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戰爭”|為何說“法國成就拿破崙,黎塞留締造法國”?

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加之龐大的領土和人口,法國一直以來都是歐洲大陸上的強國之一,尤其是在德意志分裂之後,法國在歐洲的發展更是少了一大阻礙。然而,優越的條件並不一定帶來國家的強盛,一個國家的強盛需要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採取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政策,如此才能使國家走在世界的前列。

而在法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法國的領導人實際上走過不少的彎路。因此,當我們回顧歷史時,會發現儘管法國擁有著優越的條件,但法國並不一直都是歐洲的霸主,即便是在德意志長期分裂的時期,法國仍然難以在歐洲大陸稱雄。之所以如此,是由於法國內部錯綜複雜的社會與宗教情況,導致法國國內常常矛盾重重,難以集中力量進行發展。

因此,我們會發現,法國的強盛往往伴隨著一個強勢領導人的出現,強勢的領導人往往可以統一國內力量,打擊阻礙發展的勢力,從而使得法國迅速走上發展的道路。這樣的強勢領導人,大名鼎鼎的拿破崙當然算一位,本文所要講的黎塞留也要算一位。應當說,黎塞留是促進法國資本主義發展,推動法國成為歐陸強國的一位極其重要的功臣。

“三十年戰爭”|為何說“法國成就拿破崙,黎塞留締造法國”?

法蘭西的締造者:黎塞留

黎塞留新政前的法國

在具體講述黎塞留以及他的新政之前,我們需要先對當時法國的社會以及經濟狀況有一個瞭解,因為只要瞭解了這一時期法國的社會、經濟狀況,我們便可以清晰地看到黎塞留改革的目的以及其必要性了。

黎塞留於1585年出生於巴黎,在1624-1642年期間擔任法國的首相。這一時期的法國,商品經濟以及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絲織業、印刷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由於對外貿易的發展,馬賽、波爾多、南特等新興港口城市開始在國內嶄露頭角。

同時,法國的傳統農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帶來一個後果,那便是在社會上出現了全新的階層——資產階級階層以及市民階層。新興的資產階級在經濟上富裕之後,便希望在政治上發聲,以此來進一步地保衛和發展屬於資產階級的利益,而這就使得新興的資產階級與傳統的封建貴族產生了衝突。

“三十年戰爭”|為何說“法國成就拿破崙,黎塞留締造法國”?

黎塞出生地:巴黎

法國的封建貴族在14、15世紀的法國勢力龐大,他們不僅與新興的資產階級產生衝突,甚至與國王之間也存在著矛盾與衝突,而這種狀況則是由法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造成的。在法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國王作為權力最大的封建主將自己的領地層層分封給其下屬的貴族,這些貴族因而擁有了自己的領地與勢力範圍,他們在自己的領地之內是最高的存在,而國王對於這些貴族則沒有直接的管轄權,這就造成了一種情況——“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也就是說貴族所轄領地的騎士以及農民並不聽從法國國王的命令,而是直接聽從所屬貴族的命令。

這種情況自然造成了封建主勢力的坐大和國王權力的衰微,但是,王權總是有著擴大與集中的趨勢的,因此,法國曆代國王擴大與集中王權的嘗試自然就與封建主的利益產生激烈的衝突,正如《中世紀西歐的城市、市民與資本主義的產生》一書中所說的:“王權和附庸之間進行著不斷的鬥爭,兇野的叫喊聲在這個漫長的時期中淹沒了一切……”。

“三十年戰爭”|為何說“法國成就拿破崙,黎塞留締造法國”?

法蘭西時期的貴族們

而資產階級之所以與封建貴族產生衝突,則是由於工商業的發展安定的生產環境、充足的勞動力以及龐大的市場,而封建貴族所轄的土地則恰好把大量的勞動力束縛在了土地上,強迫這些勞動力為封建貴族服務,這自然就引起了新興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之間的衝突。不僅如此,封建貴族還在一些地方公開設卡收稅,甚至搶劫商人錢財,這些對於資產階級利益都是極大的損害,雙方自然是針鋒相對。

如此一來,新興資產階級便與國王有了同一個敵人——封建貴族,這就為黎塞留實行的新政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黎塞留既可以得到國王的支持,也可以得到大量新興資產階級的支持。當然,雙方的目的並不相同,國王希望的是加強王權,他希望以資產階級為武器來對付封建貴族,而新興資產階級則希望通過國王來打擊封建貴族,掃清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而黎塞留的新政措施,則正可以歸結為這兩方面的內容:加強王權與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三十年戰爭”|為何說“法國成就拿破崙,黎塞留締造法國”?

