特意將隆美爾塑造成了一位忠於國家、忠於元首的二戰優秀將領。


歷史總探長



也許是二戰中最好的。

隆美爾在成為將軍之前是個非常好的團級指揮官,他在非洲時是一名普通的軍團級指揮官——他看起來和以前一樣好,因為他大部分時間都比對手強得多。

他做得很好,因為他了解戰爭的戰術水平。當他在非洲擔任指揮時,他曾幾次瀕臨失敗,因為他從未真正過渡到作戰/戰區層面的指揮。運氣和英國的失敗使他在非洲取得了大部分成功。

他的自殺與他作為戰地指揮官的表現無關。

隆美爾對1940年法國的迅速失敗負有主要責任。

18個月後,隆美爾威脅要征服整個埃及,佔領蘇伊士運河,並進入中東油田——這將為德國贏得戰爭,不管當時其他戰線上發生了什麼,北非而且都只有少數幾個德國師。

寡不敵眾,武器嚴重不足,燃料短缺,不得不應對盟軍的制空權,隆美爾在北非和諾曼底被擊敗也就不足為奇了。他自殺了(作為叛國罪審判和處決的替代辦法),因為他知道1944年7月失敗的刺殺陰謀,而不是因為他打敗了盟軍。



如果隆美爾擁有他的對手盟軍將軍所擁有的資源,這場戰爭將會很快結束,並有一個不同的勝利者。

隆美爾死在了自己人手裡,但他給對手製造了不少麻煩,他作為一名優秀軍人,值得對手尊重。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隆美爾是一位備受世人尊敬的偉大將領,就連英國首相丘吉爾,對他都是刮目相看,佩服他的軍事指揮才能,稱他為二戰時期,最為偉大的將領之一。

儘管隆美爾也是軸心國集團中的一員,手裡沾滿了殺戮的血腥。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的美名,以及後人給予他的褒獎。

現在的德國就有很多以隆美爾為名的街道,還有隆美爾號戰艦。我想這些都是世人對他的讚揚吧。

隆美爾之所以和二戰其他臭名昭著的戰犯有所不同,可能和他從作戰時候的表現,有直接的關係。這也就是為什麼二戰之後,面對審判戰犯的時候,隆美爾沒有名列戰犯其中的原因。

隆美爾和其他將領不同的原因:

首先,隆美爾每次打仗之前,都會下達命令,不能濫殺無辜,尤其是不能對手無寸鐵的百姓進行殺戮。還有就是優待戰俘,儘管被俘虜的戰俘,是自己的敵人,但是,同時他們也是一名為國家而戰的軍人,所以,要給軍人一定的尊重。

我想這樣的隆美爾,肯定是與眾不同的,不但他的部下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就連他的對手,都對他稱讚不已。

其次,隆美爾的品格也十分的高尚,他始終忠於他的國家,忠於他的統帥,也就是當時的希特勒。

可以說他至死都沒有背叛過希特勒,儘管在他臨死前,他深深地陷入到了謀殺希特勒的疑案當中。

但是,他對希特勒的命令是絕對的服從的。

最後,他十分鐘愛他的家庭,尤其是他的妻子和兒子。甚至他能為自己的家人,獻出自己的生命。

在他的生命的最後,當他被定性為謀殺希特勒的嫌犯之後,希特勒給他了兩條路來選擇,一條就是服毒自殺,讓他享受國葬的待遇,使他的家人得到最高的優待。

另一條,就是他活,殺了他的家人。

面對這種艱難抉擇的時候,隆美爾毫無遲疑的選擇了犧牲自己,來保衛自己的家庭,儘管他對被慣於謀殺希特勒的罪名十分的不滿。

但是,他也不想辯解了,對於他而言,只要自己的家人能夠平安無事,那他死又有何懼呢?

