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教養”

話說“教養”

教養是指一個人在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文化與道德方面的修養。

對其影響最大的是品徳的高低,同時也是自小的家庭教育的最直接體現。

教養不同於修養,修養可以通過閱歷,以及時間的積累,沉澱來獲得,而教養則是基礎定性,很難更改。

一個人是否有教養,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中,很容易看出來。

生活裡,很多人會有說教的習慣,大道理,大哲學之類,但太多的時候,我們並不能完全地去理解他人的想法,所以,也沒資格,去評論別人的生活。而且人都是會有反逆的心理,強加的意願,最後往往會適得其反。

話說“教養”

看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最大的惡意,不是明目的邪惡,而是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把所有的結果理所當然用自己的過程來解釋,並一直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換位思考的道理誰都明白,可換位思考這件事情,卻不見得誰都會去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瞭解就不要輕易去下結論。

誰都有嘴,但卻不可過分地議論他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就該明白,什麼是謹言慎言。

輿論,對現今社會來說,不算什麼新鮮事物,甚至還成了某些個人或集體謀生的手段。

人活於世,一切得到失去皆是平等,這一點,引申到任何範圍,都會成立。

所以,凡事莫過,也許今天你所認為的點滴口頭之利,他日就是要你需揹負的生命之重。

還有,誰也不是什麼萬人迷,除卻最親的親情,這個世界,也不會存在什麼無條件的付出;因果循環,只是早晚!

話說“教養”

人活著,誰都不易,負重前行的路上,你不可能代替他人生活,所以不要用先入為主的想法,去揣測、衡量別人。

一時的口舌之快,也許最後消亡的卻是你自己的尊嚴。

禮貌出自外表,教養髮自內心,不要用多高尚的言論來定義自己,管好自己的身心,規範好自己的言行。

與人相交注意尺度,與人相處,懂得分寸,不定義他人,包括隱形的評價,自重、自覺、自制,如此才可引致生命的崇高境域。

知人而不評人,是聰明人的良善。看透而不揭穿,是因為懂得了原諒的意義;討厭而不翻臉,是懂得了至極的尊重……

活著,總有看不慣的事,也有看不慣的人。茶不過兩種姿態,浮、沉;飲茶人不過兩種姿勢,拿起、放下。

人生如茶,沉時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

人,因緣而聚,因情而暖,因不珍惜而散;唯一的情義用心珍惜!

話說“教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