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一年之計在於春,是不是要把玉米,花生,黃豆都一起種了?

笆籬小鐘


這一句提問是考人智力的,不是問你春種的。

這是一句古人名言,所以也就專論古人之行為。(此論述也可能不完全對應現在)。

春耕春種是人間自然之行為,不用問不用催,人們便會自行適施耕作。因為你不勞動,你不按季按時耕種,你下季可能就會餓肚子。所以說,一年之季在於春。這句話的含義,春耕春種只佔三分一的用義。還有三分之二的用義(意)指的是什麼呢?其實,還有三分之一指的是莫錯春光好,寸金難買春(寸)光蔭,此特指勤勞與節儉也。

三春時節,春暖花開。適宜田間的耕作播種。而關鍵是要靠人們的勤勞與節儉。就是說,開春了,天暖了,人們又該裡外勞動了,你就不可再睡懶覺了,已到了早起晚睡的時侯了。春天裡,經商的人們已上路,披星戴月,歷枯風霜的為了掙錢而拚得養家餬口,嚐盡人間甜酸苦辣皆為一年家人的生計。春天了,學子們要努力攻讀,以備秋試之舉。春天裡,農翁們起早貪黑的拾糞,鋤草,耕種,編織等。春天裡,女人們起早貪黑,不停的家務打雜,還有打棉,紡花,經線,織布,做針線等,這一切皆為家計而忙祿著。

春天裡,又時長,又是一年四季中的青黃不接之時。人們為了生存,有三條出路:一是勤勞(包括經商)。二是要飯,其實要飯在過去也為一種開春的生存法則,雖說不上是勤勞,但其生存意義也在勤字之中,總比呆家餓死強。因為過去窮人多,開春後便是人們外出要飯或逃荒的高潮之季。不外出,家中無糧吃,秋糧接不住夏糧。不得不如此。三是節儉,省吃儉用,一天該三頓可吃兩頓,一頓該吃一斤可吃六兩,這一切緊縮之法皆是為了養家餬口不至於天天沒飯吃。天天少吃點,少用點。吃著節省著而不至於餓死人。

還有三分之一的用意,是最重要的。即是春天的打算。人們常說:吃不愁穿不愁,不會打算還會愁。

一年三百六十天,過好過不好,日子愁不愁,全在於開春後一家人會不會打算了。人們吃著這一頓,必須要用心打算著下一頓,吃著春天飯,還要盤算著秋冬的衣。沒有長遠規劃和打算,沒有災荒和意外的認識,只顧眼前,不顧身後,這樣必會餓肚子傷人的。古人說:窮人思眼前,富人思來年就是這個道理。即是窮漢人,也要有上下季的溫飽考慮。那富人打算的就是明年和後年的長遠規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