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論

[四庫全書總目]明茅坤編[唐宋八大家文鈔]稱:[明史.文苑傳]: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順之。順之所著[文編],唐宋人自韓、柳、歐、三蘇、曾、王八家外,無所取,故坤選[八大家文鈔]。考明初朱右,已採錄韓、柳、歐陽、曾、王、三蘇之作為[八先生文集],實遠在坤前。

右書今不傳,惟坤此集為世所傳習。接:[文編]所選,自周迄宋,不限於唐宋。其所選唐宋文,雖限於八家,而無唐宋八大家之名。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實本於[文編]所選八家,而唐宋八大家之名,則為茅坤所定。[文編]所造唐宋八家,又當推本於明初朱右所選之[八先生文集]。

唐宋八大家論

[八先生文集]雖不傳,但明貝瓊有朱右[唐宋六家文衡序],稱六家,以蜀蘇氏父子三家為一,實即八家。貝瓊序稱朱右之選:降於六朝之浮華,不論也。昌黎韓子倡於唐,而河東柳氏次之。五季之敗腐,不論也。廬陵歐陽子倡於宋,而南豐曾氏,臨川王氏,及蜀蘇氏父子次之。是朱右所選,以唐代韓愈起來反對六朝浮華的文風,倡導古文運動,柳宗元和之,因選韓抑兩家。

以五代文風敗腐,歐陽修起來倡導古文革新運動,曾、王、三蘇和之,因選宋代六家文,唐順之選[文編],自周迄宋,於唐宋兩代取於朱右所選之八家,以上窺秦漢。[四庫全書總目]於[文編]稱:學秦漢者當於唐宋求門徑,學唐宋者固當以此編為門徑矣。自正、嘉(正德、嘉靖)之後,北地、信陽(李夢陽、何景明)聲價,奔走一世。

唐宋八大家論

太倉、歷下(王世貞、李攀龍)流派彌長。而日久論定,言古文者終以順之及歸有光、王慎中三家為歸。是唐順之的[文編]以唐宋八家,上繼秦漢,反對明代復古派的摹仿秦漢文的字彙句法。朱右(?――1376年),字伯賢,明初臨海(在浙江)人。明朝徵右編[元史],史成歸裡。又徵右編[日曆]、[寶訓],授翰林編修,遷晉府長史。

唐順之(1507年――1560年),字應德,明武進人。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淮揚。丁古文,人稱荊州先生,著有[荊川先生文集]。茅坤(1512年――1601年),字順甫,號鹿門。明歸安(今浙江吳興)人。官至大名兵備副使,著有[白華樓藏稿]等書。朱右選唐宋八家,有見於唐代的韓柳兩家,反對六代的浮華而發動古文運動來的;宋代的歐陽、曾、王、三蘇六家,反對五代的腐惡,發運古文革新運動的,是有所見的。

唐宋八大家論

唐順之選唐宋八家,是有見於八家之文,有經緯錯綜之妙,而神明變化,可以上繼秦漢,以救明代復古派之弊,茅坤選唐宋八家,所得較淺,欲從柳揚開闔、起伏照應以求八家之法,不免落入學唐宋文的窠臼。再看唐代韓、柳兩家,[新唐書.文藝傳]稱: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無慮三變。始則唐高祖、太宗沿江左餘風,浠句繪章,故王、揚(王勃、楊炯)為之伯,次則玄宗好經術,群臣稍厭雕琢,索理致,崇騅黜浮,氣益雄渾,則燕、許(張說、蘇頲]擅其宗,三則大曆、貞元間,美才輩出,涵泳聖涯,於是韓愈倡之,柳宗元、李翱、皇甫湜等和之,遂排逐百家,法度森嚴,抵轢晉、魏,上軋反、周,唐之文完然為一王法,比其極也。這就是韓愈倡導,柳宗元和之的唐代古文運動。

從東漢未年,經過魏晉六朝到初重,駢文盛極一時,駢文講究形式,講對偶、聲律、辭藻,它的流弊忽視內容,構成一種形式主義文風。

唐宋八大家論

韓愈起來倡導古文運動,即用唐代文辭仿古代的散文寫法,稱為古文,反對駢文。用古文來代替駢文,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創作成功的古文作範例,一是提出創作古文的理論來使人信服。

唐宋八大家論

韓愈、柳宗元在這兩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古文運動只盛起來,這就是唐代的古文兩大家。從唐末經過五代到宋初,駢文又興盛起來,到宋初的楊億,提倡西昆體,用駢文來作文,盛極一時。石介起來反對楊億,又興起一種怪異的文風。歐陽修起來倡導古文革新運動,繼承韓愈的古文運動,曾鞏、王安石、蘇洵和他的兒子軾、轍和之。

他們的古文創作和創作古文的理論,也獲得大成功,成為宋代的六大家。唐代兩大家和宋代六大家合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倡導古文運動的成功,依靠古文創作和創作古文理論的成功。先看唐代韓愈、柳宗元在這兩方面的成就。

唐宋八大家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