也許,這就是一個合格的軍人,應該有的擔當吧,這也是世人敬重他讚揚他最為主要的原因吧。

當然了這些都是隆美爾,不同於二戰時期其他戰犯的一些高貴的品格。其實世人更加欣賞的是他的軍事才華。

一戰的時候,他就因為作戰勇猛,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十字勳章,那是,他還是一位偉大的陸軍將領。

可是,到了二戰的時候,從沒有裝甲作戰經驗的他,卻把德國最弱的第七裝甲師,帶成了“魔鬼兵團”,德國最為強大的一支裝甲軍隊。

尤其是隆美爾帶領的第七裝甲師橫掃法國的時候,他成為了德國最為偉大的“戰神”。因此,他也成為和曼斯坦因、古德里安,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三大名將中的其中一位。

大家都知道,真正成就隆美爾“戰神”美名的是在非洲作戰的時候,真是因為在這裡作戰,讓他得到了“沙漠之狐”的美稱。

當時隆美爾是臨危受命,幫助友軍意大利和英軍作戰。

意大利在利比亞、埃及等非洲地盤上屢戰屢敗,最後被英軍俘虜了16萬人。正是在這種敗局的情況下,隆美爾被希特勒派到了非洲。

隆美爾到了非洲戰場上,並沒有遲疑,而是重整旗鼓,還沒有等英軍反應過來,他就帶領著這些被英軍打的失去了信心的兵團,發動了猛烈的進攻。並且把英軍敢到了阿拉曼地區,等於,隆美爾僅僅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把之前意大利失去的土地,又重新給攻打了下來。

更加重要的是,隆美爾給自己的軍隊找回來了戰勝英軍的信心。

與此同時,隆美爾徹底的擊垮了英國士兵作戰的信心,正是他逼的英國連續換了三位最高統帥。直到英國另一位偉大的將領,蒙哥馬利的出現。

蒙哥馬利之所以能戰勝隆美爾,依仗的是比隆美爾多一倍多士兵,比隆美爾多三倍的飛機的和坦克。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沙漠之狐隆美爾受到了挫折回到了德國,沒多久他又被希特勒派去法國,阻止英美軍登陸的。

正是在英美軍登陸的時候,隆美爾被希特勒處死了。這位偉大的將領,就這樣隕落了。


史學達人


有:“沙漠之狐”之稱的隆美爾,之所以在二戰中受到敵我雙方的推崇,第一當然是因為其天才的軍事指揮才能;第二是因為他在納粹軍人具有難得的騎士精神,遵守戰爭法,尊重對手,不屠殺平民,也不支持希特勒的種族清洗。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英國的宣傳。

1941年1月,當意大利在北非的基業即將崩潰時,希特勒任命隆美爾指揮北非的德國軍隊。隆美爾到達後,不到兩個月就扭轉了北非戰局,佔領了除託卜魯克外的整個昔蘭尼加地區,在沙漠上揚起了隆美爾旋風,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


對於隆美爾在北非創造的輝煌戰績,英國議會當然是無法容忍的,很多議員將矛頭指向丘吉爾,認為丘吉爾的政策是錯誤的,並要求其下臺。

丘吉爾怎麼辦?他當然不會承認自己無能,那就只能是敵人太狡猾了!於是,丘吉爾拼命地、誇張地宣傳隆美爾,以此來推卸責任,堵住議員們的嘴。他在公開演講中表示:“儘管我們在戰爭中互相廝殺,但請允許我說,他(隆美爾)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對於英國極力宣傳隆美爾,希特勒曾開玩笑說:“如果我們極力宣傳蘇聯的元帥,那麼我們的士兵會把他們看成什麼?超人?”

