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靈湖探勝

從八仙天池下來,我們再到神奇的靈湖探秘。相傳“靈湖......有大松三株數百年,盤曲蒼翠,直上雲霄。每風雨交至,籟由天發,如聽濤聲,縣八景所謂靈湖松籟即此”。(《武宣縣誌》清嘉慶十三年·山川)

我們從武宣縣城往東鄉方向10公里,就從路邊看到了靈湖村巍峨娟麗的“靈湖松籟”大門。大門楹聯“湖光映日,造就將軍勵今人;靈氣縈門,育成進士輝先祖” 高度概括了靈湖村的人文景觀,也寄託著人們對田園生活的嚮往與耕讀傳家的美好願望。

從大門駕馭幾分鐘就到了靈湖村的村級文化廣場裡,擺放了一尊真牛大小維妙維肖的天然犀牛形奇石,給靈湖村增添了不少靈氣。廣場旁邊的張氏“世德堂”,一塊塊“文魁”、“選魁”、“進士第”、“將軍第”、“大夫第”燙金牌匾會向你述說歷代文人武將奮鬥的軌跡。“崇文育德”,身口相傳;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凸顯了靈湖文化傳承的力量。

據《武宣縣誌》民國三年·古蹟·“靈湖松籟”的描繪:“湖岸古松三株,蓋數百年物,蛟蟠猊蹲,鱗爪駭愕,銅柯鐵幹,最為奇古。湖壖煙火半村,斜陽曬網,一林煙樹,蒼翠團雲。每松濤激響,清送湖心。漁叟鳴榔,歌聲迭起。與靈臺梵唄,水月鐘聲遙相應答不啻。挾雲璈而唱,紫雲迥也。”

如今,時光沐浴的靈湖已經褪去了昔日的浮華,多了更加迷人的景緻。冬日的湖面在金色的陽光照耀下盪漾著瀲灩光影。湖邊是一條詩詞長廊,專門鐫刻了歷代名人歌詠靈湖的詩情雅作,內涵豐富的寓意,令遊人在遊覽靈湖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品嚐靈湖文化的大餐。大榕樹下碩大的“靈湖”碑刻旁是汩汩上冒的湧泉,它激起了靈湖蒸蒸日上的靈氣。很多小魚兒在清澈見底的湖水中嬉戲暢遊,天上的彩雲與湖邊的奇花異草交相輝映,靈石(犀牛奇石)、靈波、靈姿、靈樹、靈地、靈湖,小橋流水人家,人文風情和現代湖光山色完美融合,交織出新的風采與魅力。

據歷史記載,

武宣靈湖探勝


武宣靈湖探勝


武宣靈湖探勝


武宣靈湖探勝

靈湖有“三靈”,第一靈,是因為“靈湖在縣東二十里,泉出地中,四時不竭,在廂裡田畝資以灌溉。”(《武宣縣誌》清嘉慶十三年·溝洫)靈湖的水從地底深處冒出,泉泉相擁,四季不涸。既灌溉著靈湖村和臺村近萬畝田地,又養育著一方民眾。第二靈,原因是“湖東北有靈臺寺,相傳佛像自他處飛來。”《武宣縣誌》清·嘉慶十三年·壇壝)記載:“靈臺寺在靈湖東,地素荒野。陳氏亡牛,至其地見如來像三尊,跌坐叢荒中。因禱之曰:“如獲牛,願即建寺。”既雨,果然因創造焉。有記碑。”據史載,有一個臺村人陳氏放牛時牛失蹤了幾天都找不見,後來在靈湖邊見到三尊慈眉善面的如來像端坐在草叢中,一驚跌坐在地,隨即爬起來拜了三拜許願道:“如果找到丟失的牛,願為你建一座寺廟。”後來果真在靈湖的東邊找到多日不見的牛,陳氏認為這個地方很靈,於是就籌資建了一座廟來祭拜。因為地方是靈湖村的,臺村人建廟,就把它稱為靈臺寺。第三靈,原因是圍繞靈湖這條水出了四個進士一個將軍一座古城。靈湖流經靈湖、臺村、舊縣。歷史上出了一大批文人墨客、進士、將軍。靈湖村66歲的村民張文飛說:“進士張夢驥,武功將軍張開成,兩粵宗師、江南才子鄭小谷。整個村有文舉人108人,加上貢生、生員有200多人。鄰村兄弟進士陳仁、陳旭當年就是在靈湖的靈臺寺苦讀而功成名就的。”而靈湖的下游就是舊縣村。曾經是宋末明初武仙(武宣)有史記載的縣城遺址。這正應驗了唐朝詩人劉禹錫的那句話:“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