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传媒内参导读:历史学家吴晗曾指出,历史剧既要有历史根据,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明风华》证实了这一创作逻辑。

长久以来,历史剧都是最具受众基础的类型剧之一。观众之所以喜欢此类作品,是因为借助宏大的历史背景,往往更利于架构错综复杂的精彩故事,而一旦将个体命运置于这样的时代情境下,也有利于为人物命运的起承转合增添更多戏剧化成分。

然而,历史剧在“古”与“今”的平衡上却始终是个难题。如何将荡气回肠的史诗韵味与更具创新意义的有趣故事进行有机结合,已经成为衡量一部历史题材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大明风华》以全新的创作视角,为解答这一难题给出了自己的尝试:以个体命运折射时代风格,以极具代表性的家庭关系为切入点,从古今共有层面去重新解构家国情怀,真实可感的人设不仅让该剧颇具生活气息,更是让这部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激发观众的深层次共情。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让历史剧多点花样

《大明风华》有点“不一般”

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似乎总能比其它作品招来更多话题。大家争论的焦点,大多围绕在历史真实与艺术想象的边界问题上:是遵照历史多一点,还是戏剧化多一点?如何能够在既定的框架内,充分发挥创造性,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史实,这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命题,历史学家吴晗就曾指出,历史剧既要有历史根据,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明风华》刚好证实了这一创作逻辑。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该剧以朱氏家族的传承为脉络,刻画了明代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开篇以“靖难之役”与“伏击朱棣”两大真实事件奠定了全剧恢弘的历史基调,也为接下来的人物登场做铺垫。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而在选角与形象方面,也是该剧尊重史实最明显的一点:朱棣的扮演者王学圻,曾有多年的从军经验,坚挺的身姿与神态,都让他与历史上铁血戎马的朱棣形象重合;备受宠爱的朱瞻基的扮演者朱亚文,精明冷静又不失感性可爱,这又与历史上天资聪颖、过目不忘的“全能皇帝”形象重合;太子朱高炽的扮演者梁冠华,憨厚的外形与稍胖的身材,正与历史上仁爱宽厚、“心宽体胖”的明仁宗神形合一……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大明风华》让剧中人物都带有标准的“历史气质”,而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则花费心思,参考史实却不拘泥于史实,创新性地用“搞笑一家人”的方式展开皇室日常。比如,太子妃会和太子抱怨“如果儿子选的妃子自己不喜欢,自己就会被气得‘肝儿疼’”;皇帝会当着军官的面嘲笑朱高炽是个“扣砖缝的”,会温情的对朱高煦说“爹给你治伤的每个医生升官,怕他们不好好给我儿子治伤”等等。

一幕幕基于史实的艺术创作,既不会使剧情偏离历史轨道,又通过情感的融入、人物关系的展开,赋予该剧更多内涵与可看性。我们会发现,虽然是一部历史剧,《大明风华》却在有意识地将权谋置后,加重对剧中人日常生活的描摹笔墨,借助这种轻松向的剧情来勾勒出历史主线,让戏剧性与史实能够达成同频共振,不逾“矩”、不死板,这正是观众们爱看的剧情向历史剧。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个性极致又恰到好处

人设生动且真实可感

历史剧的核心就在于,通过剧中人物的人生轨迹来展开所截取的那段宏观历史。所以,对历史人物的性格塑造是历史剧的又一大难点,浓墨重彩很容易陷入“凭空捏造”的尴尬境地,而轻描淡写又会使人设与立意单薄,承载不住历史的厚重之感。换言之,如何把握好描摹人物的“力度”,是塑造性格关键。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大明风华》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也有其独到之处,不单薄、不夸张,既多变、又合“规”。

