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湖南人堅守武漢華天大酒店 精心服務一線醫護人員食宿

這群湖南人堅守武漢華天大酒店,

精心服務一線醫護人員食宿:每人一間房,每餐8個菜

溫情待醫,暖心回饋:請離我們遠一點

这群湖南人坚守武汉华天大酒店 精心服务一线医护人员食宿

3月8日,酒店為醫務人員送節日小禮品。

这群湖南人坚守武汉华天大酒店 精心服务一线医护人员食宿

醫務人員們正在會議室改造的自助餐廳裡面吃飯。 受訪者供圖

督導檢查工作、檢查早餐供應情況……3月9日早上6點多,武漢市洪山區徐東大街武漢華天大酒店內,總經理於繼華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這家湖南的企業,包括於繼華在內的不少員工是湖南人。從2月13日開始,他們就進入了“連軸轉”狀態。他們的忙碌只為一群特殊的客人——在武昌醫院戰“疫”一線的醫護人員。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成輝

請願 得知為醫護人員服務,酒店幾乎所有員工都報了名

於繼華是長沙市瀏陽人,去年7月從婁底新化調往武漢,擔任武漢華天大酒店總經理。

這個春節,於繼華本準備回老家與家人團聚,但疫情突如其來。回到長沙後,於繼華擔心感染家人,便選擇在長沙進行自我隔離。於繼華的愛人不大放心,還專門從老家趕過來陪他。14天之後,兩口子順利度過隔離期。想著先回老家看孩子的於繼華,卻被2月12日一個求助電話打亂了計劃。

隨著各地醫療救援隊的到來,當地醫護住宿缺口較大,武昌醫院希望距離較近的華天大酒店能夠給他們提供一個安身住所。於繼華沒有遲疑,立即向公司總部請示。得到批准後,2月13日,於繼華就和同在長沙的2名同事緊急返回了武漢,“一個是工程部經理,一個是採購部負責人。”

當天,近400名一線的醫護人員就住進了當地的華天大酒店。“也有人勸我不要去,可是人家醫護人員來保護我們,我們又怎麼能置別人於不顧?”讓於繼華驕傲的是,得知要為醫護人員提供服務,酒店幾乎所有員工都在群裡報了名。“還有員工將不到兩歲的孩子送到父母家,自己回來工作了。”

服務 每餐做出8個菜,保證醫護人員吃好住好

3月9日8點左右,酒店四樓,第一批下夜班的醫護人員正在排隊進餐,早餐的花樣還真不少,有牛肉粉、蒸餃、稀飯、紅薯、水果、飲料等10多個品種。

為了保證用餐安全,於繼華特意將4樓這間面積達800平方米的大會議室佈置成自助餐廳,內設96個餐位,餐位之間相隔2米,醫護人員分批輪流就餐。

“早餐還好,傷腦筋的是午餐和晚餐。”於繼華說,醫護人員很辛苦,也冒了很大風險,酒店務必要保證他們吃好住好,但苦於原材料不夠,“每頓還是儘量保證8個菜,且做出不同的花樣,比如中午小炒肉、扣肉,晚上就做紅燒肉,想方設法讓他們吃得舒心。”

“小菜也只有包菜和芽白,進入3月情況好些了,慢慢有了紅菜薹、上海青等蔬菜。”於繼華說,其實這些食材也是“電話打爛”才採購來的。

保障 醫護人員每人一房,保證水溫和供暖正常

於繼華介紹,酒店兩百多員工,房間最高可容納420多人,第一天基本住滿。為了防止感染,醫護人員被安排分開居住,每人一間房,目前,酒店共住了272名醫務人員。

“酒店一直處於客滿狀態。”於繼華說,由於是非常時期,許多員工無法前來上班,算上公司領導層,在崗也只有43人,“現在一個人要幹以前四個人的活。”

今年48歲的袁習文,常德人,酒店鍋爐工,已經在這家酒店幹了10年。過去一個多月,袁習文身兼數職,除了要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要幫助其他部門做事,“晚上11點半接班燒鍋爐,到早上8點;9點鐘到廚房幫忙;中餐結束後搞衛生到下午兩點;休息兩個小時,再幫忙準備晚餐……哪裡需要就到哪裡。”

“他們在第一線非常辛苦,我要保證水溫與供暖正常,不能讓他們再搞感冒了。”袁習文話不多,但樸素,他希望疫情能早點結束。

“一天最多睡五六個小時。”於繼華告訴記者,將近一個月,每天基本都是這個狀態,“整個團隊都比較辛苦,不排休不輪休,因為根本沒有多餘的人。”

對話

“離我們遠點”成最溫暖的語言

“他們從遠方而來,每天又非常緊張忙碌,我們希望向他們傳遞更多關愛和溫暖。”

所以,每次醫護人員從醫院回到酒店,於繼華和同事都會在門口歡迎,主動和他們聊天,希望能夠緩解他們的疲憊。但下班回來的醫護人員總是對他們擺擺手,“離我們遠一點,儘量少與我們講話。”

於繼華理解,這是醫護人員對他們的一種保護方式。他告訴記者,醫護人員只有打掃需求或者需要提供服務時,才和他們電話聯繫,平時很少與他們接觸,“就連紙和礦泉水也一樣,都是放到電梯間,他們自己取。”

3月8日,國際婦女節,酒店準備給醫務人員送些小禮物。於繼華和同事在外面跑了一天最後卻只買到了一些餅乾,他們將餅乾分成200多份,分別送到每個醫護人員手中,接到禮物的醫護人員非常開心。

住在酒店的一名醫護人員說,這20多天裡,他們感受到了酒店無微不至的關懷,“你們也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