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萬里,沐浴人間情


明月照萬里,沐浴人間情   /文

流雲散盡,處處月明。

無雲的夜,嬌月像一朵碩大的白梨花,寧靜地開放在藍色的夜空中,銀輝傾瀉萬里地,淨空浩瀚一望新。

人們之所以喜愛月光,除了她的嫻靜,她與環境的和諧,她的嬌柔,還有,就是人們寄情於月,把她當成美好的象徵,把她當成傾訴的對象。因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賦予月亮人格化意象。

明月照萬里,沐浴人間情   /文

託月思情——雲月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借月思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見月抒懷——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玲斷腸聲。

借月解愁——今宵酒醉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更令人喜聞樂見的、是以月表達人間友情、親情、愛情、家情、國之情的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花好月圓。……。

上面是一些古代文人寄情於月詩句,但恰恰也反應的是人們賞月時的各種心態。當然,多數人賞月的目的——

是情趣,是陶冶情操,是尋求放鬆自我。

明月照萬里,沐浴人間情   /文

遐想在月輝裡,將平時那些庸碌無聊的寵辱得失排遣殆盡,就會突然覺得天與地,人與月溶融親和,世間一切汙穢、殘缺、晦澀、包括自己那顆多少也沾附了世俗塵埃的心,好象被那純潔的月輝浸潤而得以淨化,隱隱地覺得胸襟坦蕩了許多,倍感舒暢……。

明月照萬里,沐浴人間情   /文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讓我們徜徉在月輝裡,沐浴在月光中,靜聽一曲《春江花月夜》。

明月照萬里,沐浴人間情   /文

(注:配圖源於網上,侵權立刪)二零二零年三月十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