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縣:老道口軼事

據史料記載,早在金朝(公元1115年——1234年)時期,黃河流經道口,因此處為黃河左岸金堤上的一個渡口,最早系一李姓人家在此擺渡為生,故稱李家道口,至今已有八、九百年的歷史。

清朝乾隆年間,道口開始日日有集。到了清朝光緒年間至民國時期,水路更加暢通,上可達百泉,下可抵天津。道口在近5公里的衛河河段上,設立了10多個碼頭、渡口和矼槽。道清鐵路(浚縣道口鎮至博愛清化鎮)於1906年建成通車。水陸交通的便利,使道口成為商賈雲集、人煙輻輳,遠近文明的“水旱碼頭”,被譽為“小天津衛”的美稱。

河南滑縣:老道口軼事


河南滑縣:老道口軼事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同年11月國共兩黨駐軍為防止日軍侵入中原,將該路路軌拆除,鐵路從此被毀。上世紀60年代後期,因衛河上游水源吃緊,船運也逐漸走向衰退。加之當時公路也不發達,三種原因導致這座歷史上“水旱碼頭”的繁華名鎮,一步步走向衰落。

解放後的1950年,道口鎮從浚縣劃入滑縣。經過60多年的發展,先後被命名為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省十大最具魅力城鎮”、“中州十大名鎮”、“河南省歷史文化名鎮”、“中國燒雞名城”,2014年被命名為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這座歷史名鎮越來越精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