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中一個關鍵人物,雖只是一個縣令,若是沒有他大唐早亡了

每每提及歷史上的一些以少敵多的事件,世人更多是欽佩。其實,很多情況下,這是不得已才要去面對的艱險困境,尤其是被重兵圍城之下。

安史之亂中一個關鍵人物,雖只是一個縣令,若是沒有他大唐早亡了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也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更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近十年的安史之亂,打的皇帝都跑到四川去了,如不是有幾次關鍵性的戰役,拖住了整個戰局的節奏,這個唐朝改姓的時間沒準就提前了。其中,著名的“睢陽之戰”,就是以僅有6000餘人,對陣十多萬大軍,苦守城池10個月,雖後來失陷,卻是給了唐廷緩衝時間,得以先後收復兩京,唐朝才可以繼續。

安史之亂中一個關鍵人物,雖只是一個縣令,若是沒有他大唐早亡了

這就不得不說說此戰役的主角之一,當時真源縣的縣令張巡了。在叛軍氣勢如虹一路人馬直取雍丘(今河南杞縣)前,他先招募了一千餘人,佔領了雍丘。就靠著這些兵力,和對方几萬人馬對峙一年,數百次擊潰對方進攻,還滅敵無數。甚至,在城內缺少箭的情況下,利用夜色,扎草人“借來”對方的箭。

這期間,皇帝已經跑到了四川,軍心都有動搖,他重振軍心,善於用兵,在時間上拖住了叛軍的進攻節奏,也慢慢消耗了對方的氣勢。這時,睢陽(今河南商丘)告急,叛軍尹子奇率兵13萬,準備進攻睢陽,太守許遠請他去支援。他趕到睢陽後,二者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不過才6000多人。

第一次交手,張巡勝。俘虜敵將60多人,殺敵2萬多人,對方退兵。兩個月後,叛軍再犯。面對數十萬的敵軍,張巡開始了用計謀奇勝。一天晚上,他命人敲戰鼓,對方一聽,這是要開戰啊,趕緊佈陣,結果,等到了天亮,連個人影都沒有。對方查探後,城內無任何動靜,於是,就去休息了。

安史之亂中一個關鍵人物,雖只是一個縣令,若是沒有他大唐早亡了

而這時,張巡帶著他的部將,每人領著50名騎兵,衝出城門,直奔敵營,斬殺5000多人。張巡很想除去尹子奇,只是對方行事很是小心,身邊總有幾人和他穿戴一樣。不過他還是想出了一招。一日,一支用野蒿製成的箭,射到了敵方陣營,對方一見,覺得城裡的箭用完了,趕緊拿著這箭去向尹子奇彙報。

就當尹子奇剛接過這箭時,一支箭射中了他的左眼。原來,張巡一直在城頭注視,一見他接箭,就命南霽雲射箭。尹子奇中箭跌落馬下,張巡又率兵衝出城外,乘亂再次取勝。只是,這城內外的兵力懸殊太大,城內供給也斷了,最後,連紙都成裹腹之物,守軍兵力也消耗很大,只剩1600餘人。

如此危急之中,張巡派出南霽雲去借兵,不過,並非其他的守將都如他敢勇面叛軍,而是拒絕援助。這時的張巡也沒有放棄,那時全城只剩400多人,大家餓的連弓都拉不開,也沒有人叛逃。結果,當然很是悲壯,最終城陷,張巡等36人被俘,拒降後被殺。

安史之亂中一個關鍵人物,雖只是一個縣令,若是沒有他大唐早亡了

不過,此時的局面已經開始逆轉,第三天,河南節度使張鎬領兵擊退了叛軍。第十天,郭子儀收復了洛陽。可以說,睢陽之戰,歷經10個月,無糧草、無外援,就靠幾千兵力,將叛軍幾十萬的人馬牽制在此,也因此,其他唐軍才能更加從容發起反攻,收復洛陽和長安。

當時太守許遠請張巡支援,知道他很會用兵,更知他的為人。他是進士出身,本也是可以和他人一樣,傍靠朝中某位得勢官員,可以平步青雲,但是,他卻是堅決遠離,所以,才做了一個縣令,而這一做就是好多年。當時的很多守將都紛紛降了叛軍,但是,他卻是直面迎敵。

張巡祠坐落在河南商丘古城南門外,是為紀念“安史之亂”中為保衛雎陽而殉難的張巡、許遠等人所建。自唐代以來,睢陽人民多次建廟、祠紀念二人的功績,現商丘古城內大隅首西街還有紀念他們功績的“忠烈祠”。為滿足海內外人士懷念、祭祀張巡的心願,弘揚愛國主義精神,1990年重建了張巡祠。

安史之亂中一個關鍵人物,雖只是一個縣令,若是沒有他大唐早亡了

現在,再談及這次戰役時,給予的評價也是相當高的。當時的唐廷財政來源就剩江淮地區,如果,叛軍一鼓作氣南下了,斷了經濟支撐的唐廷,可以說,大唐基本就沒氣數了。

張巡後獲贈揚州大都督、鄧國公,並繪像凌雲閣。當年,他趕往睢陽時,怕是也沒有想到,接下來的10個月中,叛軍居然有12萬多人喪命於此,而且,他從沒吃過一次敗仗。

其實,這場戰役,應是可以改變一般人的認知,誰說文人不能帶兵打仗。後來的幾個朝代,屢屢在戰場不順,不能完全將責任用文人帶兵來帶過,更多的只是朝廷不識人。

事實上,唐廷本有多次機會可以扳回頹勢,不過,就如歷史上不停循環上演的故事一般,國家命懸一線時,皇帝依舊惦記的只是自己的位置。

安史之亂中一個關鍵人物,雖只是一個縣令,若是沒有他大唐早亡了

看似只是一組被統計的數據,這卻是需要多少的熱血和勇氣去支撐。有人會不解,那樣糊塗的皇帝,幹嘛還拼命去守他的江山,這大概就是古人的可愛、可貴之處,認準了的事情,一定禪精竭慮去做吧。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一百一十七》、《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