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家鄉三河之三河城的歷史變遷

三河城的歷史變遷

三河城的歷史變遷

最早在三河建的城池叫臨泃城(公元319-351年),位於縣城東南三里,泃陽鎮三里莊村北,現遺蹟猶存。當時建城並未建縣,臨泃城為後趙在薊州(指北京東潞縣、薊縣一帶)的屯兵之所。

自"臨泃"古城建成後,過了大約300年,到了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分出幽州部分地區設置玄州。同時,分出玄州潞縣(今北京市通州的前身)。東部地區置臨泃縣(以縣治瀕臨泃河得名)。說"三河建縣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應從此時算起。臨泃縣是三河縣的前身,確切地講距今已有1392年。但臨泃縣僅存在了8年,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廢玄州,併入幽州,撤臨泃,復歸潞縣。又過了89年,於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再分幽州潞縣,東部置三河縣,距今已有1295年。三河縣名的由來,因地(縣城)近泃河、洳河、鮑邱河三水而得名。

那麼,在解放戰爭時期,有"鐵打的三河,紙糊的通州"之說的那座解放初期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攻破的"三河縣城"又是怎麼回事呢?

可愛的家鄉三河之三河城的歷史變遷

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三河發生大地震,知縣任塾在原址依舊制重建。自此至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8年)的79年間,恰逢有清以來的鼎盛時期,史稱"康乾盛世",三河縣城共進行了大小不等的七次維修。此後,大清國國力漸衰,再未進行過較大規模的維修。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將城內外廟宇或改作防禦工事,或拆毀用做構築工事,將這座古老的縣城武裝得鐵桶一般。1948年9月7日,三河二次解放時,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四縱十旅配屬四旅十二團,在十二旅及冀東軍區兩個團和地方武裝的配合下攻打三河縣城,兵力十倍於敵,歷時一晝夜,方拿下這個彈丸小城。故有"鐵打的三河,紙糊的通州"之說。


三河縣城,舊城街區呈"田"字形,有南北、東西兩條大街和十幾條小街、箭道。南北大街為主街,寬2丈,商號、鋪店大多分佈在此街。城內建築主要有縣衙、寺廟、祠堂。縣衙位於今市政府機關駐地。南北方向的有南大街、北大街、草場街、大寺街、泔水橋街、糧食市街、西門北箭道、西門南箭道、東箭道等9條街道;東西走向的有東大街、西大街、政府街、南鍋市口街、南小街、北箭道等6條街道,均為土路。

可愛的家鄉三河之三河城的歷史變遷

南門外橫跨紅娘港的三孔石橋,建於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名曰"永濟橋",長20丈,寬3丈,橋面呈拱形,造型美觀。

西門外舍利塔,建於金正隆元年,高20丈,磚上雕縷花草人物,巧奪天工,該塔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

可愛的家鄉三河之三河城的歷史變遷

解放初期,縣城面貌發生了一些變化,但變化不大。上世紀60年代,街區未做大的整修。70年代後,街區變化很大。1974年,新建和擴建了東環路、南環路東段、城內中路、城內南路。1973年建成了農業展覽館,1984年改作圖書館。1977年11月,人民禮堂翻修擴建完成。1978年,對城內大街進行改建加寬。1980至1984年,完成了南環路西段、西環路、市場街、三河火車站進站路、建設路、城內北路、糧庫路、和平一街、和平五街、和平路的新建和改建。1984年底,城區人口達到16304人,面積約10多平方公里,是舊縣城的五倍。街道整潔,工廠、商鋪林立,一幢幢新的大樓拔地而起。


縣城居民 分散在縣城四關居住。職工原多租用民房,1972年開始成批建築職工家屬宿舍。到1984年,已形成城中和城東、西、南、北五大居住區,其中以城西區面積最大,每區又分成若干個院巷。


公共建築 解放後20多年,除有縣人民禮堂和北道飯店兩層簡易小樓外,

無高大和多層公共建築。1973年8月冶金軸承廠在北道建成第一座三層宿辦樓。此後,沿北道、東環路、西環路、城內中街兩側,樓房建築逐漸增加。


電業發展 建國前,三河曾兩度有過電力照明。一次是1933年,在新集鎮利祥生紡紗廠安裝蒸氣發電機1臺,供本廠和鎮內布店、糧店照明。但不到一年,隨工廠倒閉而停用。再一次是1943年8月,偽縣政府在縣城安裝1臺德國產50千伏安西門子發電機,供城內日偽軍政機構和幾家大商號照明。1945年日本侵略軍投降後停用。1958年,三河開始辦電。1962年6月,縣電業管理局成立。1966年5月,第一座35千伏變電站——小五福35千伏變電站正式投運。1971年月,第一座110千伏變電站——三河煤礦110千伏變電站正式投運。


給水排水 建國前,城區生活用水靠磚、石井,以鐵桶、木桶提或用轆轆搖,採水十分不方便。建國初期無大變化。60年代初,有壓水井出現。1965年,在城內北路東南角,鑿成本縣第一眼抽水機井,建水塔一座,供部分機關和居民用水(1977年報廢)。1972年於西門外打一眼深179米機井,在城內五金公司院內建水塔,高17米,容水40噸。1976年在供電局院內再打機井1眼,深120米,水塔高16米,容水33噸。1981年自來水管理所成立,規劃機井佈局,從1982年至1984年,先後在城南居民區,城西居民區,城內南街和東街,打機井4眼,建水塔4座,地下輸水系統銜接成網。街道排水過去走明溝,沖毀道路,影響衛生。1982至1984年,建雨水、汙水合流式地下管道總長2.1萬米,就近排入紅娘港。