在教科书中,朱棣可能是威严的、冷静的且高高在上的,而在《大明风华》中朱棣的性格却是具有多层次的,作为皇帝,面对臣子与儿子说一不二,作为父亲,“任性”地“欺负”太子表达不满,知道太子性子软,就反复试探太子,当然,他也有作为父亲柔情的一面,流泪对太子说“老大,你最辛苦了”,偏爱孙子到“满朝文武只有孙子能平息自己怒火”的程度;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而与雷厉风行的父亲朱棣相对,太子朱高炽从里到外都透着“憨态”,他惧内,更十分惧怕自己的父亲,在面对父亲的考验时,他甚至会“抖如筛糠”,但毕竟生于皇室,憨厚的外表下也有自己的考量,屡次示弱是以退为进,才能稳居太子之位;

还有备受偏爱的长孙朱瞻基,当他身着飞鱼服亮相时,洒脱的个人魅力已溢于言表,似乎“骄纵”“任性”与他从不沾边,生于帝王家他自然也是颇具城府,会撒娇承欢膝下更会洞悉局势;还有因为“靖难之役”而拥有强烈自我意识与独立观念的孙若微;在冷漠的环境下长大,所以对情感有着强烈渴求的小蔓茵……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剧中人的性格从来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基于生长环境与人生经历,真实且具有多层次的。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大明风华》中的每个人都极有个性,但这种个性却不会太具“现代感”或拘泥于历史框架,它是基于史实、且顺着人物经历与剧情设置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配合着台词与细节,在循序渐进中发酵出渐为浓烈的情感,从而为人物赋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物性格既不跳脱历史,又拥有合理的个性。所以,随着故事线的展开,观众印象中的固有人物形象被打破且重塑,让每个历史人物都变得真实可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也更易产生共情。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拒绝对史实平铺直叙

用家庭故事线折射大时代命格

作为一部影视剧,可看性是其核心要义。而具体到历史剧这一类型,其可看性又往往分为两个部分:一为迎合观众喜好的趣味性,二为传递核心思想的合理性。从《大明王朝1566》到如今的《大明风华》,以明代为主线的历史剧,也算是经历了一次叙事方式上的变迁。相较于对史实的平铺直叙,《大明风华》更倾向于以情感为纽带,将史书中姓朱的一家子串联起来,用这个家庭中的“家长里短”,去折射那个时代的发展命格。

“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朱家三兄弟,生于皇室就意味着他们必定会站在对立面,老大朱高炽温和仁厚却不被赏识,老二朱高煦骁勇善战却无法居于太子位,而精明细致的老三又拥护二哥,所以朱高炽经常会受到两个弟弟的“夹击”,而在他狼狈不堪时,他的儿子朱瞻基又深得皇帝宠爱,时常能在关键时刻帮助父亲解决难题;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还有朱棣对几个儿子“打不是,骂也不是”的态度,对太子“恨铁不成钢”所以经常“欺负”他,既希望他能够有长进,但也后悔对儿子太过严厉;面对生于皇家的无奈,朱棣总是叮嘱三个儿子,“别闹来闹去、别折腾!”“希望将来史书上,我朱棣的儿孙都是好人!”

《大明风华》扑面而来的都是无法割舍的血脉亲情,夹杂着利益失衡与矛盾冲突,朱家三代在情感的维系下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命格。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所以,《大明风华》中没有非黑即白的善恶判断,只有复杂而微妙的情感羁绊。通过对朱家人有关于权谋与亲情的相互渗透式描摹,《大明风华》用一条横贯古今的家庭式的故事线,展现属于那个时代独特的风骨与性格,让历史多了几分温度,让观众多了几分参与,让历史剧多了几分人性化,以此为基础,该剧传递出的“家国情怀”也就与大众更加靠近。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大明风华》以人物群像为核心,以家庭情感为切入点,以真实性与戏剧性为基调,基于历史却不拘泥于框架,观众能从中找到共鸣。较同类作品而言,这样别出新意的切入点,不仅更具感染力,也凭借亮点频出的人设使剧中的一众人物都“活”了。作为一部历史剧,这或许也是该剧能为行业带来的全新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