由此可見,隆美爾在國際上的良好聲譽,至少有一部分是英國宣傳出來的。


非白非黑


也不盡然。

二戰戰犯臭名昭著的大多數是雙手沾滿無辜民眾血腥的真正戰爭罪犯,譬如納粹的蓋世太保和黨衛軍頭目將領,包括要人。

德國的國防軍高級將領大多被關押後釋放,只是追究其部分戰爭責任而對其名譽並沒有過多貶低。

被貶低名譽和執行死刑的是戈林之流,雖然有幾人用飲毒自盡脫逃,但名譽是真正的臭名昭著。

不少德國國防軍,如古德里安、曼斯坦因等等也是僅被關押、釋放,出獄後仍可著書立說,名譽上並沒有受太多影響。

回頭說說隆美爾。

他由於戰前確實是和納粹有過親密,特別是與希特勒的關係不錯,甚者可以越過上級與希特勒直接聯繫溝通。

但實質上,隆美爾依然屬於德國國防軍系列,不屬於納粹,也不屬於黨衛軍。

但他是幸運的寵兒,從西線戰爭,第七裝甲師一路狂飆,不顧軍紀到處留下蹤跡,使得其名聲大噪,備受關注,但也被國防軍的將帥們詬病。

有幸協助在北非讓英國人打得灰頭土臉的意大利人,積極防守被其改變為積極進攻。

再次名聲大噪,但卻攪渾一潭清水,使得希望相對安定西線而全力攻擊東線的德國總部大為惱怒,但也無可奈何。

北非戰爭,隆美爾達到人生巔峰,但也使得英美聯合攻擊展開,美國登陸西西里,西線開始不太平。

從法國戰爭和北非戰爭,隆美爾確實只是戰術天才而非戰略家,他追求榮譽而罔顧榮譽背後的代價。

丟了北非後的隆美爾,他與龍德施泰德成了西線防衛統帥。

搞了一大堆的大西洋壁壘,結果卻是毫無用途。

按道理講,這樣的將領是很糟糕的,但他很會作,如同明星一樣炒作自個,這樣的炒作,美國人也有一位,該老兄便是麥克阿瑟。

知根知底的人都曉得,可隆美爾卻做了一件令人改觀的事,那就是對刺殺希特勒表示支持,儘管是暗地裡支持或者只是同情而已,但這確實是了不得的大事。

一位軍界明星,元帥級別的人成了名義領導組成員,自然而然會掩蓋他所有的不堪過往。

特別說一句,隆美爾的成功得歸功於他的情報來源,而其情報來源是白痴的英美公開廣播電臺,隆美爾就是在北非一邊聽英美廣播,一邊與英國人作戰。

最後被發覺了,隆美爾就成了瞎子和聾子。

天意弄人,一位沽名釣譽且幸運的將軍最後在一件正確事件的私底下表態劃下一個理想的句點。


鴻哥iouyh福小鋪


隆美爾作為納粹名將,的確反常的沒有被人所憎恨。私人認為原因無外乎以下幾個:

第一,超高的軍事素養和指揮天才

隆美爾實在是太厲害了,他被稱為沙漠之狐,帝國之鷹,光聽名字就知道是一個狠角色,當時在非洲給英國也帶來了很大很大的麻煩。1941年隆美爾剛到非洲的時候,當時意大利軍隊毫無鬥志,德國援軍尚未完備,隆美爾憑藉超高的指揮技巧,給英國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打擊。一個能夠絕地求生的將領很難得不到世界各地軍迷的喜愛和對手的尊重。



第二,不參與政治的純粹軍事家

隆美爾雖然是為希特勒服務的。但是第一他不屠殺平民,第二他也不支持希特勒的屠殺政策,他的表現可以看出來,他只不過是服從國家的命令,而不是一個戰爭狂。隆美爾是一個在乎榮譽的人,擁有天然的貴族榮譽感,他取得勝利的手法都讓對手感到折服。丘吉爾曾在一次演講中講道:“儘管我們在戰爭中互相廝殺,但請允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第三,隆美爾是被希特勒逼死的,而且是為了家人

是的,隆美爾雖然是希特勒的愛將,但是卻是希特勒把他給逼死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隆美爾涉嫌刺殺希特勒,希特勒給了他兩個選擇,第一是自己自殺,然後自己全家老少受到照顧,第二全家被殺,他選擇了前者。對於一個受到喜愛的人來說,大家肯定更願意相信他真的去試圖刺殺希特勒,如果他參與了進來,說明他並不是一個盲目的將軍,他也考慮過如何去終止這場戰爭。其實隆美爾為了保全家人選擇自殺,我注意看出來,這一個人是對家庭負責任的。既然如此,你要恨他,又能有多恨吶?