17-18世紀的法國地圖

黎塞留新政的措施

在黎塞留新政之前,資產階級與舊封建貴族之間、國王與舊封建貴族之間的鬥爭日趨激烈,但離分出勝負卻還有不小距離。馬克思對於這一時期法國的社會狀況有著十分準確的評價:“舊封建等級趨於衰亡,中世紀市民等級正在形成現代資產階級,鬥爭的任何一方尚未壓倒另一方”。在這種情況下,黎塞留出現了。

黎塞留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學習過神學和軍事,1616年的時候由呂宋主教被升任為國務大臣,1624-1642年期間擔任法國首相。他之所以開展新政,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王權和提高法國的國家地位,聯合資產階級只是一種手段,正如黎塞留自己所說的:“我的第一個目的是使國王崇高,第二個目的是王國榮耀”。為達到這一目的,他在政治、經濟、對外關係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在政治上,他開始重用“穿袍貴族”,並通過加強法律法規對於貴族的懲治力量,對舊貴族施以嚴厲的打擊。

所謂“穿袍貴族”,簡單來說就是通過金錢獲得貴族身份的貴族,這些人一般是擁有雄厚資產的資產階級,他們通過諸如販賣公債、借款給政府、購買破產貴族的財產及爵位等方式獲得國王的封賜和貴族身份,並進而獲得一系列的特權。

“三十年戰爭”|為何說“法國成就拿破崙,黎塞留締造法國”?

油畫中的“穿袍貴族”

這些“穿袍貴族”與傳統的舊貴族不同,他們並沒有深刻的傳統封建貴族的觀念,他們實際上就是有著貴族身份的新興資產階級。黎塞留重用這些新興資產階級,實際上就是就對舊的封建地主階級的殘酷打擊。除此之外,黎塞留為了加強王權和中央集權,設立了由首相直接進行領導的各部大臣,間接地架空了由封建貴族把持的“國務會議”,將權力完全集中到中央以及首相手中,國家的行政事務不再通過貴族的“國務會議”來決斷,而是由首相本人進行決斷。

其次,在經濟上,黎塞留通過發放補助金、減免賦稅、實行關稅保護以及授予資產階級特權等一系列的措施,推動和鼓勵資本主義手工業以及商業的發展。同時,為了在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同時打擊封建貴族,黎塞留甚至還重新開啟了用金錢購買貴族頭銜的政策,使得大批的資產階級在他的治下獲得了貴族頭銜,這對於舊貴族同樣是一次極大的削弱。除此之外,黎塞留還通過剝奪教會財產、加重對於農民的稅負壓力等方法,為國家聚斂財富。

“三十年戰爭”|為何說“法國成就拿破崙,黎塞留締造法國”?

法國資本主義下的蓬勃發展場景

最後,在對外關係上,黎塞留則通過參參加著名的“三十年戰爭”,推翻哈布斯堡王朝在歐洲的霸權,樹立起法國在歐洲的霸主地位。“三十年戰爭”完全體現了黎塞留作為強勢領導人的風采,他也因為“三十年戰爭”被譽為“西方外交學之父”。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黎塞留在“三十年戰爭”中完全跑開了中世紀歐洲對於宗教的成見,完全將法國的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為了法國的國家利益,他不惜採取一切外交手段來達到目的。

為了遏制德意志的統一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發展,黎塞留本人作為天主教的紅衣主教不惜與歐洲的新教國家聯合對德意志天主教諸侯以及哈布斯堡王朝作戰。在黎塞留看來,宗教的同一已不重要,爭取法國的國家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而黎塞留也確實通過一系列精彩的外交與軍事手段,擊敗了哈布斯堡王朝,使得法國取代哈布斯堡王朝成為了歐陸的霸主。而“三十年戰爭”,實際上也成為了檢驗黎塞留新政效果的最好試金石。

“三十年戰爭”|為何說“法國成就拿破崙,黎塞留締造法國”?

1618-1648年,法國“三十年戰爭”

結語

黎塞留在法國曆史上的地位,實際上並不遜於拿破崙。黎塞留雖然沒有如拿破崙一樣橫掃四方,但他同樣通過參加“三十年戰爭”,使法國登上了歐陸霸主的地位。除了軍事上的成就之外,他在政治以及經濟上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同樣如拿破崙一樣,極大地推動了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這些措施對於法國日後的發展意義是極其重大的。

黎塞留的新政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效,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看到了發展的趨勢,也就是資本主義發展以及王權集中的趨勢,並且不遺餘力地推動這種趨勢的發展。作為天主教的紅衣主教,他也並沒有保護教會的利益,而是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這種做法實際上為日後的政治家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同時從黎塞留身上可以看到,一位領導人應當看到時代的發展趨勢,同時需要有足夠的決心及手段採取措施,推動國家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如此一來,國家才有可能取得迅速的發展。

參考資料:《中世紀西歐的城市、市民與資本主義的產生》、《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