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是醫術高明的醫生,越會說話?

為什麼越是醫術高明的醫生,越會說話?


語言,也是可以療傷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次疫情,我們除了感動於醫護人員在最危險時刻的逆行,以及他們工作的艱辛不易,同時,也發現醫護人員這個職業群體,他們整體上說話的水平明顯高於多數其它行業領域的職業人士。

不管是參加工作沒多久的95後護士,還是身經百戰的主治醫生,他們說出來的話,要麼讓人感覺貼心,要麼感覺溫暖,要麼感覺有水平,要麼感覺有境界,要麼感覺很風趣,要麼感覺接地氣…而越是醫術高明的醫生,越是會說話,比如,鍾南山院士,和最近爆紅的張文宏醫生。

人們都知道鍾南山院士是一個敢講真話的醫者,但講真話之外,鍾南山院士還是一個特別會講話,講話讓人聽了特別舒服,讓人有如沐春風的感覺。

比如,他會鼓勵年紀大的病人說,“你比我還年輕,你沒問題的”;而遇到很自我嘴裡話多的患者,他會幽默的說,“是你看病還是我看病?”;而在武漢封城做出如此巨大的犧牲時,鍾老滿含熱淚地說,“

武漢本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這句極高境界的話,給了無數身處至暗時刻的武漢人民一絲溫暖和光亮,也給了他們堅持下去的信心和力量,這個時候,武漢人最需要的是肯定、鼓勵,而不是歧視和排斥。


為什麼越是醫術高明的醫生,越會說話?

而另一個極會說話的網紅醫生張文宏,網絡上到處在流傳他的金句。這麼會說話的醫生,讓人們甚至忽略了他是全國最好的感染科主治醫師之一。比如,有病人會感念他的幽默,“…我去看過他的門診,他直接給我說,你沒病,你就是最近生活有點不順。”再比如這句“你們是英雄,你在家裡不是在隔離,而是在戰鬥…”這些話說的都是很機智又高情商。


為什麼越是醫術高明的醫生,越會說話?

在抖音上,有一個賬號“餘昌平醫生”,他是武漢最早一批抗疫的醫生,同時自己也被感染後又治癒了。但他在治癒過程中,通過抖音把自己的經歷幽默風趣的分享出來,很快就吸引了上百萬粉絲。他心態樂觀,語言幽默,也給了無數人戰勝這個病毒的信心,消除了大家無謂的恐懼心理,這也是功德無量的。


為什麼越是醫術高明的醫生,越會說話?

所以,真正的大醫,不僅僅是簡單的醫術高超、技術超群,而是因為他們都特別理解患者的心理,並且特別能通過自己的語言,去安慰鼓勵患者,並能成功鼓勵患者轉變心態,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思維和行動去配合醫生的治療。

鍾南山院士在給學生上課時曾說過,我們不是在醫病,而是在醫病人。所以,真正的大醫,不僅在醫病,同時也在醫人,而語言就是他們治病救人的重要工具之一,因為,語言可以用來傷人,但也可以用來療傷。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施暴者那裡,語言可以作為暴力工具,但在施救者那裡,語言就是療傷的工具。最近,看到無數醫護人員在重症患者病床前,握住患者的手,安慰鼓勵患者堅持下去的各種話語,讓人無數次淚目。

作為旁觀者,我們看到醫護人員如此努力救治,我們都會感動,試想一下,如果是我們自身躺在病床上,聽到他們的寬慰鼓勵該是怎樣的心情?有時不為自己,也為了這些可愛可敬的醫護人員,我們也會堅持下去,不能辜負他們的一片愛心,不能讓他們的努力白費。


為什麼越是醫術高明的醫生,越會說話?

這兩天央視面對面欄目主持人董倩採訪一了一個叫劉猛的24歲年輕人,他在感染新冠病毒被治癒後,念念不忘當初照顧他鼓勵他的江西女護士,但很遺憾,他出院時甚至找不到那個女護士當面說聲“謝謝!”,因為她太忙了。

他說,當他在心情沮喪甚至絕望的時刻,是這護士跟他說,

“小夥子,你多大了…你才24歲,你不要怕,相信自己一定沒事的。”一句暖心話,一個堅定的眼神,給了劉猛莫大的鼓勵,也讓他忘記了恐懼。

為什麼越是醫術高明的醫生,越會說話?

出院後的劉猛一直在尋找那位曾經鼓勵照顧過他的女護士,但沒能如願,最後他以感恩的心態,通過自己的公司給醫院捐款五萬,並號召朋友捐資捐物。劉猛尋找江西楊護士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後來在大家的幫助下,劉猛回到方倉醫院終於見到了自己的救命恩人楊輝利,雖然說是見面,當仍然是隔著重重的防護服和二米遠的距離,只能聽到聲音。

但見到劉猛後的楊護士說的話仍然令人感動,她說,“若不是疫情當前情況特殊,真想握手或者抱抱他。”在這樣的時刻,楊護士的話,還能這麼溫暖鼓勵人。


為什麼越是醫術高明的醫生,越會說話?


其實,文章寫到這裡,

說這些在前線抗疫的醫護人員很會說話,我覺得還不夠恰當,因為有心機的人有時說話也會讓人很舒服,但對於真正在治病救人的醫護工作者來說,是他們有一顆無差別的愛心。他們是在用心說話,而不僅僅是用嘴說話。因為心中有愛,他們的語言就會有愛,他們的眼神就會有愛。而一顆良善的愛心是能被感知的,即使一句話也不說。

從管理者、領導者的角度看,有時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也會遇到有問題的員工,但有時為什麼解決不了問題,也理順不了與人的矛盾、衝突?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我們大部分人只把關注點放在瞭如何解決問題上,忽略了對人的情緒、態度、心理和思維方式的疏通。這種情形導致一些管理者在處理問題時,對人的態度沒有耐心,言語粗暴,最終導致問題被人為抵制、惡化。

也就是說,這種只解決問題不照顧人的做法,只是在治病,而不是治病人。結果就是,你可能解決了一時的問題,但可能很快又舊病復發,最終治標不治本,耗費大量的管理成本。

所以,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既是向那些在一線抗疫的醫護人員致敬,同時也是學習他們不僅會治病、更會通過語言療傷的高境界的領導力。

從領導力的角度看,語言是有力量的,語言可以傷人,但也可以療傷。事實上,所有優秀的領導者,都善於駕馭語言的力量,去激勵他人做出最好的結果,而不是通過不恰當的語言,讓事情變得越來越糟。

但另一方面,就算一個人不想成為領導者,但他所出口的話語,依然會帶給人這樣或那樣的影響,而這些影響,不是好,就是壞。

我在五六年前,即開始注意一個人的語言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其中有兩段話,對我影響深遠,最後一併分享給大家:

“汙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聖經》以 4:29)


“注意你的思想,因為它將變成言辭;注意你的言辭,因為它將變成行動;注意你的行動,因為它將變成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將變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將決定你的命運。”

——撒切爾夫人


何諝雄

橄欖領導力中心

2020年2月29日

廣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