最後,雖然隆美爾有很多比較好的品質,但是也必須能看出他是納粹的幫兇,即使他沒有參與去屠殺平民,但是他服務的人是一個大魔頭。


小人物眼界


隆美爾全名埃爾溫·隆美爾,出生於符騰堡邦海登海姆市,納粹德國陸軍元帥,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與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人們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德國戰敗後按理說納粹應該受到懲罰,可是為什麼隆美爾卻能躲過懲罰?


1.不濫殺無辜

雖然隆美爾身為納粹將領,但卻並沒有執行希特勒的滅絕猶太人政策,相反還經常上書希特勒希望可以取消此項政策。他甚至公然拒絕希特勒屠殺猶太人命令,從軍人角度來看無疑隆美爾是一位有著職業操守的軍人,他不虐殺無辜,不沾染無辜的鮮血,不牽扯任何戰爭之外的事,這也是他身為國防軍人的一個原則。因為他的性格所以才能避免戰後被清算,直到現在還能在歐洲許多地方看見隆美爾的紀念館。但是他這樣的性格卻成了和希特勒的衝突點。

2.優秀的指揮才能

身為一個優秀的作戰指揮官,這點本身就很容易受到自己人乃至敵人的尊敬。就連丘吉爾也曾誇讚過隆美爾“拋開法西斯的事業不說,隆美爾是一個了不起的將軍”。在第一世界大戰中隆美爾就展現了他優秀的指揮才能,曾領導三個士兵擊敗了20名左右法軍的進攻。

1941年,隆美爾被任命為德國非洲軍軍長,結果他一戰成名,他帶領著他的裝甲師在戰場上勇猛穿插。把為數不多的德軍和意軍組成混合縱隊。利用英法聯軍輕敵、守備薄弱的有利時機迅速調兵遣將。在已方兵力遠少於盟軍的前提下從塞爾提向穆爾祖赫發起進攻,一舉挺進450英里,九天之後,他又指揮部隊攻佔了艾阿格海拉地區的要塞、水源和機場,佔領了馬薩布萊加。他對戰局的把控和對環境的利用,成功創造了多處以少勝多的戰局。在隆美爾的指揮下英法聯軍不斷敗退,他也因此被形象稱為“沙漠之狐”。因為扭轉了北非戰局,他被升任為陸軍元帥。後來因為蘇德戰場過於膠著,無法分兵北非,導致隆美爾在缺乏援軍的情況下只能撤軍。



3.優秀的個人魅力及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作為一名優秀的作戰指揮家自然少不了刺殺,在1941年,一次名為“腳蹼”的行動中,59人刺殺隆美爾,僅有兩人成功脫逃。隆美爾知道後,為表示對英國突擊隊勇氣的尊敬,下令對刺客進行葬禮,還將墓地照片郵寄到他們的家中。這也是後世對隆美爾好評如潮的一個因素之一。另外,他對妻子也是疼愛有加,打仗期間仍不忘給妻子寫情書,在他死前一共給妻子寫下了1000封左右的情書(雖然這些信在後來都被美軍搜走了,但是信的落款為埃爾文所以沒有被歸類為隆美爾檔案之中,直到戰爭結束多年才回到他妻子手中)。雖然是情書,但是信裡面有對軍隊的直接描述,行軍計劃,以及對希特勒的部分描述,這也成了後來研究二戰歷史和德國軍事體系的重要資料。