為了改善城區環境,1989年10月15至11月15日,縣委、縣政府組織實施"東水西調"工程,包括三河的"龍鬚溝"——紅娘港河道擴挖、馮莊子灌渠清淤擴挖、週四莊揚水站擴建改造及三夏渠加寬加深,既擴大了地上水灌溉面積,恢復已有工程的排灌能力,又使得城區面貌大為改觀。尤其是紅娘港得到調彎取直、加深加寬,使南環路、濱河路分別與河的北南兩岸平行,道路與橋樑相稱,岸柳與行道樹相映成景。1990年,興修水利建錯橋閘和紅娘港閘口。三河的大變化還是從1992年開始的,這一年成立了燕郊開發區,使封閉的燕郊農村走上了開發開放的道路。三河城內修建了銜接南北兩城的百米大橋,富達購物中心和奇特商城落成,成立了熱力公司,實現了部分住宅小區的集中供暖,使人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很大改觀。

然而,真正揭開三河大發展大改觀的序幕還是1993年撤縣設市。三河綜合經濟實力連續路身"全國百強縣(市)"、"河北十強",成為河北省命名的首批"文明城市"、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市",併成為河北省首批擴權縣和財政計劃單列縣(市),享有地級市同等權限。自1993年3月三河撤縣建市以來,三河城區建設日新月異。動作最大的開發,要數泃河灣開發。102國道橫貫東西,以此線為界形成南城和北城;以西環路連開發路(現稱南、北迎賓路)接南、北外環路。另有東西走向主次幹道12條,南北走向主次幹道7條。


水利1994年修建了孟各莊閘,1998年修建了泃陽鎮李秉全閘,2005年修建了齊心莊鎮中壇閘,2006年修建了皇莊鎮小朱莊閘。2005年拆除重建泃河灣百米大橋,2006年底竣工。

可愛的家鄉三河之三河城的歷史變遷


電力 1993年5月,國內第一家"四遙"(遙測、遙信、遙調、遙控)無人值班站——西定府35千伏變電站投運。在全國率先實現縣級市35千伏變電站"四遙"無人值班化。1999年3月,第一座220千伏變電站——翟各莊變電站正式投運。2001年6月,靈山、段甲嶺兩座35千伏變電站同時建成投運,容量均為10000千伏安;9月,新集、小五福兩座35千伏變電站同時建成投運,容量分別為9450千伏安和12600千伏安。2002年12月,投資2600萬元的姜莊110千伏變電站建成投運,該站容量63000千伏安,極大提高了燕郊開發區電網的供電能力。2003年7月,南關110千伏變電站增容改造工程竣工,工程投資1000萬元,容量由63000千伏安增加至100000千伏安,極大緩解了東市區電力供需矛盾。2004年6月,高樓、皇莊兩座35千伏變電站增容改造工程竣工投運。高樓站由8150千伏安增至11300千伏安,皇莊站由9450千伏安增至15750千伏安。


通信 全市普及安裝程控電話,並將北京6159局、5838局兩個局域網10萬門裝機容量程控電話引入三河,形成了北京、河北兩套通訊網絡。


交通1995年修建完成了外環路,為市民出行帶來了方便;2006年底,泃河灣百米大橋重建工程竣工通車;同年,對泃陽西大街進行了改造;2008年,"泃陽大街西延工程"再次打響了城區擴建西延的戰役;2009年密逐高速正在加緊施工。1997年北京930路公交車直通三河市區,拉近了三河與北京的距離,加快了京冀一體化的進程;1998年,市內1至9路公共汽車全面開通,給城鄉居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方便。境內設有6個鐵路客貨運輸站。目前,三河已經形成公路鐵路縱橫交錯、立體化的交通網絡。三河,成為了上聯京津、下聯東北的重要交通樞紐。

可愛的家鄉三河之三河城的歷史變遷


環保三河南城汙水處理廠和燕郊開發區汙水處理廠於2004年竣工,隨著居民人口和用水量的增加,2006年三河北城汙水處理一廠竣工,2008年燕郊汙水處理廠建成。四個汙水處理廠每天可處理汙水8萬噸,解決了居民日常生活汙水的淨化問題,並有效改善了泃河水質。


教育三河的決策者們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十分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近年來,不斷加大資金投入,使得全市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其中,1992年重點工程第三小學落成,1995年第四小學建成,1997年新一中建成並投入使用,2000年新十中交付使用,2009年第五小學、新九中、燕京職業技術學院建成並投入使用。


住房1997年建成了19.1萬平方米的"陽光小區",是當時廊坊市最大的住宅社區。後又建成了近30萬平方米的"四季陽光"和"華泰"一、二、三期。

2007年進行棚戶區改造,建成了總面積17.9萬平方米的"新天地"社區,極大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條件。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總住房面積943.79萬平方米。


民生2001年建成了佔地100畝的三河新世紀文化廣場;2002年完成了總佔地面積520畝的全市十項重點工程之一的三河人民公園建設工程;2004年九層高的市醫院新病房樓投入使用,螺旋CT、核磁共振等先進儀器一應俱全。

可愛的家鄉三河之三河城的歷史變遷


久居三河的人都這樣感慨:如今的三河城區面積已是解放初期城區面積的十幾倍。過去只知蘇杭好,如今三河似天堂。生活在這裡,讓人感到舒心、順心、開心。現在,呈現在世人眼前的,是一個街道寬敞明亮,花草樹木鬱鬱蔥蔥,城市環境整潔有序,生活氛圍健康和諧的嶄新三河。

不久的將來,一個洋溢著科學發展的迷人風采的新三河會更加輝煌燦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