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覽|法國攝影大師佈列鬆的佳作和他在抓拍中的“舞步”

看展覽|法國攝影大師佈列松的佳作和他在抓拍中的“舞步”

佈列松認為,在生活中發生的每個事件裡,都有一個決定性的瞬間。當這個瞬間來臨時,周圍的諸種因素會排列成最具意義、最為協調的幾何形態,並顯示出某一事件的完整面貌。這個即逝的瞬間,就是決定性的。作為攝影師,應該在無人察覺的情況下出其不意地抓住這些難得的片段。有趣的是,坊間曾有傳言,說佈列松本人不接受別人拍攝,比如他所為人熟知的那張肖像,他還曾因為別人未經允許拍攝,打過官司。而這段網絡上流傳的,由法國電視節目《現代歷險》播出的1962年他在街頭進行拍攝和自述的錄像資料,現在看來甚是珍貴。他標誌性的徠卡相機、50mm標頭以及獨特的抓拍“舞步”,影響了一代熱愛攝影的人們,併成為“攝影黑皮書”系列中一位極具分量的書寫對象。

3月9日,“攝影黑皮書”暨封面原作收藏展(杭州)開幕。此次展出了全套197本“攝影黑皮書”,另有28本攝影師簽名版,同時展出其中32幅“攝影黑皮書”的封面作品原作,其中也包括佈列松的部分影像。

本文為蕭沉(詩人、攝影批評家)讀解攝影師亨利·卡蒂埃-佈列松作品:

看展览|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的佳作和他在抓拍中的“舞步”

《亨利·卡蒂埃-佈列松》黑皮書

看展览|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的佳作和他在抓拍中的“舞步”

封面作品:1933年,意大利薩勒諾

佈列松25歲在意大利-薩勒諾拍下的這張照片,算是他開始棄畫從影的早期作品了。當時,超現實主義文藝思潮正流佈於歐洲,年輕的佈列松也傾心於這種重在表達夢幻般的自動主義文藝思潮,並試圖通過攝影來加以體現。事實上,他這時期的攝影並不完全符合此派理論家安德烈-布勒東在【超現實主義宣言】中所強調的“不依賴於任何美學或道德偏見”,而是偏重於講求幾何學分割與構圖形式的米羅式超現實主義繪畫。左牆遮擋下的梯形陰影,正面牆上的長方形,以及中間由站立的人與橫臥的木車所形成的圓和三角……

看展览|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的佳作和他在抓拍中的“舞步”

展覽現場。

形式了,太形式了,雖然形式也是內容,但這個內容只是幾何構圖審美而已。難怪四年後,他在西班牙結識小他五歲的羅伯特-卡帕時,卡帕毫不客氣地對他說----“不要給自己的攝影貼上超現實主義標籤,做一個紀實攝影記者吧,否則你很容易落進形式的窠臼。放棄超現實主義吧,邁向現實,別猶豫”。卡帕是對的,當然,佈列松在自己後來的紀實攝影中,也並未完全扔掉講求幾何構圖的審美慣性,而是與各類社會現實做了有機的結合,這也是形成瑪格南風格的基準點,一直影響到今天。

看展览|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的佳作和他在抓拍中的“舞步”

《亨利·卡蒂埃-佈列松》T&H版

看展览|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的佳作和他在抓拍中的“舞步”

1964年,法國巴黎穆夫達街

1964年,拍這張照片時的佈列松已56歲併名滿天下了,而他英文版的攝影集《決定性瞬間》(法文版原書名《抓拍的影像》)也早就問世於十年前的歐洲。那時的歐美攝影界對他的“決定性瞬間”推崇備至,無論他拍了什麼,即使內容沒多少嚼頭兒,也不會小看他瞬間抓取的切片。當然,佈列松也不是那種輕易按快門的人,雖然他使用靈便的相機抓拍了一生,但因為青年時當過兵也打過獵的經歷,養就了“預備-瞄準-然後才射擊”的謹慎習性;所以,他街拍遊逛一小時,往往只按三四下快門。這張男孩兒抱著兩大瓶酒、滿臉得意往家走的照片,表情與姿態抓取得恰到好處,雖然兩腳沒能框進畫面,感覺對男孩兒在行進運動中的空間提前量已來不及留足,但仍不失為一張好照片。俯拍也是自然而真實的,成人的身高所致。順便說句題外話,1964年也是法國在西方陣營中率先走出來與中國建交的一年,佈列松雖沒來中國,而另一位瑪格南麾下的法國攝影師勒內-布里(Rene Burri)來了,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文革前夕中國社會的人文景象。

看展览|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的佳作和他在抓拍中的“舞步”

展覽現場。

關於攝影師佈列松

亨利·卡蒂埃-佈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也許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攝影師。他力求在所有作品中達到內容和形式構圖的完美平衡,為攝影帶來了新的美學和實踐,他是現代攝影新聞之父,他影響了無數追隨者。他也是著名圖片社“馬格南”的創始者之一。

看展览|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的佳作和他在抓拍中的“舞步”

亨利·卡蒂埃-佈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法國 1908–2004 )

在攝影世界裡,亨利·卡蒂埃-佈列松始終佔據著獨特位置。他是第一位在盧浮宮展出作品的攝影師,在特里亞德出版的著名論文選集裡,他作為唯一的一位攝影師,與勃納爾、馬蒂斯和畢加索被共同納入其中;恩斯特·貢布里希所著的權威性著作《藝術的故事》中登載的唯一一幅攝影圖片就是卡蒂埃-佈列松所攝;數不清的榮譽籠罩著卡蒂埃-佈列松,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是無數人事業的靈感源泉。

長久以來,卡蒂埃-佈列松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經歷和最為人熟稔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20世紀30年代,那時的佈列松正處於20多歲的年紀,迫切地想要離開自己的富商家庭,走上真正獨立的人生旅途。黑皮書封面作品就是這個時期卡蒂埃-佈列松穿越歐洲南部之行開始時在意大利薩勒諾(Salerno)拍攝的,是他於1932年在馬賽購買徠卡相機後拍攝的第一批圖像之一。擁有一臺徠卡便攜相機,這對他的攝影生涯來說影響巨大。

卡蒂埃-佈列松曾說:“當我買了第一架徠卡時,它變成了我眼睛的延伸”。輕巧、便攜的小型相機的出現使得他攜帶相機長途旅行成為一種不再那麼累贅的事情,也使“掃街”、“旅行快照”這些拍攝方式成為可能。

在這次旅行之前的1927-1928年間,卡蒂埃-佈列松進入了洛特學院(Lhote Academy),師從安德烈·洛特。在那裡學習的兩年,卡蒂埃-佈列松戀上了黃金分割、構圖秩序,他自詡“沾染上了幾何學的病毒。”這張照片可以看到卡蒂埃-佈列松平衡了光影、水平線和垂直線的幾何構圖,圖中央的人物和馬車又加強了這種構圖。這也標誌著他職業生涯的一個早期轉折點,一種定義二十世紀新聞攝影的風格。

看展览|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的佳作和他在抓拍中的“舞步”

【展覽名稱】“攝影黑皮書”暨封面原作展

【地址】杭州市西湖區西溪路浙商創投中心B座402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