真正讓隆美爾留下美名的還是那次沒成功的“刺殺希特勒”行動,涉及人員中摻雜高層、貴族。就連隆美爾也被捲入其中,儘管他自己及家人都聲稱其無罪,但是在涉案人員的刻意指控和栽贓下。隆美爾最終還是沒能保全自己。1944年8月12日,剛剛從美軍轟炸中受傷出院不久的隆美爾就見到了來抓捕自己的人。並且來人告訴他有兩個選擇,選擇自殺給予國葬待遇,選擇審判,按叛國罪處死,並且其家人也會受到連累。為了不禍及家人,他毅然選擇自殺,跟隨接引他的人乘車鑽入樹林服毒自盡。為了避免德國民眾對納粹組織產生過激反應,官方宣佈隆美爾突發性腦溢血死亡,給予國葬待遇。


生前倍受尊重的隆美爾死後也被人們讚揚。一代“沙漠之狐、帝國之鷹”就此落下帷幕。因為其高尚的人格和正直的軍人作風才使得他免受懲罰,他的騎士精神也為他贏得了西方人民的尊敬。


歷來現實


隆美爾從來不殺害、不虐待俘虜,不殺害平民,也從不破壞非軍事設施。他在戰場上卻又十分狡猾勇猛,令他的敵人吃了許多虧,這是他贏得許多對手尊重的原因之一。丘吉爾首相、蒙哥馬利元帥和巴頓將軍,都對他評價很高。

雖然終身為納粹帝國效力,替第三帝國打了許多大勝伏,但他始終沒有加入納粹黨。他是一個純粹的職業軍人,一切從有利於戰鬥、保護士兵的實際出發,為此,他敢於違抗希特勒的命令,也是少數幾個對希特勒講真話,和希特勒爭論時拍桌子的高級軍官。

所以,隆美爾也被認為是最正直、最正派、最有騎士精神的德軍將領。後世為二戰德軍將領建有紀念館、墓地的不多,隆美爾是個例外。在埃及和隆美爾最後居住地烏爾姆,都有隆美爾紀念館。隆美爾被迫服毒的地方,也有建立碑。

至今,每到他逝世的週年紀念,還有他從前的部下和對手的後代、二戰史研究者和崇敬他的人,來到他的墓前、服毒地或紀念館,憑弔他,緬懷他。現在,德國還有兩處軍事基地、22條街道以隆美爾的名字命名。他被稱為“勇敢的騎士”、“暴政受害者”。

1944年7月,隆美爾乘車視察“大西洋壁壘”時,被美軍飛機炸中,車毀人傷。在醫院搶救多天後生命無大礙,卻眼不能視手不能寫,被批准回到烏爾姆的家中休養。戎馬一生的隆美爾,享受難得的與家人團聚的時光,渾然不知死亡正在悄悄走進。

7月20日,謀殺希特勒的“斯陶芬貝格計劃”失敗,清洗與搜捕潮席捲全德國,多人被捕受刑被處死,其中有人供出了隆美爾的名字。希特勒下令組成5人小組專對隆美爾進行調查。這5個人向來嫉妒希特勒對隆美爾的寵信,也不喜歡他耿介的軍人作派。

5人小組調查的結果,當然是隆美爾有罪。10月14日,希特勒派出兩名特使,轉告了他給隆美爾的兩個選擇。一是隆美爾自行了斷,死後享受國葬待遇,家人不受牽連,遺孀可領取元帥撫卹金。二是公開審判,隆美爾被判死刑,家人也會被逮捕審判。

為了保護家人,隆美爾選擇了前者。與妻子兒子告別後,隆美爾穿上他非洲軍團的夾克,拿上元帥杖,上了特使們乘坐的歐寶車。車開出隆美爾家兩公里後,停在路邊一片小樹林旁。隆美樂接下特使遞過來的氰化物膠囊吞下肚,5分鐘後毒發身亡。

官方的訃告稱,隆美爾死於顱骨骨裂引發的大腦拴塞。希特勒向隆美爾夫人發去唁電,下令全國哀悼,併為隆美爾舉行了國葬。埋葬地點也根據隆美爾的要求,在家鄉烏爾姆而不是首都柏林。代表希特勒赴烏爾姆參加葬禮的倫德施泰德,也真以為隆美爾死於術後併發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