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所有的美好都值得 關注!

疫情當前,注意防護 -- 關注平臺,天天閱讀不虛度!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又稱北齊石窟,位於河南安陽市安陽縣西南25公里小南海北濱,面臨洹水,背靠大山,依山而鑿。之所以被稱小南海石窟,是因為它鑿於風景優美的小南海附近。現存三窟,分別是西窟、中窟、東窟,均為北齊天保年間(550年—559年)建造。西窟在摩崖上,中窟和東窟都沒和山體連在一起,據說中窟是因開山採石導致的,而東窟網上有2000年從500米外搬遷到此的報道。其中中窟最為精彩,是一處集佛像雕塑、佛經石刻和經變壁畫石刻於一身的北齊石窟。


中窟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中窟進深1.34米,面闊1.19米,高1.78米。平面呈方形,面積約1.6平方米。正中雕釋迦佛一尊,火焰背光,內淺刻飛天6個,左右刻二脅菩薩,兩側壁各鐫侍立菩薩3尊,其間各淺刻小型供養人3尊,手拿蓮枝。北壁右下部線刻題名“比丘僧稠供養”像,立姿,身著圓領寬袖袈裟,足穿圓口僧鞋,手託蓮花作供養禮佛狀。這是國內僅存的僧稠供養像。在衛輝香泉寺還有僧稠塔及僧稠所開鑿的石窟。東壁上部有浮雕彌勒說法圖案,西壁主題為九品往生漫畫式浮雕圖案,李裕群老師的《關於安陽小南海石窟的幾個問題》講述的比較清楚。


門作拱狀,有門檻。門額飾二青龍,間有火焰寶珠,下為兩隻金翅鳥。門洞兩旁刻天王浮雕。門額上有大片削平岩石鐫“方法師鏤石板經記”雲:“大齊天保元年,靈山寺僧方法師、故云陽公子林等,率諸邑人,刊此窟,髣像真容。至六年,“國師大德”稠禪師重塋修成。相好斯備,方欲刊記金言,光流末季。但運感將移。暨乾明元年,歲次庚辰,於雲門寺,奄從遷化,眾等仰惟先師,依準觀潔,遂鏤石板經傳之。”意思是說:“此窟是北齊天保元年靈山寺僧方法師故云陽公子林等為稠禪師開鑿的。其後還刻有華嚴經偈贊和大般涅槃經·聖行品經文。

東窟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東窟毀壞較重,其進深和麵闊均為1.29米,高1.6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積為1.66平方米。正面中間雕琢釋迦佛1尊,左右刻二脅侍菩薩,兩側壁各雕3尊菩薩。其間彌刻佛像、童子、飛天等。窟外西側鐫刻一組有佛、弟子及菩提樹等組成的石刻浮雕。


西窟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西窟進深1.76米,面闊1.36米,高1.76米。平面呈方形,面積為2.4平方米。正中雕釋迦牟尼佛一尊,結跏跌坐於長方形臺座,左右為脅侍菩薩二像,兩側壁各鐫刻菩薩三立像。門作拱券狀,門楣上雕有滾龍兩條,中間有一蓮花。門兩旁各雕刻有護法神王一尊,組成火焰拱門。窟外崖壁上用減地法刻一組浮雕供養人像。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石窟對面小廟


稠禪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小南海石窟:集雕塑、佛經和經變石刻於一身

香泉寺稠禪師石塔


《續高僧傳》記載說,稠禪師俗姓孫,年輕時精通儒家經典,還被徵為太學博士,頗有聲名,但他在二十八歲時卻忽然出家了。此後的歲月,他成為禪學一代宗師,有人稱讚說:“自蔥嶺以東,禪學之最,爾其人矣。”稠禪師一生曾在許多地方修禪弘法,其中在嵩山的歲月常被後人提及,因為有人考證說是他發明了名揚天下的少林功夫。稠禪師趕上了佛教在中國的一段美好時光,北魏的幾任皇帝先後請其移錫洛陽,但都被他拒絕了。一直到公元552年,他終於接受北齊皇帝的盛情邀請,來到齊都鄴城(在今河南安陽),那時,他已經七十二歲。當朝皇帝親自到郊外迎接,隨後封稠禪師為“國師”。此後,稠禪師開始了他在北齊的國師生涯,一直到公元560年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