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此山不高,爬起來卻很費勁,著名的“千人坑”遺址在這裡

浙江有不少名山,雁蕩山、天姥山,都值得一遊。而位於永康市城東的方巖山,名氣雖不及前兩座,卻也有自己的特色。


方巖的山體似從平地拔起,四面如削,大有直聳雲天之勢,海拔雖不高,卻給人以險峻之感,遠遠望去猶如一座方形城堡,所以得名“方巖”。

別看此山不高,爬起來卻很費勁,著名的“千人坑”遺址在這裡

方巖或方或圓,融雄偉峻險、青山秀麗於一體

自宋以來,登方巖山的遊人絡繹不絕,恐怕多半是衝著它的險而來。

今日,我與同伴慕名而來,也是為了登頂。

我們從方巖的南麓拾級而上,行至山腰,見一依山而築的樓閣,卻取名“羅漢洞”,相傳是方巖的開山祖師“正德禪師”最初修行的地方。洞旁有清澈的蛟龍泉,不少人在此掬水品嚐。從羅漢洞往上,路陡了起來,人稱“百步峻”,我走得雖有些膽顫,但很快就走完了,倒也不感覺害怕。峻上建了一座小巧精緻的亭子,名為“步雲亭”,自亭而上,還有“飛橋”,實際上是一條在峭壁上鑿洞並壘石而成的棧道。這條棧道不長,僅50米,卻內傍峭壁、外臨深澗,看著就很“險”。好些人一口氣跑了過去,我為了體會“如臨深淵”之感,特意走得很慢,假想自己正貼壁而行,時不時還朝深澗望了望,心裡頭大呼:刺激啊!

別看此山不高,爬起來卻很費勁,著名的“千人坑”遺址在這裡

過了天街,不遠處就是廣慈寺

過了“飛橋”,盤曲而上,約莫轉了六七轉,但見巨石一塊,謂之“天門”。登上天門,憑欄遠眺,雲遮霧罩下是連綿不斷的群山,滿目皆為綠色,既怡人又養心,登山時的累在此被撫平了。

跨進天門,山勢漸為平緩,路兩旁已無多少山石,給人豁然開朗的感覺,怪不得取名“天街”,不遠處就是廣慈寺了。回看來時的路,曲折幽僻、險峻難攀,而要到達寺院,非走這段路不可,我想,這段艱難的路程也算是對佛教徒們是否懷有虔誠之心的一種考驗吧。

天街盡頭的東北角,有一條直溝,從巖頂縱貫山腳,把方巖山劈成了前後兩半。這就是著名的“千人坑”。

別看此山不高,爬起來卻很費勁,著名的“千人坑”遺址在這裡

千人坑

“千人坑”這個名字源自一則悲壯的歷史故事。

北宋宣和年間,睦州青溪(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西)人方臘揭竿而起,來自永康的陳二四率民眾響應,迅速佔領了永康縣城。官軍見狀,狼狽逃竄,躲進了方巖,並沿途設卡,佈滿障礙、陷阱。在當地老百姓的幫助下,義軍找到了直通山頂的石縫,決定沿溝攀援,發病突襲。黑漆漆的夜晚,義軍架起了人梯,腳踩著崖壁,手挽著長藤,就在快要登上方巖頂的時候,被巡邏的官兵發現。很快,官軍集合起來,朝石縫裡投石放箭、砍斷了藤蔓,致使義軍墜落崖底,全部犧牲。

後人將方巖的這條石縫命名為“千人坑”,以示紀念這些無名英雄。

我望向“千人坑”,思緒萬千,如今崖壁上長滿了青苔綠草,與其他山岩別無二致。若不是有塊“千人坑遺址”的牌子立在這裡,恐怕無人過問這裡曾發生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