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存法則:德國為什麼“徵用”瑞士的口罩?

智慧生存法則:德國為什麼“徵用”瑞士的口罩?

文 | 霧滿攔江


(01)


瑞士,基本上不生產口罩。


他們是口罩的搬運工。


瑞士的口罩,大多是在中國採購——其實他們連採購都嫌麻煩,反正自家的需求量也不大,就是每年德國從中國採購醫療耗材時,瑞士跟著追加個小訂單。


以前一直是這樣,從沒什麼麻煩。


然鵝——全球戰疫了。


瑞士很緊張,趕緊把一批口罩運回國——小訂單,才24萬隻。


可萬萬沒想到,瑞士的這批口罩,被德國扣下了。


扣下了。

智慧生存法則:德國為什麼“徵用”瑞士的口罩?


——據報道,德國內政部3月4日宣佈,為確保國內在疫情暴發時能有足夠供應,即日起禁止對外出口醫用口罩及其它醫用防護裝備。


瑞士的驚詫和憤怒,就不用說了。抗議,召見德國大使,向歐盟提出仲裁,這些都是題中應有之義。


國內也是一片譁然。


這個……這個這個這個簡直不要太大理。


(02)


疫情時期,資訊更迭頻速。


比如今天就有幾樁新聞搶鏡,泉州隔離點建築垮塌,10人喪生。常州一家企業失火,上海寶鋼失火……諸如此類的事件不停的刺激我們大腦,大理那樁事兒,早就被擠出腦殼外邊去了。


但大理事件,跟瑞士德國這樁差不多。


當時,重慶疫情嚴重,採購了一批口罩。


萬萬沒想到,這批物資途經雲南大理,被大理給“徵用”了。


徵用了。


智慧生存法則:德國為什麼“徵用”瑞士的口罩?


事情發生,好多人目瞪口呆。重慶那邊是疫區啊,大理相對輕緩許多,有網友稱:這相當於戰爭年代,後方“徵用”了運往前線的彈藥,拿去做了爆竹。這讓前線將士情何以堪?


就為這樁事兒,大理多名官員被追責。


可當時——大理為什麼要這麼幹呢?


(03)


大理強徵疫區急用物資,以及德國切斷瑞士的醫療耗材通道,理由只有一枚:


當時的大理,和現在的德國一樣——口罩儲備嚴重不足。


大理,當時開啟的是過節模式,逛吃逛吃逛吃吃吃……突然間新冠了,事出意外,全無準備,驚恐之際到處找口罩戴。瞥到重慶的物資,慌不擇路,飢不擇食, 驚恐之下顧不了那麼許多,先自家戴上再說吧!


德國呢,開啟的是吃瓜模式,中國這邊全民抗疫,他遠遠站著圍觀:哎呀媽瞞報了是不?明明有新冠你們硬裝沒有,我可告訴你們這樣是不行的……啥玩意兒你們要封城?有沒有這麼誇張啊,不要過度防範嗎,意思意思就行了……啥玩意兒疫情在咱們德國爆發了?救命,哪裡有口罩……啥玩意兒你說這口罩是瑞士的?少跟老子胡扯,戴我嘴上口罩就是我滴!


就是沒想到。


急時抱佛腳。


(04)


大理沒想到。


許多人沒想到。


德國沒想到,瑞士更沒想到。


是不是誰都沒想到呢?


錯!


