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600年前的明孝陵,规模宏大,是明朝陵墓中开山鼻祖式的杰作


明孝陵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眼前是明孝陵翁仲路,屹立着两对武将两对文臣石雕像,每对一老一少。

石像高3.2米,重达万斤。它身穿甲胄,手握金吾,腰配宝剑,又叫“带刀执瓜盔甲将军”。

文臣头戴朝冠,手秉朝笏,身着大袖朝服,足踏如意靴。“朝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候手里拿着的板子,上面写着今天要汇报的内容,以防忘记招来皇帝责罚。有点像现在的提字器或者小抄本。该文臣又叫“朝衣冠文臣像”。

神道的尽头是棂星门,现仅留石柱础六个。棂星门又叫尊天子之门。

传说,陵墓前的棂星门有阴阳相隔之意,跨过棂星门就进入阴间。

跨过棂星门,步行一段距离,就到了金水桥。金水桥又叫御河桥。原来是五座的,被毁后人为修复时改成三座。过桥后,步行200多米的长石甬道,就来到了陵寝的大门。

陵门又叫文武方门,黄瓦单檐,正门开三券拱门,门额上直书“文武方门”。

穿过文武方门,就是碑殿,曾叫“稜恩门”。清朝同治年间改成碑殿。碑身上刻有“治隆唐宋”四个大金字,是康熙三十八年南巡谒陵后所书,由曹雪芹祖父曹寅刻字立碑。寓意是朱元璋的治国才能比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还要高明。碑座是一个巨大的赑屃。传说,它是龙的儿子,能够负重,是任劳任怨的大力士。

出碑殿,经过院落,就是享殿,是在稜恩殿的遗址上重建的。

明朝时期的稜恩殿有56块巨大的石柱础,56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着大殿,九开间,进深五间,寓意“九五至尊”。

殿内摆放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神主牌位。

享殿两侧是左右配殿,摆放嫔妃的神主牌位,现在只能看到配殿的台基和石柱础。

享殿的北面是一道拱门,原为三门,门内是砖砌的甬道。

穿过甬道,就来到了宝顶。宝顶是朱元璋的坟山,围绕坟山的石砖上刻着“此山明太祖之墓”7个字。据说,这几个字是民国初年所刻,用来回答游客的疑问。坟山下就是地宫,朱元璋和马皇后就合葬在下面的玄宫,至今没有被开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