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好情緒,是成年人最大的自律


控制好情緒,是成年人最大的自律

01

情緒穩定,方能成大事

最近朋友的公司在招人,招了很長時間,一直沒有招到合適的。

我問朋友,招人的標準是什麼,是不是要求太高了?

朋友說,要招的是新人,對個人能力沒有太高的要求,能把安排的事情做好就行。招人的標準也很簡單,就是情緒穩定。問題是現在的小年輕人情緒化的太多了,失戀了要請假,心情不好了要請假。工作中有一點兒不如意,甩手就走了,連個招呼都不打。

這讓我想起了香港喜劇導演王晶在被採訪時說過的一段話:

“什麼叫專業?我們做喜劇的常常開玩笑說,哪怕上午你老爸死了,下午打電話給你說,現在要拍一部戲劇,你過來幫忙構思一下搞笑橋段,你就要馬上過來。”

王晶的這段話說得確實頗有道理,他自己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

在有一次採訪中,記者問他:“喜劇創作靈感重要嗎?”

他說:“沒有靈感這件事,專業的人,都不講靈感,靈感就是一個偷懶的藉口而已。講靈感怎麼專業啊?專業就是早上你爸爸去世,晚上你還得寫喜劇。我幹過,我太太的一個乾爸爸,早上我去參加喪禮,晚上回來寫喜劇。”

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沒人關心你情緒如何,只看你做事是不是專業。

所謂專業,就是把生活的歸於生活,工作的歸於工作。工作的時候,就把一切雜亂的情緒收起來的,按時保質保量地把事情做好。

而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這之上,才是個人能力和發展。

02

控制好情緒,就能掌控人生


控制好情緒,是成年人最大的自律

高產作家嚴歌苓就是這麼要求自己的。

嚴歌苓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三十年來,她堅持每天工作6個小時。從早上9點,寫到下午三四點。

她保持高效率的秘訣,就是,不計較,不生氣。

她把寫作當作最重要的工作,每天一想到自己有更要的事情做,要創作,就對很多人和事採取不計較的態度。

一認真計較,就容易生氣;一生氣,就會影響寫作。到最後,什麼事情也沒解決,心情糟糕,還影響寫作進度,太不划算了。

控制好情緒,不僅是為了讓自己保持心情愉快,還是為了保證高效工作。

所以說,控制好情緒,是成年人最大的自律。

03

情緒失控,易做出錯誤決策

人在情緒失控的時候,衝動之下,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

美倩回想起往事,總是後悔不已。


控制好情緒,是成年人最大的自律

當年,她剛畢業沒多久就失戀了,心情沮喪萬分,每日消沉不已。她覺得自己再也不會相信感情了,再也不會有人愛自己了。

這時,她的一個男同事趁虛而入,開始追她,她最初沒有同意,但男同事的體貼和關注,讓她重新有了被愛的感覺,讓她覺得自己還是值得被人愛的。

很快,她就答應了男同事的求婚,兩人閃婚了。

結婚沒多長時間,兩人不斷髮生爭吵,美倩這才意識到,她對男同事缺乏瞭解,她之前對男同事的認識,都只是表面。

她想離婚又覺得太丟人,而且,她發現自己懷孕了。

婚自然沒離成,可兩人的感情每況愈下。美倩只後悔自己當初太沖動。

04

情緒會侵蝕智識

那些頂尖大佬,都是善於控制情緒的人。


控制好情緒,是成年人最大的自律


1998年,巴菲特和比爾·蓋茨,應華盛頓大學之邀,進行演講。

演講結束後,學生們問:“你們為什麼比上帝還要富有?”

巴菲特回答:“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啊,原因不在於智商,而在於性格、習慣和脾氣。”

比爾·蓋茨補充道:“我認為沃倫的話完全正確,掌控情緒的能力決定人的健康,決定人能否成功和一生是否幸福。”

關於情緒對投資的影響,巴菲特說過很多,他認為,情緒會影響一個人的智商。

巴菲特說過:“如果你投資時情緒化,你就沒法做好。你對股票可能有種種情感,而股票不會對你有情感。”

他還說過,

“長年進行成功的投資並不需要極高的智商、罕見的商業洞見,或內部消息。真正必要的是做決策所需的合理的知識框架,以及避免情緒化侵蝕智識的能力。”

由此可見,剋制、控制情緒的重要性。

05

處理情感疤痕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控制情緒呢?

一味靠忍?當然不行。

要控制情緒,就要先搞清楚這些負面情緒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控制好情緒,是成年人最大的自律

有些人可能會有一種體會,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很容易動不動就發火,好像看什麼都不順眼。或者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情緒都非常低落,幹什麼都提不起興致。

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就說明負面的情緒積累的太多了。

這時候,最能見效的方法,就是馬上換個環境。

另外,楊文利在《女性情商課》中提到,如果你一遇到類似的情景,就會產生強烈的情緒,那麼,這可能就是你的情感疤痕所在,是當年沒有處理好遺留下來的情緒問題,時間長了,就形成了疤痕。

如果能追溯到產生這種負面情緒的根源,比如選的工作不合適,親人去世了等等,那就勇於面對,從根源上把這件事解決掉。

如果實在無法解決,那就找一個本子,像記日記一樣,把這些前因後果和所有的情緒都寫下來,把你心裡無法說出口的話如實寫出來,寫完後,把它燒掉或扔進垃圾桶。這時,你會發現,心情好像好多了。

很多時候,問題並不在於事情到底是什麼樣的,影響我們的,是我們對這件事的看法。

正所謂,不識本心,心隨物轉,迷障重重;了知自心,境由心轉,得大自在。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