有家企業想到了。


(05)


疫情始發,一家奇怪的企業,浮出水面。


先來看看這家企業做的事兒:


2019年12月8日,第一例新冠病毒肺炎病例出現。


2019年12月20日,該公司取消在湖北召開年終高管會議,改成視頻會議。


2020年1月5日,武漢市衛健委發佈情況通報,全市發現“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確診患者59例”,“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並且提示:“必要時可佩戴口罩”。


2020年1月10日,該公司決定:動員公司口罩車間380人,春節不休假,加緊生產N95口罩、外科口罩和護理口罩。


2020年1月19日,國家衛健委通報疫情,並稱已向全國各省區市派出工作組。


2020年1月20日,該公司決定,生產防護產品的車間全員春節不休假,全力生產防護服、手術衣、酒精片等。


——在這個過程中,武漢該開會就開會,該購物就購物,甚至還搞了個幾萬人的超大規模聚餐。對疫情的到來,毫無覺察。


而這家企業,卻已經厲兵秣馬,全部動員以迎戰疫情了。


最令人驚奇的是,這家企業的每步佈局,都是在公開信息發佈之前。


猜猜看,到得疫情之時,這家企業生產了多少防護用品?


——截止2020年1月26日,這家公司共向社會供應了1.089億隻口罩、11.47萬件防護服。


這家企業,比國內的行政官員、比德國、比瑞士更早的意識到危機與變化,能夠及早做出防範與應對。當許多人困在途中或家中,抱怨流年不利時運不濟時,這家企業,錢已經賺到不要不要的。

智慧生存法則:德國為什麼“徵用”瑞士的口罩?


但這家企業,究竟是哪個?


(06)


這家企業,名叫穩健醫療。


春江水暖鴨先知,有飯穩健醫療吃。如穩健醫療這樣的企業,其實不止一家兩家。


這些企業,究竟是如何察知疫情危機的?


——企業和行政機關,吃飯的模式是不同的。


機關是行政思維,有多少飯,就準備多大的碗,看你會吃不會吃,吃到就是賺到。並不需要考慮賺錢的事兒。


但企業不能這樣,企業是荒原上狂奔的野狗,舅舅不疼姥姥不愛,只有賺到才有得吃。

智慧生存法則:德國為什麼“徵用”瑞士的口罩?


即使在同一個信號下,行政人與商業人的感受及思考,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個,行政人對外界刺激信號遲鈍,而企業人則是高度敏感。


機關事業,被稱為鐵飯碗,有旱澇保收之說。而企業是自生自滅的可憐存在,所以,企業人都有極強的危機意識。危機意識不足的企業,不僅抓不到商機,死得還有點快。所以一家能活過三年的企業,一定有套過人的本事。能活過十年的企業,差不多都成精了。


第二個,行政人盤局小,企業人天下為局。


大概是1月19、20日左右,網上有個貼子:


外國人看中國是疫區,中國看武漢是疫區,武漢人誰也不想搭理,忙著組織萬人聚餐大會。


也就是說,早在1月19、20日,全世界乃至中國,都意識到武漢行將爆發疫情。武漢的官員意識不到這點,是因為他們的管理格局只限當地,而企業的市場卻是無遠弗屆,意識不到這點的企業人,是不稱職的。


第三個,行政人抱殘守缺,企業人拓展演繹。


企業人喜歡談任正非的《華為的冬天》,就是在華為高開高走、撈到盆滿缽滿之時,任正非卻每天哭喊著企業要死了。這是因為企業人必須要每天演繹最可怕的情形,目的是萬一危機到來,能撈一把最好,撈不到也要有斷尾逃生的機會。


但企業的這個存活策略,卻是行政機關的大忌。試想一下,一個行政人,每天憂心忡忡,說些喪氣話,是很不合時宜的。


分析到這裡,我們就清楚了。


智慧也好,先見之明也罷,洞察先機也好,還是對未來時局變化的感受也罷,所有這一切,不過取決於我們自身的生存意識有多強烈。企業人自生自滅,必須要保持對環境變化的高度敏感,所以才會在官員懵懵懂懂之際,搶先做好了市場佈局。


再把話說得簡單點:企業家必須向這個世界提供服務和產品,才能夠獲得生存機會。他們不能像大理官員、或是德國的官員一樣,事到臨頭去“徵用”別人家的財產,所以企業人對於智慧生存,有著更為強烈的衝動。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