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槍波波沙,曾被中國大量仿製,抗美援朝顯神威

一代名槍波波沙,曾被中國大量仿製,抗美援朝顯神威

蘇聯PPSH-41型衝鋒槍

在衝鋒槍的發展歷史上,蘇聯的波波沙衝鋒槍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這不僅因為它是二戰名槍,是二戰時期蘇軍士兵的主要單兵裝備,在蘇聯衛國戰爭及其他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屢立奇功;還在於它曾被中國、朝鮮、越南、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十多個國家進行了仿製,成為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生產與裝備數量最多的衝鋒槍。

波波沙衝鋒槍是蘇聯在上世紀四十年初研製成功的一型結構簡單、易於大批量生產的7.62毫米口徑衝鋒槍,共有三種型號:PPSH-41型、PPSH-42型、PPSH-43型。其中的PPSH-41型和PPSH-43型最為人們所熟知。

PPSH-41型衝鋒槍使用的是75發彈鼓供彈或35發彈匣供彈,射擊火力持續性好,它典型的外在特點有兩處:一,就是它的槍管套很有特色,上面不僅佈置有一些散熱孔,利於槍管散熱,而且槍管套的前端向下傾斜一個角度,以便在子彈射出的時候能起到防跳、制退的作用。二,就是它的機匣、槍管套等都用薄鋼板衝壓而成,整個武器系統結構緊湊,或焊或鉚或銷接,去掉了所有的不必要的重量。這兩處外在鮮明特點,也是識別PPSH-41型衝鋒槍的秘訣所在。記著這兩點,下一次在影視劇中看到了PPSH-41,你可要一眼就能認識它。

PPSH-43型衝鋒槍的外在鮮明特點,就是它將PPSH-41使用的固定木託改為了金屬摺疊託,摺疊後的長度只有615毫米,並在扳機後側增加了小握把。記著這兩點,你應該就可以很快區分開PPSH-41型和PPSH-43型衝鋒槍了吧。此外,除過槍機、槍管外,PPSH-43型衝鋒槍的其他零部件,也都大量使用鋼板衝壓、鉚接或焊接而成,很適合大批量生產。整體來看,PPSH-43型衝鋒槍外形比較單薄,做工粗糙,但它的整體戰技性能很好,結構簡單,易於生產,操作方便,因而曾在二戰中及二戰後大量生產並有所裝備。

一代名槍波波沙,曾被中國大量仿製,抗美援朝顯神威

國產50式7.62毫米衝鋒槍

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為滿足朝鮮戰爭中的急需,仿製了波波沙衝鋒槍,將其命名為1950式7.62毫米衝鋒槍,這也是我國生產的第一種國產衝鋒槍,射速高達900發每分鐘,特別適合穿插、近戰和夜戰。該型衝鋒槍於1950年批量生產,當年就生產了36000支裝備中國人民志願軍,及時而有效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據有關資料介紹,在著名的上甘嶺戰鬥中,我第135團第7連排長孫佔元率領全排使用14支1950式衝鋒槍和其他武器,連續奪取敵兩個火力點,僅孫佔元一人就斃敵16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