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德軍總參謀部的發展史(一):從軍需總監部到普魯士總參謀部

德軍總參謀部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出色的參謀部,是德國軍事機構的基石和智囊團,也是德國陸軍的“大腦”,正因為有德軍總參謀部的存在,德國軍隊在長達兩個世紀的時間裡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之一,並取得了一系列歎為觀止的軍事成就,德軍總參謀部儼然已經成為了各國總參謀部的效仿對象。但是這樣一個偉大的軍事參謀機構也並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同樣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和完善的過程,這是數代總參謀部軍官的努力,回顧德軍總參謀部的發展歷程仍舊具有深刻的意義!

淺談德軍總參謀部的發展史(一):從軍需總監部到普魯士總參謀部

普魯士時期的總參謀部


• 弗里德里希時代的軍需總監部

德軍總參謀部的前身就是普魯士總參謀部,而普魯士總參謀部的前身即軍需總監部,因此有必要解釋下軍需總監部的由來,它可以說是德軍總參謀部發展的源頭。弗里德里希時代(17世紀50年代)的普魯士已經開始組建常備軍並大規模的擴充軍力,軍隊從幾萬人增長到幾十萬人,僅靠最高統帥(普魯士國王)無法有效指揮和管理這支龐大的軍隊,需要組建專門的輔助機構來協助最高統帥,一些現代的總參謀部勤務便開始出現了,例如制定動員和作戰計劃等。不過當時這些勤務並沒有集中在一個部門,而是由數個部門分別擔負,共同向最高統帥(國王)負責。

淺談德軍總參謀部的發展史(一):從軍需總監部到普魯士總參謀部


當時普魯士軍隊設有侍官總署、軍需總監部、野戰縱隊獵兵和旅少校四個機構,侍官總署最初只負責軍官的人事問題,因為當時軍官的任命和罷免都要經過國王的同意,後來侍官總署的職能被擴大了,使之成為一個能夠參與指揮作戰的執行機構,按照最高統帥的意圖起草命令,併為最高統帥提供一些專業的建議,當時的侍官長已經相當於最高統帥的參謀長。軍需總監部則負起諸如選擇行軍道路和宿營地、構築野戰陣地等技術性任務,減輕最高統帥的負擔,當時的軍需總監部還只是一個輔助性的技術部門,無權參與作戰指揮。野戰縱隊獵兵主要任務是在缺少足夠地圖的情況下,勘察地形和為行軍部隊指引道路,也就是擔負偵察敵情和蒐集情報的任務。“旅少校”相當於機動的秘書官,負責為將軍們起草報告和擬訂表格清單。

淺談德軍總參謀部的發展史(一):從軍需總監部到普魯士總參謀部

普魯士士兵


• 法國國防部辦公室

事實上,第一個真正具有現代總參謀部雛形的機構並不是普魯士的軍需總監部,而是拿破崙時代法國的國防部辦公室,當時的法軍已經是上百萬的龐大軍隊,儘管拿破崙是一個偉大的統帥,但是僅靠他一人也不可能對分散在各個戰場上的軍隊實施直接的指揮,國防部辦公室分擔了人員、物資的補充和部隊的編組等勤務,使拿破崙能夠專心於指揮作戰。法國的國防部辦公室同樣沒有作戰指揮權,也沒有戰略計劃的制定權,這主要因為法國有拿破崙這樣的天才統帥,而這樣的軍事天才並不是每個國家、每個時代都能擁有的。

淺談德軍總參謀部的發展史(一):從軍需總監部到普魯士總參謀部


• 軍需總監部的改組

1801年,普魯士男爵馮·馬森巴赫上校向國王提交了關於組建普魯士總參謀部的報告,馬森巴赫要求在和平時期就組建一個常設的總參謀部。他還認為,總參謀部應能獨立自主地針對任何可能發生的戰事擬訂作戰計劃。總參謀部的工作領域應按3個“作戰區域”即奧地利、俄國和法國,劃分為3個處。此外,他還要求將來的總參謀有權直接向國王報告,並將此視為總參謀長的最重要的權力。國王雖然沒有完全同意馬森巴赫上校的建議,但是根據他的建議開始改組軍需總監部。,總監部劃分為3個處,負責3個戰區,分別隸屬於3個副總監,第1處(奧地利戰區)負責維斯瓦河東岸地區,;第2處(南部戰區)負責中德、南德地區;第3處(西部戰區)負責西部地區,這樣軍需總監部第一次擁有了正式總參謀部的雛形。雖然對新改組的軍需總監部定位並不明朗,但是一批接受正規軍事教育的總參謀部軍官已經被培養出來。

淺談德軍總參謀部的發展史(一):從軍需總監部到普魯士總參謀部


1806年普魯士和法國爆發戰爭,普魯士軍需總監部的各處長分別出任各普魯士軍團的參謀長,各軍團總司令顯然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具備相當能力的參謀長,這些總參謀部軍官沒能參與到戰役的制訂和指揮中,結果普魯士軍隊遭遇了慘敗。戰後拿破崙評論普魯士軍隊是一支很好的軍隊,但是卻沒人懂得指揮,這一評論雖然過激,但是也說明普魯士軍隊的指揮體系已經大大落後了。戰爭的慘敗加速了普魯士軍隊的改革進程,可以說正是這場國家危機促使了普魯士總參謀部的誕生。

• 普魯士總參謀部的誕生

時任普魯士軍事改革委員會負責人的沙恩霍斯特正式開始組建普魯士總參謀部,代替原來的軍需總監部。新的總參謀部組建下設4個處,第1處

淺談德軍總參謀部的發展史(一):從軍需總監部到普魯士總參謀部

普魯士總參謀部的創始人沙恩霍斯特


負責戰略戰術,第2處負責軍隊內部事務,第3處負責補給,第4處負責炮兵和彈藥事務。除了設置總參謀部外,在軍團、師級戰術單位也設置參謀部(包括一名參謀長和數名參謀軍官),以減輕中高級司令官在計劃、組織和實施各項措施時的負擔,適應軍隊機構的不斷複雜化。事實上此舉意味著總參謀部軍官將全面介入軍隊的戰略戰術層級指揮,參與作戰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和司令官共同負責戰局。

淺談德軍總參謀部的發展史(一):從軍需總監部到普魯士總參謀部


1813年,普、俄、奧、英、瑞典聯盟和法國爆發戰爭,這是檢驗新組建的普魯士總參謀部能力的一次絕佳機會,普魯士軍隊的作戰計劃基本由普魯士總參謀部制定,總參謀長(當時叫軍需總監)沙恩霍斯特親自出任普魯士西里西亞軍團的參謀長,輔助司令官布呂歇爾指揮作戰,可以說總參謀部參與了作戰計劃的制定和執行的全過程,並贏得戰爭的勝利,打敗了法國,攻入了法國首都巴黎。值得一提的是沙恩霍斯特在戰爭期間因病去世,軍需總監首席參謀官(相當於副總參謀長)格奈澤瑙接任了其職務,成為了新的總參謀長。普魯士總參謀部在危難時刻出色地經受了初次考驗,它已成為軍隊的一支未來的一流領導機構。但是,總參謀部作為最高軍事領導顧問的任務卻還沒有得到明確,它的地位和權限仍沒有定論,總參謀部仍舊是戰爭部下屬的一個部門,並未完全獨立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